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贤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分子
  • 6篇分子印迹
  • 4篇印迹聚合物
  • 4篇邻苯二甲酸酯
  • 4篇分子印迹聚合...
  • 2篇等效电路
  • 2篇等效电路模型
  • 2篇电路模型
  • 2篇电学
  • 2篇农药
  • 2篇农药残留
  • 2篇农药残留检测
  • 2篇配合物
  • 2篇吸附性
  • 2篇邻苯二甲酸二...
  • 2篇金属
  • 2篇金属配合物
  • 2篇黄芩
  • 2篇黄芩苷
  • 2篇分子识别

机构

  • 10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谭贤
  • 9篇郭明
  • 4篇娄钧翼
  • 4篇孙立苹
  • 2篇高小艳
  • 2篇梁东军
  • 2篇王莹
  • 1篇张丽君
  • 1篇李铭慧
  • 1篇林海萍
  • 1篇杨欢
  • 1篇白丽群
  • 1篇谢黎明
  • 1篇石莉莉

传媒

  • 3篇农药学学报
  • 1篇药学学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中草药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药残留检测用新型碳纳米管固载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电学传感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滴涂法、自组装法及化学键合法制备了基于碳纳米管(CNTs)修饰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交流阻抗法(EIS)和扫描电镜(SEM)对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采用该生物传感器对异丙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分析的结果,考察了其检测性能,研究了各生物传感器的动力学性质及电化学行为,并构建了新型固载酶生物传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结果表明:各生物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其电子传递速率遵循以下顺序逐渐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hE)/壳聚糖(CS)/功能化碳纳米管(F-CNTs/GCE)生物传感器>AChE/F-CNTs/GCE生物传感器>CS/双醛纤维素固载酶(DAC-AChE)/F-CNTs/GCE生物传感器,各传感器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分别为:k s AChE/CS/F-CNTs/GCE=0.24 s-1,k s AChE/F-CNTs/GCE=0.23 s-1和k s CS/DAC-AChE/F-CNTs/GCE=0.22 s-1。获得生物传感器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1(CPE1(R2(CPE2(R3)))),计算得到等效电路模型中各具体元件参数,证明该有效电路能有效模拟生物传感器检测异丙威的传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农药残留检测用生物传感器分析机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郭明梁东军谭贤
关键词:农药残留碳纳米管生物传感器交流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
黄芩苷-金属配合物键合肝癌细胞SMMC-7721DNA的微观电学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芩苷-金属(钇、镧、铈,Y^(3+)、La^(3+)、Ce^(3+))配合物(baicalin-metal complexes,BMC)与肝癌细胞DNA结合能力的强弱。方法以提取的SMMC-7721肝癌细胞DNA为靶点,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BMC与DNA的相互作用,探讨二者的作用机制。结果 BMC与肝癌细胞DNA通过静电作用形成非电活性超分子化合物,结合数(m)为1,结合常数(βBC)为1.27×105 L/mol、βBC-Y为3.46×105 L/mol、βBC-La为6.24×105 L/mol、βBC-Ce为7.29×106 L/mol,黄芩苷(BC)与金属离子配位后与DNA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强弱顺序:BC-Ce>BC-La>BC-Y>BC。结论 BMC进入细胞后与DNA结合,阻滞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进而表现出抗肿瘤活性。BMC与DNA结合能力与其细胞毒性一致,具有关联性。
谭贤郭明高小艳
关键词:黄芩苷金属配合物肝癌细胞DNA电化学法
邻苯二甲酸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子识别性能研究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e Acid Esters,简称PAEs)的广泛使用使它们对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人们试图减少或清除PAEs造成的污染,其中了解残留状况为前提,检测分析PAEs是关键。因此,制备一...
谭贤
关键词:PAES分子印迹分子识别特异性
戊唑醇分子印迹传感器制备及其农药残留检测的电学传感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戊唑醇(tebuconazole,TEB)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应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TEB-MIP/F-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对新型传感器进行了表征,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考察了新型传感器对戊唑醇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戊唑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一定特异性;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相较于其他结构类似的三唑类化合物(如苯醚甲环唑),TEB-MIP/F-CNTs/GCE对戊唑醇表现出高效的识别能力,具有专一性和强选择性,且在C_(TEB)≤2.0×10^(-6)mol/L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与C_(TEB)存在定量关系;数据模拟分析得到传感器的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_1(CPE_1(R_2(CPE_2(R_3)))),计算各电极/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中各元件参数,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传感器检测戊唑醇的传感机理。该研究结果可为三唑类农药残留仿生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
娄钧翼谭贤谢黎明王莹郭明孙立苹林海萍
关键词:戊唑醇分子印迹农药残留
一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领域,为解决对采用分子印迹技术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时存在识别位点吸附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
郭明谭贤娄钧翼孙立苹
文献传递
吡虫啉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电学传感机理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以壳聚糖为功能基体、吡虫啉(imidacloprid,IMI)为模板分子、戊二醛为交联剂,应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分子印迹电极并构建了吡虫啉印迹传感器(IMI-MIP/F-CNTs/GCE)。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及交流阻抗法(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考察了新型传感器对吡虫啉的检测性能并构建等效电路模型。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新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传感器表观表面积比裸电极显著提高;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相较于其他结构类似的烟碱化合物(如啶虫脒等),IMIMIP/F-CNTs/GCE对吡虫啉表现出高效的选择识别能力,且在cI M I≤1.0×10-6mol/L范围内传感器峰电流与cI M I存在定量关系;数据模拟分析获得传感器电学阻抗谱等效电路模型为R1(C1(R2(CPE2(R3)))),计算等效电路各元件参数证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传感器检测吡虫啉的传感机理。所得结果可为烟碱类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为农药残留检测传感器分析机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郭明谭贤梁东军李铭慧白丽群
关键词:分子印迹传感器吡虫啉等效电路模型
邻苯二甲酸酯核-壳结构型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分子识别性能被引量:4
2016年
以交联的壳聚糖微球为载体,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吸附功能的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扫描电镜表征其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光谱测定该分子印迹微球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选择识别性能,并构建了理论识别模型方程。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AEs新型核-壳结构型分子印迹微球,其对DBP表现出优异的选择吸附性能,印迹因子α=3.17,选择因子β=2.17。构建的理论方程定量解析出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模板分子符合Scatchard模型与Langmuir模型,并显示出优异的动态吸附特性。有关结果为PAEs污染物的去除与分离提供了有益参考。
郭明谭贤孙立苹娄钧翼杨欢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分子识别
黄芩苷-金属配合物与血清蛋白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制备新型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F-CNTs/GCE),建立F-CNTs/GCE分析黄芩苷-金属配合物(baicalin metal complexes,BMC)与血清蛋白(bovin serum album,BSA)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新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原理深入探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循环伏安法对BMC与BSA的相互作用性能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推断BSA与BMC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CNTs的存在能加速电子传递,F-CNTs/GCE对BMC/BMC-BSA体系表现出较优的响应信号;利用新方法检测BMC-BSA的相互作用,表明BMC-BSA生成了热力学稳定非共价化合物,BMC-BSA的平均结合位点数为1.7,BMC/BMC-BSA反应过程的电子转移数为2,利用该方法推断BMC与BSA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化学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本研究为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对探讨非共价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参考。
郭明谭贤王莹高小艳伍周玲张丽君
关键词:金属配合物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一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领域,为解决对采用分子印迹技术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时存在识别位点吸附性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
郭明谭贤娄钧翼孙立苹
新型催化功能纤维素的制备及催化降解四环素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固相法合成新型四氨基酞菁类化合物:四氨基钴酞菁(CoTAPc);氧化法合成纤维素衍生物载体,化学键联制备新型纤维素负载酞菁:纤维素负载钴酞菁(F-CoTDTAPc)。利用红外光谱结合元素分析和原子吸收表征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结构,确认预期产物的合成。研究新型催化功能纤维在不同温度、时间、氧化剂浓度和四环素浓度下对四环素降解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结果成功制备纤维素负载钴酞菁。纤维素负载钴酞菁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能快速催化氧化四环素,并具有较好的原位再生能力,氧化降解优化工艺组合为温度60℃,时间5 h,氧化剂用量0.05 mol·L^(-1),四环素浓度5×10^(-5)mol·L^(-1)。
石莉莉谭贤郦行杰郭明
关键词:纤维素酞菁降解机制四环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