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艳

作品数:46 被引量:26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1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气候
  • 14篇孢粉
  • 11篇青藏高原
  • 11篇全新世
  • 10篇青藏
  • 9篇植被
  • 7篇气候变化
  • 7篇古气候
  • 6篇青藏高原东部
  • 5篇若尔盖盆地
  • 4篇湖泊沉积
  • 4篇沉积物
  • 3篇第四纪
  • 3篇胰岛
  • 3篇植被变化
  • 3篇植物
  • 3篇盆地
  • 3篇孢粉分析
  • 3篇西风
  • 3篇湖泊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兰州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 1篇云南省文物考...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46篇赵艳
  • 8篇陈发虎
  • 7篇李泉
  • 6篇秦锋
  • 5篇陈建徽
  • 4篇杨惠珍
  • 4篇王晓敏
  • 4篇孟作龙
  • 4篇黄小忠
  • 3篇张立莹
  • 3篇韩月香
  • 3篇安思芹
  • 3篇郭正堂
  • 3篇周颖
  • 3篇马春梅
  • 3篇安成邦
  • 3篇肖霞云
  • 3篇张家武
  • 2篇郭小丽
  • 2篇程波

传媒

  • 12篇第四纪研究
  • 8篇中国科学:地...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孢粉学分...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风区全新世湖泊沉积碳酸盐氧同位素记录
张家武陈发虎赵艳
基于XRF岩芯扫描的Rb/Sr比值的古气候意义探讨——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为例被引量:13
2021年
XRF岩芯扫描技术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所获得的基于湖泊岩芯的Rb/Sr比值在古气候研究中被广泛用于表征流域化学风化的强度.然而在不同的地质背景下,影响Rb/Sr比值变化的因素不同,使得其古气候解释意义较为复杂.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湖泊沉积物岩芯,获取了高分辨率的XRF岩芯扫描Rb/Sr比值、传统XRF测试Rb/Sr比值、化学蚀变指数CIA以及其他古气候替代指标,开展了不同指标间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细粒物质为主的沉积段,岩芯扫描Rb/Sr和CIA可作为指示化学风化强度的可靠指标;(2)岩芯扫描Rb/Sr和CIA的低值对应于总有机碳含量、乔木花粉含量、碳酸盐含量和C/N比值的高值,综合分析各古气候代用指标的指示意义,认为岩芯扫描Rb/Sr可指示亚洲夏季风强度的变化;(3)受"粒度效应"和测试精度限制,若尔盖岩芯25~0.3和56~47m沉积段的扫描Rb/Sr数据不适用于化学风化强度的重建,在今后若尔盖盆地古气候演化历史的重建工作中应加以注意.本研究指出,当涉及XRF岩芯扫描Rb/Sr在其他研究区古气候分析中的应用时,应通过多指标间的相互验证来明确其特有的古气候指示意义.
杨涵菲赵艳崔巧玉任维鹤李泉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青藏高原古气候意义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重建末次冰盛期以来青藏高原植被变化被引量:5
2022年
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植被变化为理解高寒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提供重要证据.然而,由于缺少合适的利用孢粉化石等代用指标定量重建高寒植被的方法,阻碍了对青藏高原过去植被变化的深入理解.本研究基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现代孢粉数据,采用一种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利用孢粉数据重建青藏高原植被的模型,对比模型对现代样点的预测结果与样点实际植被及生物群区化法的重建结果,评估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孢粉-植被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现代孢粉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的现代样点植被与实际植被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生物群区化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重建青藏高原地区现代植被的准确性更高,可能更适用于该地区的古植被重建.基于51条孢粉化石记录,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重建了青藏高原2.2万年以来的植被变化,重建的古植被格局变化大体与同时期全球气候变化和东亚季风演化趋势一致.末次冰盛期时,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植被,亚热带森林分布于高原东南缘.高寒草原从末次冰消期开始扩张,并且在高原中部和东部逐渐形成地带性植被.高寒草甸从早全新世开始占据高原东部和东南部,高原开始形成从东南至西北分布森林-草甸-草原-荒漠的格局.中全新世时,亚热带森林向北扩张,反映最适宜期的植被状况.之后,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在晚全新世再次向南扩张.
秦锋赵艳曹现勇
关键词:植被重建孢粉末次冰盛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南缘昭通盆地禄丰古猿生活环境的古气候定量化重建
本文选择现代类比法,利用孢粉数据对晚中新云南省昭通古猿生活时期的古气候进行定量化重建。结果表明,在古猿出现前,年均温(MAT)逐渐升高,到古猿出现时期达到较高值;同时对比其与最热月均温(MTWA)和最冷月均温(MTCO)...
常琳郭正堂邓成龙吴海斌吉学平赵艳张春霞
关键词:古气候古猿中新世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泥炭发育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被引量:16
2019年
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泥炭沉积可提供具有可靠年代控制与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本研究利用若尔盖泥炭沉积核心区的3个泥炭钻孔,开展了10~20年高分辨率的烧失量分析,重建出高原东部全新世泥炭发育过程及其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早、中全新世(约11.5~6.0 ka)气候暖湿适宜,泥炭发育繁盛;之后气候趋向相对冷干,泥炭发育缓慢;泥炭指标序列的主导准周期显示出与太阳辐射和季风变化2000年与1500年周期特征的较好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气候与生态环境的长期变化受到了太阳辐射与印度季风降水的主要驱动,气候突变事件则反映了来自太阳活动及北半球高纬温度异常的调制作用。
李泉赵艳
关键词:泥炭烧失量全新世青藏高原
大兴安岭阿尔山天池湖泊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突变被引量:23
2019年
阿尔山天池是大兴安岭中部一个封闭的火山口湖,地处东亚夏季风尾闾区,是研究区域气候快速变化的良好载体。通过对阿尔山天池岩芯(深度243~100 cm,年代10.0~1.3 cal.ka B.P.)开展连续、高分辨率的XRF元素扫描和粒度分析,选取岩芯中12种含量较高且环境指示意义明确的地球化学元素开展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发现:全新世时段阿尔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Sr、Rb、Zr、Fe、Ca、K、Ti、Si、S、Mn、Cl等元素变化一致且均与Cr元素变化趋势相反,其中Sr、Rb、Zr、Fe、Ca、K、Ti、Si等8个迁移积累型元素之间相关性较高,且为湖泊元素变化的主控因子,说明阿尔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元素来源主要受外源碎屑物质的影响,湖泊沉积物元素变化主要决定于区域气候的干湿状况。基于精确的年代框架,通过阿尔山天池沉积物Ca/Ti,Cr/Ti,Fe/Mn,Rb/Sr和Fe/Ti元素比值、粒度数据,与同一地区的月亮湖TOC和乔木花粉百分比记录对比分析表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和湖泊水位经历了温暖偏干-低湖水位期(10.0~7.3 cal.ka B.P.)、温凉湿润-高湖水位期(7.3~6.1 cal.ka B.P.)、温暖湿润-低湖水位期(6.1~4.3 cal.ka B.P.)、温凉湿润-高湖水位期(4.3~3.0 cal.ka B.P.)、温暖湿润-较高湖水位期(3.0~1.4 cal.ka B.P.)等5个阶段的演变;元素记录15次显著快速干旱气候事件,其中发生在7.8cal.ka B.P.、7.3cal.ka B.P.、6.9cal.ka B.P.、6.5cal.ka B.P.、6.3cal.ka B.P.、6.1cal.ka B.P.、5.5 cal.ka B.P.、4.2 cal.ka B.P.、3.8 cal.ka B.P.、3.6 cal.ka B.P.、3.0 cal.ka B.P.、2.6 cal.ka B.P.及1.8 cal.ka B.P.的13次干旱事件与已有大兴安岭地区其他钻孔记录均有较好的对应。此外,阿尔山天池湖泊记录中Fe/Ti元素比值与粉砂和粘土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在东北封闭湖泊中Fe/Ti可作为湖泊细颗粒组分的良好代用指标。本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高分辨率的XRF元素扫描分析在气�
崔巧玉赵艳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湖泊沉积物气候突变全新世
中国东北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20年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东亚夏季风影响范围的北界,是研究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理想区域.东北地区现代花粉数据的缺乏阻碍了该地区化石花粉记录的解译及古植被、古气候的定量重建.文章选取中国东北地区西部的森林、典型草原及草甸草原内共44个样点开展现代花粉与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聚类分析、指示值法和主成分分析被用于研究花粉数据的间断分布和连续变化趋势;相关分析与增强回归树分析用于确定主要的气候解释变量,而协惯量分析、冗余分析分别用于探查花粉-植被、花粉-气候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表土花粉谱能够很好的代表植被类型.森林植被以高含量的乔木花粉(>70%)为特征,桦属为优势类群(含量>40%),并伴有一定数量的桤木属、落叶松属、松属等花粉;而典型草原则以草本花粉为主(>80%),以蒿属、藜科花粉占优势;(2)花粉组合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的相关性显著,表明花粉组合可用于指示东北地区温度和降水量变化;(3)蒿属/藜科比值、乔木/非乔木花粉比值在东北地区可分别作为湿度、温度的良好代用指标.
崔巧玉赵艳秦锋秦锋李泉李泉
关键词:气候重建
全球晚新近纪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研讨会召开
2007年
“晚新近纪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研讨会”于2007年2月18—20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召开.该会议是为了启动和促进受美国科学基金委地学信息部资助的项目“晚Neogene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的开展.项目负责人是美国知名学者Russell W. Graham(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Eric C.Grimm(伊利诺斯州立博物馆),Stephen Jackson(沃明大学),Jack Williams(威斯康星大学)和Alan Ashworth(北达科他州立大学).该项目的目的是在原来全球数据库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各个要素融合在一起,并增加一些新的数据,建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更重要的是数据库的应用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整个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为生物多样性动力学提供背景,为气候模拟提供数据,也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一个长期的、低花费的数据平台.
赵艳于子成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数据库JACKSON全球环境变化
基于孢粉的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一种新思路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实例被引量:9
2018年
传统的孢粉-古气候定量重建评估主要衡量校准集对现代气候状况的模拟结果或化石样品与校准集样品的可比程度,客观上导致特定地点重建气候参数的取舍缺少明确标准.基于国际上通过随机数据开展定量重建显著性检验的新方法,充分利用中国环境梯度大、植被类型丰富、现代表土孢粉数据完善等优势,提出一种孢粉-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的新思路:首先确定控制化石孢粉组成变化最主要环境因子,随后通过限制其他环境因子来构造校准集以开展该因子的定量重建,最后完成重建结果显著性评估.将该思路应用于分别位于黄土高原东、西两侧的吕梁山公海和六盘山天池化石孢粉序列,所获得的年降水量P_(ann)定量重建不仅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p<0.001),且相互间在共同时段表现出良好、稳定的相关关系,均指示了约3300cal a BP以来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快速下降,显示其具备降低基于孢粉的古气候参数定量重建不确定性的较大潜力.
陈建徽吕飞亚黄小忠H J B BirksR J Telford张生瑞许清海赵艳王海鹏王海鹏周爱锋黄伟刘建宝
关键词:孢粉季风边缘区
孢粉-气候定量重建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以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温度重建为例被引量:13
2020年
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定量重建结果可为理解气候自然变率及其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气候模拟提供边界条件与验证.然而,由于已有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重建结果的可信度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高质量现代孢粉数据库的定量重建方法体系:包括现代孢粉数据筛选、训练集选择、主控气候因子分析、最优模型建立、评估检验和生态解释等多个步骤.将该方法体系应用于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的三个高分辨率孢粉记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全新世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最暖月温度(MTwa)约为10.4℃,随后温度逐步升高,在8.5~6ka BP达到全新世最高(约11℃).经历了早、中全新世的温暖气候后,温度持续降低1.2℃,在新冰期期间达到全新世温度最低值.除全新世整体变冷趋势外,MTwa还具有明显的500年周期波动,其信号强度随时间有所波动.温度的高(低)值与太阳活动的最大值(最小值)同相位变化,这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百年尺度气候波动很可能受到了太阳活动的影响.
梁琛赵艳秦锋秦锋肖霞云马春梅肖霞云马春梅
关键词:青藏高原全新世温度重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