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鹏祥

作品数:95 被引量:869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遥感
  • 10篇GIS
  • 9篇林区
  • 8篇地理信息
  • 8篇地理信息系统
  • 8篇信息系统
  • 8篇油松
  • 8篇人工林
  • 7篇植被
  • 7篇林业
  • 7篇黄土高原
  • 5篇生态
  • 5篇天然林
  • 5篇土地利用
  • 5篇林分
  • 5篇基于GIS
  • 4篇油松人工林
  • 4篇退耕
  • 4篇退耕还林
  • 4篇气候

机构

  • 8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西北林学院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四川省林业调...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国家开放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和草...
  • 2篇河北博嘉农业...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职业技术...
  • 1篇青海畜牧兽医...
  • 1篇枣庄学院

作者

  • 94篇赵鹏祥
  • 17篇李卫忠
  • 12篇郝红科
  • 7篇刘广全
  • 6篇张晓莉
  • 5篇王得祥
  • 5篇杨延征
  • 5篇李秀信
  • 5篇强建华
  • 5篇高凌寒
  • 5篇高婷
  • 4篇许筱阳
  • 4篇孙存举
  • 4篇陈国领
  • 3篇徐国策
  • 3篇王鸿喆
  • 3篇张会儒
  • 3篇常庆瑞
  • 3篇毛晓利
  • 2篇吉文丽

传媒

  • 36篇西北林学院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林业教育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陕西林业科技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耦合关系被引量:13
2022年
以黄土高原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3种不同密度的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差异,构建两者间耦合关系模型,探讨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经营策略。结果表明:1)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具有差异,高密度(3400-4600株•hm^(-2))林分的角尺度显著大于中密度(2200-2800株•hm^(-2))、低密度(1400-2100株•hm^(-2))林分;低密度林分的混交度、平均胸径和冠幅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林分。2)不同密度林分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其自身显著正相关;低密度林分中,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3)不同植物群落具有不同特征,中、高密度林分物种多样性对群落贡献较高,低密度林分群落植物空间分布合理,生长状况良好。4)通过改善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生长状况,可以提升中密度林分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而在高、低密度的林分中,则需采取其他经营策略。
吴海平孙清琳张彦君蔡茂赵鹏祥李卫忠王博恒
关键词: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油松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评价被引量:15
2012年
在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特点进行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及ArcMap、ArcView等地理信息系统辅助软件,从地理环境因素、生物群落因素、主食竹因素和干扰因素4方面对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生境面积比例为62.1%;次适宜生境面积占31.0%;不适宜生境面积占6.9%.大熊猫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北部海拔较高的地带,不适宜生境主要受植被类型、竹子因素、干扰因素等影响.为减少大熊猫不适宜生境,需要保护区管理者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控制人类活动,特别是海拔900~1600m范围内的放牧、割竹和砍柴活动.
王芸赵鹏祥
关键词:大熊猫生境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
3S"技术用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方法构想被引量:20
2003年
本文指出了"3S"技术(GIS、RS、GPS)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套"3S"技术用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总体思路、方法和主要的技术路线,为实现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的快速、高效的监测进行技术上的准备,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赵鹏祥刘广全王得祥李卫忠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流域退耕还林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
一种基于油松人工林地研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松人工林地研究系统及方法,涉及林业技术领域。本发明研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输入模块、控制器、VR模拟模块、林地质量评价模块、生长收获预测模块和经营决策模块,数据采集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无线网...
郝红科赵鹏祥杨培华李显鲜仁增曲珍
文献传递
基于ArboLiDAR的大野口林区森林参数估测被引量:6
2017年
以甘肃省张掖市大野口林区为研究区,首次引入芬兰软件ArboLiDAR,基于LiDAR数据,提取林分水平上的主要森林参数并与实测数据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由ArboLiDAR软件提取的参数中,林分平均高的估测精度最高,R^2为0.807,平均估测精度达到90%;平均胸径仅次于平均高;林分胸高断面积的估测精度受林龄结构及林分密度的影响较大,平均估测精度都为80%;对林分密度的估测精度最低,R^2为0.585,平均估测精度为74%。同时,本研究也根据提取出来的森林参数制作了研究区各森林参数区域分布图,为更加直观地了解研究区情况以及后续研究作基础。
高婷李卫忠赵鹏祥张晓丽高凌寒
关键词:激光雷达
数字长度面积仪的检定和精度分析
1990年
本文对数字长度—面积仪的特点和主要性能作了概括说明;引用马列科夫判据公式对该仪器的可信程度进行了检定;通过实验分析了仪器量测图形面积的精度,确定了量测精度与图形面积大小的回归关系,用回归方程对量测不同面积的精度进行预估,并用实际量测结果进行验证;确定出该仪器量测图形面积时的容许误差;最后指出了使用该仪器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改进意见。
许筱阳赵鹏祥
关键词:检定
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探索被引量:9
2017年
对森林航空消防灭火直升机机型、直升机取水、洒水灭火方式等进行研究,并对川西高原森林航空消防灭火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中小型直升机采用机腹水箱洒水更适合为川西高原林区实施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火作业。
梁文超赵鹏祥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38年来植被覆盖与气候变化关系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以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布在林区的泾源、六盘山、原州区、西吉等台站的气象数据为依据,研究了1971~2008年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8年来保护区内的六盘山降水大于南北区,南区远大于北区;近十几年降水有减少趋势。保护区内的六盘山气温低于南北区,南区低于北区;各区温度有很强的振荡一致性,近于同时上升下降;1984年以后,各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峰值和谷值全部上升,并在近10年有加快迹象;温差有增大趋势。保护区内的六盘山湿度大于南北区,南区大于北区;三区湿度的变化方基本一致,1989以后湿度迅速下降,尤其以北区最显著,六盘山与南北区、北区与南区的湿度差值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六盘山与南北区之间。周期分析表明,影响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存在3年左右、8年左右、11年左右、15年左右的周期,主观分析异常强迫得到的周期与此一致或接近。在降水减少、气温升高、湿度下降等不利于天然植被正常生长的大背景下,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植被面积仍然在增加。
杜鑫赵鹏祥陈海波张成军杨文海马国涛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气候变化
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森林类型碳密度及其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黄龙山蔡家川林场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计算,为该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86和1997年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以及森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碳密度的关系,对该林场主要森林类型(柏木(Cypress)林、杨树(Populus)林、桦木(Betula)林、栎树(Quercus)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杂木林(Nonmerchantable woods))的碳储量、碳密度进行推算和分析,并与全国及西北五省(区)相同森林类型碳密度进行了对比。【结果】1986和1997年,该林场2年平均森林总碳储量为387 740 t,平均森林碳密度为17.7 t/hm2;1997年森林总碳储量比1986年减少9.65%,森林平均碳密度增长3.38%。各森林类型1986和1997年的平均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栎树林(28.06t/hm2)、油松林(24.35 t/hm2)、桦木林(21.04 t/hm2)、杂木林(11.86 t/hm2)、柏木林(11.03 t/hm2)和杨树林(10.04t/hm2);1986和1997年不同生长阶段林分平均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近熟林(25.56 t/hm2)、幼龄林(25.49 t/hm2)、中龄林(24.77 t/hm2)、成熟林(13.53 t/hm2)、过熟林(12.84 t/hm2)。该林场柏木林、桦木林、栎树林、杨树林、杂木林的森林碳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油松林的平均碳密度较全国平均水平高92.0%。【结论】1986和1997年,该林场森林具有较好的碳汇能力,但这2年间森林碳汇能力变化不显著;森林类型不同或同期林分生长阶段不同,其所具有的碳汇能力存在差异;保护和管理好栎树林、油松林、桦木林,并大力开展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经营抚育工程,对增加该林场森林的碳汇功能具有重要贡献。
赵鹏祥赵臻郝红科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
“生态优先”森林经营思想之我见被引量:2
2003年
 回顾了森林经营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及"生态优先"经营思想提出的背景;阐述了"生态优先"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及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其实质是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先"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分析了实施"生态优先"思想存在的一些矛盾;最后指出了实施"生态优先"经营思想的实践途径包括:(1)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2)重视生态规划、合理利用森林资源,(3)建立森林生态环境预警系统,(4)合理利用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5)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李卫忠吉文丽赵鹏祥
关键词: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环境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