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 作品数:58 被引量:1,0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
- 随着我国“十一五”规划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主张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来,各级政府纷纷规划建设城市群。但是在实践中,更多的通过城市范围的扩张或城市数量式的组合来规划城市群,而不是在经济联系的基础...
- 赵勇
- 关键词:城市群
- 文献传递
- 区域一体化视角的城市群内涵及其形成机理被引量:29
- 2008年
- 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必然结果,其本质是区域一体化过程在城市空间形态的表现。城市群具有设施同城化、市场一体化、功能一体化与利益协同化的本质特征。城市群的形成既是居民-厂商主体区位选择基础上集聚扩散的微观过程,又是基于垂直联系的产业演化过程,同时还是基于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的过程。
- 赵勇白永秀
- 关键词:城市群
- 财富、企业家才能与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
- 2005年
- 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存续和成长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财富和企业家才能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外部投资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探讨了财富、企业家才能与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企业家在将创业设想变为现实企业过程中财富和企业家才能对融资的影响等问题.
- 赵勇
- 关键词:财富企业家才能中小企业融资
- 碳责任账户的目标原则、分配逻辑与框架构建:文献综述被引量:2
- 2023年
-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施碳排放责任分配是促进多方排放行为主体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减排行动的重要手段。由于攸关各参与主体的实际利益,基于不同的分配视角(如生产侧、消费侧等)、减排目标(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等)和分配原则等,碳排放责任分配研究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演化。本文对碳排放责任的历史发展和分配原则演变进行综述,阐述了以公平、效率以及兼具公平和效率为目标导向的碳排放责任分配机制,并从排放配额、排放要求和减排目标三个方面对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碳责任分配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在生产过程日益分散、空间生产碎片化的当前环境下,需要沿着生产网络、确定基于供应链的碳责任分配方案,以激发和鼓励供应链所有成员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共同努力。
- 高原刘耕源谢涛赵勇赵勇孟凡鑫陈彬陈彬
-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
- 碳责任账户的目标原则、分配逻辑与框架构建:账户建立被引量:1
- 2023年
-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企业和消费者日益认识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任何单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巨大挑战。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为气候减缓做出努力。现有的碳排放责任核算大多从企业的生产方面入手。最终消费者作为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是所有生产者的最终服务对象,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碳减排作用以及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本文提出以产品为导向,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建立产品碳排放基准值,对基于供应链的所有参与主体进行责任分配,进而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碳责任账户。本文构建的责任体系框架具有更广泛、更有前景的应用潜力。
- 高原刘耕源谢涛赵勇赵勇孟凡鑫陈彬陈彬
- 关键词:供应链
- 国外城市群形成机制研究述评被引量:12
- 2009年
- 城市群是新时期城市化推进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其形成机制。基于对国外有关城市群形成机制的研究文献所进行的分类综述,得出城市群的形成既是居民—厂商主体区位选择的微观过程,又是基于垂直联系的产业演化过程,同时还受到地方政府主体的影响。城市群形成机制是自组织和有组织共同作用的过程。
- 赵勇
- 关键词:城市群自组织
- “中国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历史演变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模式"是中国历史传统与世界文明融合形成的中国特色的、尚在探索的道路。从国际横向比较和亚细亚生产方式历史纵向演变角度探寻"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以公有制为主导的混合经济模式、以党内民主为特征的威权政治模式、基于关系的社会结构模式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中国模式"的形成既是文明方式的更新也是历史的延伸,历史与传统的差异使各民族与国家造就各自的发展模式和文明形式。
- 赵勇白永秀
- 关键词:中国模式经济奇迹亚细亚生产方式
- “十三五”时期西北地区新增长极培育思路、战略重点与政策举措被引量:1
- 2016年
- 西北地区新增长极的培育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但是,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区存在规模较小、经济结构不合理、辐射带动力与经济联系较弱、先导部门成长性不足等问题。西北地区新增长极的培育和发展应采取"突出总量和规模扩张,注重多元化发展,强化区域和区际合作,协同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战略思路,以加快核心城市发展来推动增长极经济规模扩大、以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来提高增长极产业支撑能力、以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推动增长极创新发展、以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空间功能分工来提高增长极的经济联系、以区域联通和发展环境塑造来优化增长极的发展环境、以信息化推动新增长极跨越式发展为战略重点,有效推进西北地区增长极培育和发展。此外,需要通过将新增长极培育纳入"十三五"西部大开发规划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行分类管理的"增长极"政策体系,加大国家援助与区域合作力度,完善相关优惠政策等政策举措,加快西北地区新增长极的发展。
- 梁华赵勇
- 《西部城市化的资源配置机制研究》评介
- 2011年
- 从理论研究来看,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性效应,而城市是规模经济和外部性最为集中的空间载体体现。快速城市化和城市规模、结构在区域间布局的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解决城乡区域分割,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到土地和户籍等制度的约束,
- 赵勇
- 关键词:西部城市化规模经济外部性效应快速城市化经济活动
- 中国区域政策宏观调控职能的影响及其未来取向——兼论中国区域政策“泛化、叠化、虚化”现象被引量:7
- 2015年
- 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在出台大量涉及区域发展的区域规划与实施意见后,区域政策事实上承担了宏观调控职能,成为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做法使区域政策的适用范围普适化、出台依据多元化、出台方式随意化,不仅对国家区域政策体系以及中央地方关系造成了冲击,而且导致"区域政策虚化"及区域政策效力下降,还加剧了产能过剩与经济失衡。区域政策与宏观政策目标导向间的冲突、区域政策出台过程不规范、区域政策的选择性执行是导致区域政策宏观调控职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应通过重塑科学的区域规划理念、规范区域政策出台标准和方式、合理界定区域政策实施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增强区域规划的战略性、加强区域政策体系之间的协同性等途径来完善中国的区域政策。
- 赵勇白永秀
- 关键词:宏观调控职能地方政府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