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抗氧化方对硒性白内障形成中LPO水平及SOD活性的影响
- 1997年
- 在实验中动态观察了亚硒酸钠性白内障形成过程,及中药抗氧化方(ACHM)对其晶状体内脂类过氧化(LP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诱发硒性白内障的早期,出现晶状体内 LPO 水平上升,直至白内障形成后1周仍持续在上升水平,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 SOD 活性下降迅速,至28日龄时仅为正常大鼠的1/7,硒严重破坏晶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经 ACHM 治疗,晶状体内 LPO 的生成在早期即受到控制,无明显升高,维持 LPO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 SOD 活性的下降也受到抑制,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表明 ACHM 具有降低 LPO 水平和缓解 SOD 活性下降的作用,可能对防治白内障有一定意义。
- 叶加蒋益民贾维红张昌颖
- 关键词:硒性白内障超氧化物歧化酶
- 中药抗氧化方对硒性白内障形成中谷胱甘肽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1997年
- 本研究主要观察晶状体中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的三种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SG-R)、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的活性在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中药抗氧化方(ACHM)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6日龄亚硒酸钠性白内障的大鼠晶状体内 GSH-Px、GSSG-R、GSH-S 活性升高,与同龄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显著(P<0.01),22日龄时酶活性明显下降,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28日龄时亦趋下降。ACHM 可改善硒引起的晶状体中酶活性的改变。16日龄时酶活性无明显升高,22日龄时已接近于正常,28日龄仍趋稳定。ACHM 抗白内障的形成可能与维持晶状体内谷胱甘肽相关酶活性的稳定性有关。
- 叶加蒋益民贾维红张昌颖
- 关键词:硒性白内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 乳鼠与成年大鼠晶状体中某些代谢的比较被引量:1
- 1989年
- 对乳鼠与10月龄成年大鼠的晶状体代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年成大鼠晶状体脂类过氧化作用较乳鼠显著高(P<0.05),而非蛋白质就基含量则较乳鼠低约22%(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鼠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成年大鼠GSH-Px活性较18日龄乳鼠降低62%(P<0.01),成年大鼠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较18日龄乳鼠低47%(P<0.01),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则高14%(P<0.01)。据此结果推测,去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可能与晶状体抗氧化遗伤的防御机制减弱与脂类过氧化作用增加有关。而乳鼠晶状体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低于成年大鼠或许是某些中毒性白内障只可在幼年动物诱发成功的影响因素之一。
- 黄莉莉贾维红张昌颖
- 关键词:白内障
- TNT在大鼠晶状体内的代谢及其对晶状体中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大鼠皮下注射TNT,以HPLC分析其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并检测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变化。发现在注射TNT后2h即可在晶状体内检测到为量极少的TNT及其代谢产物,第12h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达最高峰。鼠龄较小的大鼠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高于鼠龄较大的大鼠.多剂量注射TNT时大鼠晶状体内一氨基二硝基甲苯于第2天达到高峰,TNT于第5天达饱和状态,第18天一氨基二硝基甲苯含量与TNT含量相近。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注射TNT的第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第5天和第18天维持在低活性状态。实验表明TNT在晶状体内是通过硝基还原而代谢的.TNT进入晶状体后初期可诱发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增高,后期则导致晶状体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降低。
- 王敏汪晓鹏贾维红张昌颖
- 关键词: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梯恩梯
- 亚硒酸钠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及修复被引量:5
- 1996年
- 观察了亚硒酸钠(Na2SeO3)在体外作用于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ells)而造成的DNA单链断裂(singlestrandbreaks,SSB),并对其DNA损伤、修复动力学做了初步研究.发现SSB严重程度与亚硒酸钠的浓度呈线性相关,其SSB重接修复约在30~60min内完成.还作了有关非程序DNA合成(UDS)的检测,发现与SSB相比,UDS发生迟且持续时间更长,提示Na2SeO3可能在体外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除造成SSB以外,还可能造成其它种类的DNA损伤.
- 何海鹰王波贾维红梁康张昌颖
-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DNA损伤亚硒酸钠白内障
- 体外培养大鼠白内障模型晶状体的早期生化改变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进一步探讨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器官培养方法 ,以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及半乳糖作用于晶状体 ,诱发大鼠晶状体形成白内障 ,在培养初期测定晶状体内非蛋白质巯基(nonproteinsulfhydryl,NP SH)、蛋白质巯基 (proteinsulfhydryl ,P SH)和不溶性蛋白质二硫键的含量 ,脂类过氧化水平 ,以及与谷胱甘肽代谢有关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eroxidase ,GSH PX)、谷胱甘肽还原酶 (GSHreductase ,GSSG R)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HStransferase ,GSH S)的活性。结果 培养初期 (10min)低浓度药物培养基中晶状体NP SH、P SH含量降低 ,二硫键含量呈升高趋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GSH PX、GSH S活性升高 ,丙二醛 (malonaldehyde,MDA)具有升高趋势 ;GSSG R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亚硒酸钠及半乳糖可在体外诱发大鼠晶状体发生混浊 。
- 董东生陆爱丽刘莹贾维红侯纬敏
- 关键词:白内障晶体生物化学
- 平阳霉素体外诱发大鼠白内障的早期生化变化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和方法:用器官培养的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作用于大鼠晶体而诱发形成白内障,并在白内障形成的早期过程中观察了晶体内非蛋白质巯基(nonproteinsulfhydryl,NPSH)、蛋白质巯基(proteinsulfhydryl,PSH)和二硫键(disulfidebond),以及脂类过氧化水平(lipidperoxidation)的动态变化。结果和结论:培养10min时,非蛋白质巯基首先下降;随后蛋白质巯基含量也开始降低;二硫键的含量至40min时才呈现升高的趋势;而MDA在培养的初期无变化,30min后明显升高。
- 陆爱丽董东生董东生贾维红刘莹贾维红
- 关键词:白内障器官培养平阳霉素生物化学
- AC1及AC3抗白内障形成中晶状体谷胱甘肽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4
- 1989年
- 观察了亚硒酸钠,AC1,AC3对大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硒酸钠组大鼠的晶状体尚未混浊前已出现GSH-Px活性增高及GR和GST的活性降低。GR活性下降随白内障进展而加重。AC1及AC3均可使亚硒酸钠所致的酶活性变化逆转,但对正常晶状体的酶活性没有影响。
- 黄莉莉贾维红张昌颖
- 关键词:白内障谷胱甘肽亚硒酸钠
- AC1及AC3对白内障形成中晶状体氧化还原物质及硒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
- 1989年
- 观察了AC1和AC3对抗亚硒酸钠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的脂类过氧化作用,非蛋白质疏基水平及硒含量。结果表明,亚硒酸钠组大鼠,在晶状体混浊出现前已发生脂类过氧化作用及硒含量的明显增加,非蛋白质巯基含量的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核混浊期;而同时接受AC1或AC3的大鼠,晶状体非蛋白质巯基水平初期降低,然后逐渐恢复至正常。AC1可有效的对抗亚硒酸钠所致的脂类过氧化作用增加,而AC3的对抗效应需一定剂量及时程,两者对晶状体硒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 黄莉莉贾维红张昌颖
- 关键词:白内障亚硒酸钠
- 亚硒酸钠对大鼠晶体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
- 1997年
- 对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在体外对αA及 β2 3晶体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发现 ,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 ,αA基因的转录下降 ;而当亚硒酸钠浓度升至 5× 1 0 - 5mol/L时 ,αA基因的转录又呈反跳性回升 ;提示αA晶体蛋白在晶体细胞内 ,至少应答于高浓度的硒 ,可能作为一种应激蛋白表达 .而随着硒浓度的增加 ,β2 3基因的转录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双相变化 ;
- 王波何海鹰贾维红张家萍梁康张昌颖
- 关键词:亚硒酸钠基因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