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桂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50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生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测量了深圳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8个不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种群采样点土壤的盐分、p H值和养分,应用生物显微技术和电镜技术观察了白骨壤次生木质部的结构形态,不同样地白骨壤次生木质部均具有:(1)纤维状导管;(2)螺旋雕纹和附物;(3)薄壁细胞含淀粉粒;(4)内含韧皮部。依据结构-功能解剖学的研究结果,这些特化结构均有利于提高白骨壤在"生理干旱"生境下栓塞修复能力,增进水分输导的安全性。对白骨壤次生木质部数量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大,在遭受"生理干旱"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白骨壤能形成更高的复孔率,相邻两导管接触壁平均厚度增加,这可能是适应异质生境的结果。 辛桂亮 郑俊鸣 叶志勇 张万超 邓传远关键词:白骨壤 次生木质部 土壤理化因子 生态解剖 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的电镜观测 被引量:4 2015年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红树族4属、10种、1变种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应用Carnoy 2.0软件和扫描电镜下采集的照片,测定了管间梯状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结果显示,红树族植物次生木质部管状分子侧壁具附物纹孔。所观察的植物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与管间梯状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据此推测,红树族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附物纹孔是红树族植物稳定存在的一个木材解剖性状。综合生态-系统演化的观点,红树族植物具附物纹孔可能是受系统演化关系控制的生态适应结果。 邓传远 辛桂亮 张万超 郭素枝 薛秋华 赖钟雄 叶露莹关键词:FOS 慢性强迫游泳 抑郁 单瓣茉莉花发育过程中香精油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讨单瓣茉莉(Jasminum sambac‘Unifoliatum’)花发育过程中的香精油成分和含量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瓣茉莉花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香精油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花蕾初期、花蕾成熟期、微开期、盛开期和盛开末期分别鉴定出7、25、27、23和16种化学成分。萜烯类化合物是花蕾初期的主要香精油成分,花蕾成熟期、微开期和盛开期的萜烯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是主要的香精油成分,但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盛开末期的主要香精油成分是萜烯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单瓣茉莉鲜花的主要化学成分或前体物质在花蕾成熟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微开期的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茉莉花精油或熏茶时,应选择微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但在不能及时窨制花茶或提取香精油的情况下,选择花蕾成熟期的花采摘更为合适。 邓传远 郭素枝 那海燕 孟伟 黄涛声 辛桂亮关键词:单瓣茉莉 发育阶段 香精油 3种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生态解剖学研究 论文研究了马鞭草科/(Verbenaceae/)白骨壤/(Aricennia marina/),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紫金牛科/(Myrsinaceae/... 辛桂亮关键词:红树植物 次生木质部 土壤理化因子 生态解剖 文献传递 秋茄次生木质部的生态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探讨秋茄(Kandelia obovata Sheue et al.)次生木质部的形态解剖和数量解剖特征变化对不同红树林生境的生态适应意义,采用光学显微镜(L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7个秋茄种群的次生木质部解剖特征进行观测,并对种群样地的土壤盐分含量、pH值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7个秋茄种群的次生木质部具有一些共同形态解剖特征:具纤维状导管和环管管胞;许多导管壁的微观结构(如管壁附物、穿孔板附物和螺旋雕纹等)有利于提高水分输导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以适应潮间带生境;(2)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秋茄次生木质部数量解剖特征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土壤Na+、土壤全盐量增高,秋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趋向于"大型化"。"大型化"导管有利于水分输导,但降低了安全性。在土壤盐离子含量越高、秋茄导管分子越大其水分输导安全性越低的情况下,推测可能有其它机制保证秋茄导管水分输导的安全性。 辛桂亮 郑俊鸣 叶志勇 张万超 邓传远关键词:秋茄 次生木质部 土壤理化因子 生态解剖 大学教学观赏型植物园构建探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014年 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园建设现状为例,借鉴世界知名植物园的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结合福建农林大学的地理位置、场地特征、文化内涵、功能布局,论述福建农林大学建设教学观赏型植物园的地域性特色和建设成为东南地区地带植物群落和城市物种多样性的展示中心和生态基地的优势。指出规划理念、建设内容、分区布局等方面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大胆创新,寻找自然与景观、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设既能够反映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特质、又具有时代潮流的教学观赏型植物园。 辛桂亮 邓传远关键词:植物园 园林教学 影响沿阶草释放负离子的3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以盆栽沿阶草为材料,在密闭玻璃箱内探究不同因素对沿阶草释放负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常态下,遮光处理是光照处理时负离子浓度的1.70倍,在施加电压刺激时,与光照处理相比,遮光处理负离子浓度降低45.86%。(2)在8 kV电压刺激条件下,6种类型土壤栽培的沿阶草释放的负离子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土壤更有利于沿阶草高效地释放负离子。(3)沿阶草经8 kV电场作用后,随着植物叶片气孔开合度的增大和气孔的密度减小,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增强。 辛桂亮 孟伟 夏青 黄龙飞 郑金贵关键词:沿阶草 负离子 土壤 气孔 植物释放负离子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新途径。[方法]在自然状态和放置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状态下,对玻璃室内的负离子、正离子和安倍指数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在自然状态下,玻璃室内负离子浓度均值较低,为1 084 ion/cm3;在放置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状态下,负离子浓度均值为684 190 ion/cm3,是自然状态下的631倍。正离子在自然状态下的浓度均值为946 ion/cm3,在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开启状态下值为976 ion/cm3,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从安倍指数看,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开启状态下值为685 457.62,是自然状态下的539 730倍。[结论]在玻璃室内放置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可显著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吴仁烨 邓传远 辛桂亮 翁海勇 杨志坚 朱帖俊容 郑金贵关键词:室内空气质量 正离子 梣属11种植物次生木质部附物纹孔的电镜观测 2014年 应用扫描电镜对梣属11种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应用Carnoy2.0软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采集的照片,测定了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和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电镜观察表明,梣属11种研究植物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侧壁附物纹孔的分布和形态变化较大,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的统计描述进一步证实附物纹孔的分布变化大;3个附物纹孔丰富度指标分别与管间具缘纹孔数量特征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导管侧壁附物纹孔丰富度2个指标,即导管外纹孔口附物频率与导管纹孔腔附物频率随纹孔口面积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推测梣属植物附物纹孔丰富度与纹孔几何构造及数量特征有关。研究认为,附物纹孔在梣属植物稳定存在,是可界定梣属植物的木材解剖性状。 许贤书 张万超 郭素枝 辛桂亮 薛秋华 叶露莹 邓传远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对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12个人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应用生态学方法计算分析各群落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等对群落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人工群落存在乔灌层结构不合理,植物多样性及稳定性较低,层次不明显,生态位重叠等问题;并根据校园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夏青 辛桂亮 吴仁烨 邓传远关键词:人工植物群落 优势树种 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