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勇

作品数:123 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专利
  • 4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8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冶金工程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铁矿粉
  • 21篇烧结矿
  • 17篇烧结杯
  • 13篇高炉
  • 8篇烧结杯试验
  • 8篇铁矿
  • 8篇焦粉
  • 7篇同化
  • 7篇矿粉烧结
  • 6篇配矿
  • 6篇料层
  • 5篇特征数
  • 5篇高温
  • 4篇冶金
  • 4篇烧结料
  • 4篇烧结温度
  • 4篇烧结性
  • 4篇烧结性能
  • 4篇数值模拟
  • 4篇篦条

机构

  • 67篇北京科技大学
  • 66篇首钢集团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冶建筑研究...
  • 2篇宝山钢铁股份...
  • 2篇中国冶金科工...
  • 2篇天津宏泰华凯...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安阳钢铁集团...
  • 1篇江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韩国延世大学
  • 1篇南京钢铁集团...
  • 1篇首钢水城钢铁...
  • 1篇秦皇岛首秦金...
  • 1篇通化钢铁集团...
  • 1篇唐山科技职业...
  • 1篇延世大学
  • 1篇杭州钢铁集团...
  • 1篇河南济源钢铁...

作者

  • 122篇赵勇
  • 57篇潘文
  • 53篇赵志星
  • 43篇裴元东
  • 38篇马泽军
  • 30篇秦岳义
  • 26篇吴铿
  • 22篇徐萌
  • 14篇孙彦辉
  • 14篇赵霞
  • 11篇马怀营
  • 10篇石江山
  • 10篇安钢
  • 9篇康海军
  • 8篇左兵
  • 8篇杨仁树
  • 8篇张卫东
  • 7篇熊军
  • 7篇张勇
  • 7篇史凤奎

传媒

  • 8篇钢铁
  • 7篇烧结球团
  • 4篇钢铁钒钛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爆炸与冲击
  • 2篇炼钢
  • 2篇首钢科技
  • 2篇有色金属科学...
  • 2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特殊钢
  • 1篇工业加热
  • 1篇冶金能源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安徽冶金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3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20篇2014
  • 13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测定非牛顿粘性流体流变特性的仪器
本发明属于流体力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定高温非牛顿粘性熔体流变特性的仪器。仪器由变压器1、电脑控制系统2、冷却水系统3、控制箱4、测杆5、石墨材质保护管6、钼测头7、石墨坩埚8、钨铼热电偶9、高温电阻炉10、氩气罐11、...
吴铿张二华赵勇孙国军郜学
文献传递
高炉大喷煤时煤粉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根据岩相显微分析和化学分析的结果,计算了宝钢高炉不同煤比操作条件下,炉尘中未消耗煤粉中的碳含量。给出了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炉尘碳含量与未消耗煤粉碳含量的关系式。确定了高炉喷煤比与炉尘碳含量和未消耗煤粉碳含量与喷煤比的关系式,进而计算了宝钢高炉在不同喷煤条件下煤粉在高炉内的利用率。为高炉大喷煤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手段。
徐万仁吴铿张龙来赵勇张飞
关键词:高炉炼铁喷煤利用率炉尘
一种测定非牛顿粘性流体流变特性的仪器
一种测定非牛顿粘性流体流变特性的仪器。本发明属于流体力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定高温非牛顿粘性熔体流变特性的仪器。仪器由变压器1、电脑控制系统2、冷却水系统3、控制箱4、测杆5、石墨材质保护管6、钼测头7、石墨坩埚8、钨铼...
吴铿张二华赵勇孙国军郜学
文献传递
基于模糊数学的多目标非线性配矿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对烧结矿性能进行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铁矿粉的理化性能和高温性能特征数,建立了加权型评价模型,由此获得一个可以综合评价烧结矿性能的参数β。模型中权重和隶属度函数分别用Fuzzy AHP方法和指派法进行确定。利用评价模型,在对烧结矿性能和供应量进行约束的基础上,将成本最低和烧结性能最好同时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多目标非线性的配矿模型,并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和Visual Studio软件编程对模型求解,得到最优配矿方案。基于新方法得到的烧结优化配料模型,通过实际生产运用,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赵勇赵勇黄德军付忠旺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配料
基于DIC技术的爆炸应力波过异质界面应变场演化规律实验研究
2022年
采用氯仿粘结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板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板模拟含异质界面模型;在PC介质中布置柱状炮孔并与界面呈一定角度,根据炮孔端部与界面相对位置,分别于柱状炮孔两个端部设置起爆点,起爆点远离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口起爆,靠近界面端部时定义为孔底起爆;借助数字图像相关实验系统,研究爆炸应力波通过异质界面后PMMA介质应变场演化过程及炮孔底部区域拉、压应变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异质界面改变了爆炸应力波过界面后的传播形态。孔口起爆时,异质界面受爆破荷载作用后易形成应力集中区,界面处产生开裂,横向拉伸波作用是造成异质界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起爆方式对过界面后介质PMMA的横/纵向拉、压应变场作用贡献不同,主要体现在应变场强度、拉/压应变场位置分布2个方面。在炮孔底部区域,起爆方式对应变场时程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用时效长短和应变强度2个方面。孔口起爆时,横/纵向应变体现出短时效、高强度的变化特征。就应变强度而言,起爆方式对横向压应变的影响显著强于其对纵向拉应变的影响。对空间分布特性影响主要体现在衰减程度,起爆方式对纵向应变衰减程度影响较大。无论采用何种起爆方式,爆炸应变场在PC介质中衰减速度较快,进入PMMA介质后衰减速度显著降低。
杨仁树杨仁树赵杰赵勇葛丰源陈程丁晨曦
关键词:爆炸应力波起爆方式
一种降低烧结废气中CO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烧结废气中CO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配备烧结所用的物料;对物料进行一次混合,一次混合时间为2~4min;对物料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时间为2~4min,二次混合后物料的配水量为6.0‑...
裴元东史凤奎祁成林石江山陈绍国赵志星安钢张效鹏康海军潘文赵勇马怀营马泽军王同宾程峥明赵景军罗尧升霍吉祥熊军张卫东陈艳波代峰
文献传递
一种多切缝药包爆炸裂纹面扩展定量分析试验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切缝药包爆炸裂纹面扩展定量分析试验系统及方法,属于爆炸裂纹分析技术领域,能够同时观测两个维度上爆炸裂纹面扩展过程,实时获得清晰、精确的裂纹面扩展图像,实现爆炸裂纹面扩展定量分析;该系统包括光路采集子系统、...
郭洋赵冠祎赵勇王渝
铁水熔池处理高炉瓦斯灰的发泡过程
2002年
实验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高炉瓦斯灰在铁水熔池中还原产生的内生气源对发泡过程泡沫渣高度的影响 ,应用泡沫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和发泡性能方程确定了发泡特性参数。在铁浴熔融还原时 ,为保证较高的传热和反应速率 ,熔池中泡沫渣应保持一个适当的高度。按此原则 。
吴铿李洪民姚克虎刘兴慧赵勇左兵
关键词:废物利用泡沫渣高炉瓦斯灰
一种用于烧结杯实验的进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烧结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烧结杯实验的进气装置,包括:罩体以及与之相连的进气机构;所述罩体上设置可燃气体喷嘴和非可燃气体喷嘴;所述进气机构包括:可燃气源、可燃气体管路、非可燃气源、非可燃气体管路、...
马怀营赵勇马泽军赵志星刘占江张敬吴桂辑高新洲欧书海张志东张晓臣裴元东潘文梁洁王春来刘明
动、静裂纹作用偏置效应的动焦散冲击实验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脆性材料中运动裂纹与静止裂纹的相互作用,选取动态载荷下断裂行为与岩石材料类似且本身光学特性较好的有机玻璃(PMMA)作为实验材料,试件尺寸为220 mm×50 mm×5 mm,采用激光切割制作长度5 mm的预制裂纹和长度10 mm的静止裂纹,预制裂纹位于试件的底部边缘中心,静止裂纹的中心位于试件水平轴线。将静止裂纹偏置距离作为单一变量,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实验系统对含不同缺陷的PMMA进行三点弯曲实验,并结合几何分形理论研究不同偏置距离下运动裂纹的分形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存在预制裂纹与静止裂纹的临界偏置距离(6 mm),该条件下裂纹轨迹对应的分形维数值最大,裂纹轨迹的规则程度最低,裂纹破坏形态最复杂。当预制裂纹与静止裂纹的偏置距离在0~6 mm时,裂纹Ⅰ起裂后垂直向上扩展一段距离,与静止裂纹交汇,并停滞一段时间后发生二次起裂,直至贯穿试件,偏置距离和交汇点竖向坐标值呈近似线性函数关系。偏置距离的存在不会影响裂纹Ⅰ的起裂时间和应力强度因子,但会显著减小裂纹Ⅱ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且停滞时长随偏置距离的增大而逐渐缩短。当偏置距离大于临界偏置距离时,运动裂纹不再与静止裂纹交汇而是呈拱状向试件上边缘扩展直至贯穿,裂纹的起偏时间、起偏位置也会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
赵勇赵勇肖成龙杨立云郑昌达
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分形维数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