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 作品数:13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儿科ICU重症患者使用自制水袋预防压疮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15年 压疮(pressure sores)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轻者可给患儿带来痛苦,影响疾病的治疗,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据国内不完全统计仅住院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就达5.1%~22.1%。有研究表明,一旦患儿有压疮发生,护士的工作量将增加50%,也增加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王新兰 赵美 杜爽关键词:压疮发生率 压疮护理 翻身卡 小儿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评价 2019年 研究白血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74例我院白血病患儿,纳入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7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护理相关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较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5.41%)与参照组(24.32%)相比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应予以临床推广。 赵美 蔺娜关键词:白血病 小儿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全撤导丝与半撤导丝复位手法在儿童PICC置管导管头端异位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6年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经脉(新生儿和儿童还可以选择头、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1]。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推荐:PICC导管头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脉[2],PICC导管异位是指置管后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内, 赵美 杜爽关键词:复位手法 穿刺置管 隐静脉 头静脉 评价优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与满意度的影响 2019年 了解优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患儿依从性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1到2018.12的76例雾化吸入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优质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水平;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雾化吸入时间;护理前后面部痛苦表情评分、肺部炎症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优质组满意水平、面部痛苦表情评分、肺部炎症指标、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雾化吸入时间、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雾化吸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蔺娜 赵美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 满意度 一种儿童专用尿标本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专用尿标本采集器,包括采尿杯、导尿管和收集管,采尿杯上设有通口,通口外围的采尿杯端部设有棉层,采尿杯两端边沿均固定连接有软带,两个软带远离采尿杯的一端均设有粘贴层,导尿管一端外壁设有外螺纹,导尿管... 黄霞 王洁 赵美 刘静 白雪 刘路露 蔺娜 刘芳英文献传递 品管圈在住院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住院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方面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起我科进行品管圈活动的推行工作,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提高住院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的课题,对活动前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对策,并将活动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儿佩戴腕带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士的凝聚力,改进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杜爽 程云仙 赵美关键词:品管圈 患儿 腕带 依从性 半撤导丝手法在儿童PICC置管头端异位复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PI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经脉(新生儿和儿童还可以选择头、颈部和下肢的隐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导管异位是置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且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2]。 赵美 杜爽关键词:静脉输液治疗 上腔静脉 穿刺置管 隐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如意金黄散与硫酸镁外敷DIC患者抽血所致淤血硬肿的治疗比较 2015年 DIC(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 ulation,dic)是不同治病因素是凝血因子激活、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以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DIC一般多有较重的基础性疾病,一旦发生DIC,患者病情加剧预后差,死亡率高达50%~60%。西医认为DIC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组织损伤血管内皮损伤溶血、血小板损伤纤溶系统激活,凝血功能异常和微血栓形成是DIC发生的关键。在临床中,DIC患者抽血治疗易造成淤血硬肿,我科常规使用如意金黄散及硫酸镁对硬肿部位进行外敷,现就两种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如下。 王新兰 杜爽 赵美关键词:如意金黄散 DIC患者 硬肿 INTRAVASCULAR 预后差 ROY适应模式在1例SSSS综合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婴儿期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曾被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Ritter病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易被误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和脱屑型红皮病。其病原菌为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尤其是71型,此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产生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这是一种外毒素,不能产生抗体,角化表皮组织对此毒素都很敏感,这种毒素可以很快由肾脏排泄, 郭楠 石艳 赵美关键词:ROY适应模式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品管圈活动在儿童PICC维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6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儿童PICC维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2014年3月1日~8月31日通过儿童PICC维护培训开展一系列QCC活动,开展品管圈前后进行考核,对两次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全科护士对儿童PICC维护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较之前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在儿童PICC维护中开展QCC活动不仅能提高儿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及患儿家长满意度,还能提升全科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及对QCC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执行力等,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进行。 沈秋燕 赵美 杜爽关键词: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