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惠
- 作品数:55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医学重点专科专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激光对小鼠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β1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探讨1320nm波长非剥脱性激光对小鼠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β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为非剥脱性激光嫩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动物模型,共18只,分为A、B、C3组,每组6只。A组激光照射1次,B组激光照射2次,间隔1min,C组激光照射3次,间隔1min。共4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选择1320nm波长激光,20J/cm^2能量照射小鼠背左侧皮肤,以背右侧作自身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FGF和TGF-β1在受照射小鼠皮肤真皮中的表达。以真皮成纤维细胞胞浆含黄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计算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结果 1320nm波长激光照射后小鼠皮肤bFGF和TGF-β1表达增加,其中激光照射3次组,每高倍视野阳性细胞数为(1.57±1.12)个,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鼠皮肤受1320nm波长激光照射后,其真皮bFGF和TGF-β1表达增加,表达量与激光照射次数有关。
- 郑振汶许爱娥郑俊惠金宪强沈静郑涵程浩
- 关键词:激光免疫组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
- 丘疹性蕈样肉芽肿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患者男,27岁,因左胸部、左腋窝匠疹3年就诊,无自觉症状,皮损持续小退。组织病理检查示棘层轻度增,仁肥厚,皮突延长,真皮浅层苔藓样淋巴样细胞浸润,部分移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永LCA(+)、CD45RO(+)、CD3(+)、CD4(+)、CD8散在(+)、CD20(-)、CD68(-),CD30(-)。皮肤激光共聚焦姥微镜显爪棘层中散在有轻度折光的椭圆或圆形细胞影,直径4~8¨m。诊断:丘疹性蕈样肉芽肿治疗:外川丙酸氟替卡松乳膏、异维A酸凝胶,窄波紫外线照射,丘疹变软,色泽变淡。
- 王一玲刘泽虎陈书悦郑俊惠乔刚沈宏许爱娥
- 关键词:真菌病蕈样免疫组织化学
- 无色素痣的病理和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7
- 2008年
- 无色素痣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皮肤色素疾病,临床通常表现为先天性的色素减退斑,其相对位置和分布持续终生不变。为了了解无色素痣的临床及黑素细胞等相关情况,我们分析38例无色素痣患者的临床特征,用Wood灯观察无色素痣与白癜风的不同表现,免疫组化法检测无色素痣患者皮损处黑素细胞数量,并作超微结构观察和黑素细胞培养。
- 黄博李永伟王平沈宏郑俊惠许爱娥
- 关键词:超微结构观色素痣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色素减退
- 着色性干皮病继发鳞状细胞癌伴黑素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
- 患儿男,5岁,因'头面颈部红斑黑变4年余,肿块1月'就诊于我科。皮肤科检查:头面颈部弥漫性淡褐色色素沉着,散在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深褐色色素斑片及色素脱失斑;近右下睑部见一鸽蛋大肿块,质地中等,表面色素沉着;无水疱、血...
- 任金平王平彭建中郑俊惠
- 关键词:着色性干皮病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癌黑素细胞
- 文献传递
- 正常人黑素细胞MITF对酪氨酸酶相关蛋白的转录调控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研究正常人黑素细胞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对与黑素生成密切相关的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s)家族的转录调控。方法应用小RNA干扰技术(慢病毒感染),对培养的原代正常人黑素细胞进行MITF基因沉默,然后应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MITF基因沉默前后,MITF、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人黑素细胞具有显著表达的MITF、TYR、TYRP1和TYRP2;MITF基因沉默后,MITF、TYR和TYRP1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下降2倍(P=0.001)、1.5倍(P=0.05)和5倍(P=0.005),TYRP2的表达水平上调3倍(P=0.004);而MITF基因沉默后的MITF、TYR、TYRP1的蛋白表达也显著下降,TYRP2蛋白显著升高。结论 黑素细胞TRPs家族与MITF转录调控密切相关,TYRP2可能存在不依赖于MITF的转录调控。
- 黎钊王平洪为松郑俊惠
- 关键词:黑素细胞MITF
- 61株甲源性近平滑念珠菌药敏试验报告被引量:1
- 2006年
-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微量稀释法对近平滑念珠菌作了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对61株近平滑念珠菌的平均MIC值分别为:3.20μg/mL、0.42μg/mL、2.33μg/mL。体外特比萘芬对近平滑念珠菌敏感性高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 夏修蛟陶茂灿郑俊惠金海生周谓珩许爱娥
- 关键词:近平滑念珠菌微生物
- 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PMH)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用Wood灯及活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肤CT)观察皮损特点、致病菌培养、黑素细胞培养,并应用S-100和TRP-1免疫组化分析皮损区黑素细胞数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Wood灯检查示皮损区可见点状红色荧光,皮肤CT观察示皮损区色素环完整,但与周围正常皮肤相比其内所含的黑素颗粒含量减少。致病菌培养可见产红色荧光的革兰阳性棒状杆菌,经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S-100染色示皮损区阳性细胞数(8.25±0.96)与周围正常皮肤(8.75±1.71)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TRP-1染色示皮损区阳性细胞数(4.25±0.96)与周围正常皮肤(4.50±1.29)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皮损区Ⅳ期黑素小体的数量明显下降,并观察到较多的膜结合体,内含成簇状分布的多个体积较小的Ⅱ~Ⅳ期黑素小体。成功培养出黑素细胞,其形态与正常细胞相比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初步提出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的诊断要点。
- 吴辛刚许爱娥沈宏郑俊惠王平宋秀祖
- 关键词:黑素细胞
- 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转录调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研究白癜风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与白癜风临床类型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不同病程的寻常型白癜风(VV)12例和节段型白癜风(SV)8例,分别取白斑区、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和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经组织学确定其表皮的完整性.透射电镜观察10例患者(VV 6例,SV 4例)不同区表皮黑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对所有20例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黑素细胞进行培养,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10例中7例白斑区表皮内未见黑素细胞,1例短病程和2例长病程VV分别可见少量黑素体显著减少或缺失的黑素细胞;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6例VV中,3例病程小于15个月者可见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而4例SV中仅1例异常;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10例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均正常.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MITF及其转录调控TRP的表达:VV的MITF表达下调与TYR、TYRP1、TYRP2的表达下调一致;SV存在MITF显著表达下调.而TYR、TYRP1、TYRP2几均正常表达.结论 VV和SV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和MITF转录调控机制.
- 王平洪为松章莉洪健郑俊惠许爱娥
- 关键词:白癜风黑素细胞
- Th17和Treg细胞与蕈样肉芽肿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调节性T(Treg)细胞和Th17细胞在蕈样肉芽肿不同分期中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蕈样肉芽肿、13例大斑块型副银屑病、17例扁平苔藓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率,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蕈样肉芽肿、13例副银屑病、17例扁平苔藓及10例健康对照蜡块组织中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结果 蕈样肉芽肿、副银屑病、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09±1.68)%,(6.53±1.67)%,(2.84±1.16)%较健康对照[(1.01±0.35)%]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蕈样肉芽肿、副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亦高于扁平苔藓(均P< 0.05);蕈样肉芽肿与副银屑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在蕈样肉芽肿较副银屑病、扁平苔藓患者比健康人升高[(3.22±0.82)%比(2.46±0.79)%,(1.38±0.47)%和(0.59±0.30)%,均P< 0.05].FOXP3阳性率在蕈样肉芽肿、副银屑病及扁平苔藓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14.94±4.46)%,(11.95±4.72)%,(6.32±2.81)%比(3.43±1.79)%,均P< 0.05],蕈样肉芽肿及副银屑病比扁平苔藓高(均P< 0.05),蕈样肉芽肿比副银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阳性率在蕈样肉芽肿、副银屑病、扁平苔藓和正常组织中分别为(15.89±177;4.27)%,(12.02±177;3.34)%,(4.84±177;1.93)%和(2.62±177;0.89)%,其中,蕈样肉芽肿均高于副银屑病、扁平苔藓组织及正常组织(均P< 0.05).蕈样肉芽肿、副银屑病外周血Th 17/Treg细胞比率比扁平苔藓、健康对照低(0.41±177;0.11,0.39±177;0.12比0.50±177;0.06,0.57±177;0.19(均P<0.05).早期蕈样肉芽肿Th17细胞与Treg细胞呈正相关(r=0.423,P< 0.05),肿瘤期蕈样肉芽肿Th17细胞有所下降,而Treg细胞继续升高,但蕈样肉芽肿各期差异无统计
- 黎钊王平侯秀丽刘东银王媚郑俊惠
-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T淋巴细胞调节性TH17细胞
- 压力对白癜风负压吸疱自体表皮移植的影响
- 目的:负压吸疱技术进行自体表皮片移植是目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常用方法,具有疗效高,操作简单等优点。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压力下对同一部位进行负压吸疱移植的起疱情况,寻求腹部起疱最合适的起疱压力,从而提高负压吸疱移植治疗白癜风...
- 尉晓冬章莉许爱娥郑俊惠郑冬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