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富华
- 作品数:35 被引量:321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被引量:16
- 2019年
- 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效提高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是新时期保障中国能源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1998—2016年中国对42个主要石油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有效识别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非效率因素,并测算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贸易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且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贸易效率呈现差异化特征,其中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和蒙俄哈区域的贸易效率最高;石油进口来源地的政府治理和区域性组织OPEC有助于减少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效率损失,而区域政策安排如“一带一路”倡议和WTO则会降低贸易效率损失的不确定性。
- 邓富华冯乾彬田霖
- 关键词:石油进口随机前沿模型贸易效率贸易潜力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政策协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双边、多边政策协调的分析视角被引量:16
- 2019年
- 本文针对2008-2017年中国对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基于双边、多边投资政策协调视角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政策协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双边政治关系的调节效应,发现双边政治关系会强化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减弱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效应;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为代表的多边投资协调机制会部分抵消双边投资政策协调机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影响,而双边投资协定会弱化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效应。
- 邓富华贺歌姜玉梅
-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双边投资协定
-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与出口产业升级被引量:9
- 2023年
- 作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有效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成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议题。作者基于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旨在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否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出口产业升级,同时考虑技术水平、地理分布、“市—片区”布点、设立批次等城市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动出口产业升级;从城市异质性看,对于拥有高技术水平、地处东部地区以及“一市多片区”以及“长周期”的城市,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层次上,已有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停留在省级层面,忽略了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异质性,而文章作者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更为深入地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从高低技术水平、东西部区域、“市—片区”布点以及设立批次等层面尽可能把握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影响出口产业升级的异质性特征,为国家制定相关的差异化政策提供依据。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出口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将自贸试验区选址随机性等因素纳入识别条件中,能够较好地解决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在作用机制上,从人力资本结构视角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影响出口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力求扩展自由�
- 沈和斌邓富华
- 关键词:人力资本结构
-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效应研究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大量倒闭,外汇储备急剧缩水,暴露出我国外贸企业长期依赖美元计价结算的弊端。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启动多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汇率波动剧烈,全球金融风险隐患日益显现,美元主导的国际货...
- 邓富华
- 关键词:跨境贸易贸易效应自由贸易协定货币互换协议
- 文献传递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评估与管控研究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且近年来对外贸易投资有进一步增长之势。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基础设施、政治、经济、文化等风险因素,既有固有的,也有新生的,既有突发性的,也有结构性的。为减少我...
- 霍伟东邓富华
- 文献传递
- 中国对非援助能否推动对非投资被引量:12
- 2015年
- 中国对非洲援助和直接投资是近年引起普遍关注的国际现象。基于非洲国家样本的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揭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有利于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当中国投资进入规模较小的东道国时,援助对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表明,在当前国际社会经济背景下,将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等政策结合起来,推动对外援助与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 胡兵丁祥平邓富华
- 关键词:对外援助对外直接投资分位数回归
-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美元经验、逻辑比较与路径选择
- 2025年
- 强大的货币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基石,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举措。美国在推进美元国际化上有五方面的历史经验:以立法先行破除制度障碍,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格局;建立“中心—外围”结构的国际货币体系;构建“大宗商品—美元—金融市场”模式;实施军事外交“组合拳”重塑地缘政治秩序;完善美元跨境流动机制,巩固提升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从历史条件、战略思维、国际关系三个层面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及特殊性,中国应该理性对待历史条件的有利因素和风险挑战,坚持陆海并重的战略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路径选择上,建议依托自贸试验区,强化制度创新赋能,破除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效培育人民币跨境交易的真实需求;以数字贸易为支撑,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模式,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创新与应用。
- 邓富华李淼倪铭杰
-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逻辑比较
- 跨境电商改革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来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 2024年
-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文章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跨境电商改革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跨境电商改革能够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跨境电商改革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风险承担水平、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市场多元化,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3)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跨境电商改革对其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显著;(4)对于小规模企业、高科技企业及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跨境电商改革对其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跨境电商改革增强企业供应链韧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 邓富华饶烽倪铭杰
- 关键词:交易成本
-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多维审视与深化路径被引量:17
- 2019年
-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变迁,瞄准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探索形成不少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改革事项相对集中,参与部门呈多元化,改革成果各具特点。但是,参与主体认识受限、改革判定依据不足、部门之间协同欠佳以及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等问题,制约着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自贸试验区要注重培育创新文化,把脉企业需求,按需下放管理权限,合理对标国际规则,突破法律痛点,强化部门协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 邓富华张永山张永山姜玉梅
- 金融发展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7
- 2015年
- 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选择会受到一国或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2010-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从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两个层面实证考察金融发展对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金融发展规模还是金融发展效率,均会明显促进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且区分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后,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应该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并借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 霍伟东邓富华
- 关键词:金融发展跨境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