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152 H指数:8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和黏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06年 背景:六味安消胶囊能明显加快胃排空,促进肠推进运动。目的: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SP)和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后3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服30天。处死动物,观察结肠黑变情况;对盲肠和近段结肠切片行SP、MUC2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对肌间神经丛铺片行嗜银染色,计数神经元细胞数。结果:大黄组结肠有黑变,以盲肠和近段结肠为著。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近段结肠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阳性面积比:6.2%±1.7%、5.3%±0.8%和5.4%±0.9%对2.1%±0.7%,P<0.01),免疫阳性增强(灰度:131.50±1.16、133.79±0.63和133.78±0.67对146.20±2.03,P<0.01),大黄组近段结肠SP免疫阳性又显著强于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P<0.05)。各组盲肠和近段结肠MUC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大黄组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11.60±1.52对17.00±1.87、18.60±3.78和17.80±2.95,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可能通过其主药大黄改变肠道内SP含量而发挥消积导滞作用。六味安消胶囊和大黄对结肠MUC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赵平 罗金燕 董蕾 谢丹红 管海涛 马卉关键词:六味安消胶囊 P物质 黏蛋白类 黑变病 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黑变及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黑变及动力学影响。方法 2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后三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灌服30 d。处死动物,检测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黑变情况,并对盲肠及近段结肠末染色切片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黄组豚鼠结肠有黑变,以盲肠及近段结肠为著。病理改变类似人类。大黄组(87.71%±25.87%)、诃子组(67.63%±19.05%)及六味安消胶囊组(91.14%±16.13%)炭末推进率较正常组(40.38%±6.99%)明显增快(P<0.05)。图像分析显示,诃子组、六味安消胶囊组盲肠、近段结肠固有层色素颗粒灰度及阳性面积比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组盲肠、近段结肠固有层色素颗粒灰度(盲肠133.18±1.72,结肠137.40±1.39)及阳性面积比(盲肠4.65%±0.76%,结肠2.36%±0.42%)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可致豚鼠实验性结肠黑变病,六味安消胶囊致结肠黑变作用不明显,诃子有预防结肠黑变作用。 赵平 罗金燕 董蕾 谢丹红 管海涛 郭晓丹关键词:结肠黑变病 小肠推进 疾病模型 标准化病人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10 2015年 诊断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近年来多种因素导致医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明显减少,严重地影响了诊断学教学质量。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问诊培训及考试中,由标准化病人对学生问诊给予反馈,对学生非常有帮助。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提供了大量异常体征,可供反复练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将标准化病人及电子标准化病人引入诊断学教学实践,有效的提高了诊断学教学质量。 赵平 王玲珠 薛芝琴 董蕾 鲁晓岚 刘原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电子标准化病人 诊断学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6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3例。对照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p转阴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不仅能够提高Hp感染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改变疾病应对方式,加强疾病控制,值得推广。 马虹 辛雅雅 赵平关键词:聚焦解决模式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 自我管理能力 肥大细胞和胃肠激素在TNBS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变化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胃肠激素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大鼠经肛门按100mg/kg注入TNBS的50%乙醇溶液0.3ml,分别于实验第0、6、11、16、21d处死,行结肠MC计数,采用荧光测定、放免等方法测定血组胺、结肠组织组胺、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TNBS模型MC与SP、VIP、SS阳性神经纤维关系。结果TNBS模型实验第6d见远段结肠有明显溃疡形成,血组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组胺浓度显著下降(P<0.05),以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实验第16天起MC计数显著增加(P<0.05),并持续至实验第21天,MC分布发生改变,结肠肌层出现MC聚集。实验第11天起SP显著增加(P<0.05),并持续至实验第21天。免疫荧光双染显示TNBS模型各时期远段结肠多数MC与SP、VIP阳性神经纤维紧邻,结肠肌层VIP阳性神经纤维增加,但MC与SP、VIP无共染现象。MC与SS阳性神经纤维无伴行关系。结论MC及其释放的组胺参与了TNBS所致大鼠的肠粘膜损伤过程。SP、VIP分泌异常参与了TNBS所致大鼠UC发病过程。MC与SP、VIP的双向调节机制在TNBS所致大鼠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赵平 董蕾 罗金燕 管海涛 马卉 王学勤关键词:三硝基苯磺酸 结肠炎 肥大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 标准化病人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相结合应用于诊断学教学的体会 诊断学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课程.近年来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医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实践的机会明显减少,严重地影响了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将标准化病人及电子标准化病人引入诊断学教... 赵平 王玲珠 薛芝琴 董蕾 鲁晓岚 刘原关键词:诊断学课程 标准化病人 仿真系统 教学实践 文献传递 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饮食调护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情况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饮食调护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施饮食调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溃疡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回馈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饮食调护在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岳琴 刘曼 赵平关键词:饮食调护 消化性溃疡 溃疡愈合 大黄致豚鼠结肠黑变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建立豚鼠结肠黑变病动物模型。[方法]15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大黄1组:大黄2 g/(kg.d)灌服30 d;大黄2组:大黄2 g/(kg.d)灌服60 d;大黄3组:大黄4 g/(kg.d)灌服30 d;大黄4组:大黄4 g/(kg.d)灌服60 d及正常组。处死动物,观察结肠黑变情况,行组织大体评分,取结肠组织行黑色素染色、黑色素腿色实验,并对盲肠及近段结肠未染色切片行图像分析。[结果]各大黄组豚鼠结肠均有不同程度黑变,以盲肠及近段结肠为著。病理改变类似人类。结肠黑色素染色阴性,黑色素褪色染色阳性。图像分析显示,各大黄组盲肠及近段结肠色素颗粒灰度显著低于正常组,且与大黄剂量(盲肠r=-0.861,结肠r=-0.772,P<0.01)及时间(盲肠r=-0.749,结肠r=-0.785,P<0.01)呈负相关;色素颗粒面积比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大黄剂量(盲肠r=0.810,结肠r=0.791,P<0.01)及时间(盲肠r=0.663,结肠r=0.549,P<0.01)呈正相关。[结论]用大黄可致豚鼠实验性结肠黑变病,黑变程度与大黄剂量及时间相关。该模型制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多种实验研究。 赵平 罗金燕 董蕾 管海涛 郭晓丹关键词:结肠黑变病 色素 微课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微课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进入临床实习的七年制学生32人与同期临床进修医师37人进行消化内科微课教学,学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及进修医师对微课的认识及消化内科微课教学体会,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既往有无接触过微课、能接受的微课视频时间、微课学习方式是否适合及网络学习中得到教师指导方面的认识无显著性差异,但进修医师组较学生组更愿意接受微课学习(P<0.05)。大多数学生及进修医师认同本次微课教学学习环境轻松,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学习兴趣。进修医师组较学生组更认同本次微课教学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微课,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赵平 王玲珠 王燕 鲁晓岚 郭晓燕 董蕾关键词:消化内科 临床教学 标准化病人引入PBL教学在消化内科见习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寻找更加适合本专业见习课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方法选取2010级5年制临床专业73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参加消化内科见习课,实验组接受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对照组仅采用PBL的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及对自身能力提高的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结论SP结合PBL的教学模式可提升消化内科见习课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实践推广。 王燕 鲁晓岚 郭晓燕 王灵珠 赵平 程妍 张莉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见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