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子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损伤
  • 4篇他汀
  • 4篇外伤
  • 4篇创伤
  • 3篇祖细胞
  • 3篇细胞
  • 3篇脑外伤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祖细胞
  • 3篇创伤性
  • 3篇创伤性脑损伤
  • 2篇外伤后
  • 2篇颅脑
  • 2篇脑外伤后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 1篇凋亡
  • 1篇蝶窦
  • 1篇动员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作者

  • 11篇赵子龙
  • 8篇张建宁
  • 5篇江荣才
  • 2篇张永强
  • 2篇陈心
  • 2篇王增光
  • 2篇王彬
  • 2篇金卫篷
  • 2篇尉辉杰
  • 2篇雷平
  • 2篇郑金平
  • 1篇罗兰兰
  • 1篇刘丽
  • 1篇陈旨娟
  • 1篇张元兴
  • 1篇夏颖华
  • 1篇马峻
  • 1篇陈洁丽
  • 1篇张释双
  • 1篇杨卫东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筛蝶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9例TON患者。通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出现情况,对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9例患者均实施经筛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总体有效率为53.1%。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术前视力有无光反应、创伤至手术间隔时间与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密切相关(P=0.011、0.016)。而患者年龄、意识状态、视神经管骨折程度、不同手术入路及是否伴有脑脊液漏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ON患者通过经筛蝶入路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可改善伤后患者视力,并且对于术前有光感和创伤后尽早手术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李勇刚马峻雪亮苏少波张川曹艺耀赵子龙江荣才岳树源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管减压术
阿托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进行液压打击。治疗组打击后1h口服阿托伐他汀1mg/(kg·d),连续14天。对照组口服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4、7、14、21天测量各组大鼠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进行mNSS评分。术后第21~2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目标象限百分率。结果液压打击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受损。术后第4、7、14、21天,治疗组大鼠循环血EPCs数量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4、21天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24、25天治疗组目标象限百分率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调节颅脑损伤后大鼠循环血EPCs数量,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金卫篷王彬赵子龙尉辉杰张永强张建宁
关键词:降血脂药脑损伤内皮细胞WISTAR阿托伐他汀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及他汀类药物在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7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最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它主要发生在老年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高达58.1/100 000,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它的整体发病率预计将增加。硬膜下血肿可分为急性(外伤后3 d内)、亚急性(4~20 d)、慢性(20 d后),与无外伤史的病例根据症状总时间进行划分。单独的临床症状很难诊断CSDH。
郑金平赵子龙江荣才张建宁王增光
关键词:复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他汀类血肿液发病机制
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颅脑外伤后危重症相关皮质类固醇不足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TBI)后早期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危重症相关皮质类固醇不足(CIRCI)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液压打击TBI模型,在伤后第1天通过电应激刺激筛选出CIRCI大鼠.将CRICI大鼠随机分为CIRCI对照组、小剂量甲泼尼龙(MP)治疗组、应激剂量HC治疗组,分别于伤后第1、3、7及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并于伤后14 d内考查各组大鼠存活率;伤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电应激刺激,比较三组大鼠的CIRCI患病率.分别于伤后第3、7及14天对三组大鼠进行下丘脑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CD31和Claudin 5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室旁核区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改变的差异,结合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该部位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应激剂量HC治疗组大鼠的存活率显著高于CIRCI对照组(P =0.046);应激剂量HC治疗组大鼠在伤后第7天和第14天其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CIRCI对照组(P=0.002,P=0.005)及小剂量MP治疗组(P=0.012,P=0.001),且在伤后第14天其CIRCI患病率显著低于CIRCI对照组(P=0.036).与CIRCI对照组比较,伤后第3天应激剂量HC治疗组的下丘脑室旁核区血脑屏障内皮细胞CD31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3,P=0.000),而伊文思蓝的渗透量显著降低(P =0.020).结论 应激剂量HC可以显著减轻TBI模型大鼠的下丘脑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提高机体应激水平,减少CIRCI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而增加存活率.
邓全军陈心柴艳赵子龙雷平江荣才张建宁
关键词:颅脑外伤血脑屏障下丘脑
不同他汀对脑创伤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动员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比较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和认知功能改善的影响,并分析其差异性。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对照组(NS组)、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对各实验组大鼠进行液压打击,各处理组分别于术后给予相应他汀药物灌胃,每天1次,每次1 mL,连续21 d,Sham组和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7、14和21 d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EPCs数量,22~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脑外伤后循环血EPCs数量,第4天,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大于瑞舒伐他汀(P<0.05),第14天瑞舒伐他汀大于辛伐他汀(P<0.05)和阿托伐他汀(P<0.05);水迷宫训练目标象限百分率辛伐他汀组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与Sham组、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能够动员脑创伤大鼠循环EPCs改善其认知功能,在动员EPCs作用方面,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先于并强于瑞舒伐他汀;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辛伐他汀强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张元兴刘丽赵子龙张建宁
关键词:他汀脑创伤内皮祖细胞
脑创伤后系统性损害的机制及临床诊疗新技术
张建宁杨树源江荣才陈心冯华董京飞陈洁丽刘丽罗兰兰赵子龙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社会危害巨大,近20年病死率高达10.8%,致残率高达12%。以往TBI研究多聚焦于TBI所致的脑组织损伤、脑水肿等脑组织局灶性损害,对其系统性损害的...
关键词: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药物治疗
神经生长因子对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原代培养18只新生Wister大鼠海马神经元,噻唑蓝法测定地塞米松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最低敏感剂量,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对地塞米松(0.10×10^(-6)mol/L)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Ⅰ组(10×10^(-6)mol/L)、Ⅱ组(1×10^(-6)mol/L)和Ⅲ组(0.10×10^(-6)mol/L)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均降低(P=0.000,0.000,0.000)。予不同质量浓度神经生长因子后,神经生长因子0.18 ng/m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0)和阳性对照组(P=0.010),神经生长因子18 ng/ml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活性高于阳性对照组(P=0.000)和神经生长因子0.18 ng/ml组(P=0.000)。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地塞米松0.10×10^(-6)mol/L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最低敏感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夏颖华孔晓冬雷平张释双张明义赵子龙葛歆瞳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糖皮质激素类海马
细胞外线粒体通过破坏巨噬细胞导致脑外伤后急性肺损伤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是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中最常见的心肺并发症之一。然而,TBI引发ALI的机制仍知之甚少。我们报告了一项研究设计的结果,旨在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收集临床TBI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
刘亚凡赵子龙张建宁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急性肺损伤巨噬细胞
颅内压监测对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短期预后及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ICP)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短期预后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创伤性脑损伤患者351例,其中ICP监测患者101例,无ICP监测患者250例。回顾性观察2组患者短期预后改善、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长、急性肾损伤发生率、20%甘露醇使用总量和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中型(n= 160)和重型TBI(n =189)患者中应用和未应用ICP监测的临床特征。结果 ICP监测组患者AKI发生率及20%甘露醇使用量、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于无ICP监测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长于无ICP监测组(P<0.05);2组短期预后改善率及住院时间、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型TBI亚组中,ICP监测组(n= 55) AKI发生率显著低于无ICP监测组(n= 134),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尿素氮水平高于无ICP监测组(P<0.05);在中型TBI亚组中,ICP监测组(n= 44)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长于无ICP监测组(n= 116,P <0 .05)。结论 ICP监测可减少患者AKI发生率及20%甘露醇使用量,有助于TBI患者出入量平衡得到更精确控制。
贺倩李蕃健赵子龙马菲
关键词:颅内压创伤性脑损伤急性肾损伤
蝶窦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一例及治疗进展
2017年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较为罕见,多来源于软脑膜或蛛网膜的黑色素细胞,最多见于延髓腹侧及脊髓上颈段的脑(脊)膜上,有时亦见于脑桥及大脑脚、室管膜、脉络丛等部位,大多数报道的原发性黑色素瘤病变在椎管或后颅窝中发现,发生于蝶窦者极其罕见,仅有2例在英文中报道,现我们报道蝶窦原发性颅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治疗进展.
郑金平赵子龙尹子涵陈旨娟杨卫东张建宁江荣才王增光
关键词:原发性黑色素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