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新玲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早期宫颈癌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MRNA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腹膜
  • 1篇原发性腹膜癌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腹膜
  • 1篇腹膜癌
  • 1篇MUC
  • 1篇MUC1
  • 1篇PCR
  • 1篇A3
  • 1篇CK20
  • 1篇MAGE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洛阳市妇女儿...

作者

  • 3篇卢爱妮
  • 3篇赵新玲
  • 2篇廖予妹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原发性腹膜癌9例诊治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癌(PPC)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2004年3月~200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腹胀、腹水、纳差为主要首发症状77.8%(7/9),经病理检查证实,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7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7例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2例仅行腹腔镜探查及活检。术中均给予卡铂200mg腹腔保留,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至少6疗程。结果1例放弃治疗失访。随访<2年2例,均无瘤生存。大于2年6例,死亡1例,其2年生存率75.0%(6/8),3年存活率62.5%(5/8)。结论临床应警惕腹胀、腹水患者PPC的诊断。PPC原发于腹膜,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疾病,应重视其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为主方案的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赵新玲卢爱妮
关键词:腹膜癌原发性预后
早期宫颈癌外周血MAGE_(A3)和hSTC_1 mRNA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MAGE。和hSTC1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0例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及15例同期入院的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的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MAGEA3和hSTC,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MAGEA3和hSTC1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28/60)和40%(24/60),子宫肿瘤均为0%。MAGEA3和hSTC1mRNA的单独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除与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显著相关外(P〈O.05),与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如年龄、分期、分化、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随着肿瘤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结论MAGEA3和hSTC1可作为检测早期宫颈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但对预后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赵新玲卢爱妮廖予妹
关键词:宫颈癌MRNA外周血
MUC_1和CK_(20) mRNA在早期宫颈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MUC1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及15例同期入院的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的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MUC1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MUC1 mRNA和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和30.0%,而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MUC1 mRNA和CK20 mRNA的单独阳性表达率、任一阳性表达率和双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显著相关(P<0.05),与宫颈癌的预后因素如年龄、分期、分化、组织类型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P>0.05),但随着肿瘤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结论:MUC1和CK20可作为检测早期宫颈癌外周血微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但对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赵新玲卢爱妮廖予妹
关键词:宫颈癌MUC1MRNACK20MRNA外周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