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曼

作品数:35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脊柱
  • 10篇手术
  • 9篇麻醉
  • 9篇脊柱侧
  • 8篇脊柱侧弯
  • 8篇侧弯
  • 6篇术后
  • 6篇静脉
  • 5篇血液
  • 5篇输血
  • 5篇矫形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5篇超声
  • 4篇动脉
  • 4篇血液稀释
  • 4篇腔镜手术
  • 4篇围术期
  • 3篇血量
  • 3篇失血

机构

  • 34篇南京大学医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巢湖市第一人...
  • 3篇宝应县第三人...
  • 2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35篇郑曼
  • 22篇张媛
  • 11篇张萍
  • 11篇汪小海
  • 6篇徐鑫
  • 5篇陆利冲
  • 4篇李浩
  • 4篇陈正香
  • 3篇陈洁
  • 3篇郑文洁
  • 3篇徐福涛
  • 3篇涂兆珍
  • 3篇李勇
  • 3篇王斌
  • 3篇崔苏扬
  • 3篇王丽君
  • 3篇丁宏华
  • 2篇马正良
  • 2篇肖永龙
  • 2篇夏永泉

传媒

  • 9篇临床麻醉学杂...
  • 5篇江苏医药
  • 4篇现代妇产科进...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铁道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0
  • 1篇198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拉斯琼、氟哌利多防治硬腰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胃肠反应的疗效观察
2004年
郑曼张媛丁宏华郑文洁
关键词:格拉斯琼氟哌利多麻醉剖宫产术恶心
后腹腔镜手术中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中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经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8例,ASAI~Ⅱ级。监测气腹前、气腹后30、6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血糖、血乳酸的变化。通过动脉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并观察停气腹后10、20、30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监测气道峰压。结果PHC期间各观察时间点患者的血压、心率、PaO2、肺内分流率及血乳酸无明显变化(P〉0.05)。气腹后中心静脉压(CVP)、气道峰压、血糖、PETCO2、PaCO2较气腹前有明显升高(P〈0.05),pH值明显下降。停气腹后PETCO2逐渐下降,30min时已明显低于停气腹前(P〈0.05)。结论在临床常用的压力范围及吸入高浓度氧气下,PHC对于心肺功能正常的后腹腔镜手术来说是安全的。
张媛郑曼吴浩张萍
关键词:后腹腔镜手术容许性高碳酸血症血流动力学血气
矫形外科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输血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也是围术期麻醉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输血可能有潜在的危害,甚至产生致命的后果,其中关于异体输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传播的问题更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进行围术期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输血指征的有效执行是血液保护的核心,术前自体血储备、术中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稀释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控制性低血压和体温保护等新老技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失血,相关药物的应用既可预防失血又可治疗出血。作者围绕矫形外科手术特点,就"血液保护"概念的推广及围术期血液保护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陈洁郑曼
关键词:矫形外科输血血液保护
超声下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解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作为深静脉穿刺的首选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误伤动脉的并发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解剖关系的变化特点。方法记录139名成年患者右颈部高位(胸锁乳突肌上乳头突起至锁骨中点)、中位(胸锁乳突肌的胸骨段与锁骨段的交叉点)、低位(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靠近锁骨区域)3处位置上的动颈内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静脉夹角及重叠距离。结果与高位相比,中位和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则显著增大。与中位相比,低位的静脉深度、动静脉体表相对距离和动静脉夹角也均显著减小,重叠覆盖程度显著增大。结论高位处颈内静脉变异较小,临床上用解剖定位法在该处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动脉损伤概率小。
陆利冲汪小海李浩郑曼
关键词:超声颈内静脉颈总动脉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探讨
2001年
张媛郑曼
关键词:单肺通气胸腔镜手术万可松电信
股静脉穿刺定位的超声学测量
2011年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双侧股静脉与股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成年手术患者275例,超声探头于短轴方向垂直接触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探测股动静脉相对解剖位点。研究指标:动静脉中心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1),静脉中心与动脉壁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2),静脉中心与内侧方向静脉壁矢状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3),静脉深度(d4)及动脉半径(d5)。结果双侧d1平均为(4.9±0.9)mm,d2平均为(2.0±2.5)mm,d3平均为(4.6±2.0)mm,d4平均为(25.1±6.1)mm,组d5平均为(3.3±0.9)mm。M组双侧d1及d5均显著增加,左侧股d3显著增加及d4显著减少。老年患者左侧d2显著减少,双侧d5显著增加。B3组右侧d1显著减少,B2、B3组右侧d2显著减少,B2组右侧d3显著增加,B2、B3组双侧d4显著增加(P均<0.05),P均<0.01)。结论临床上穿刺选择股静脉最好选择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内侧5 mm进针。
陆利冲汪小海李浩郑曼
关键词:股静脉穿刺股动脉超声
脊柱侧弯矫正术中液体入量对血管外肺水及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患者后路矫形手术中液体输入对血管外肺水(EVLW)及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放置PICCO导管术中监测EVLW,于拔除气管导管前行动态肺顺应性(Cdyn)监测。记录术毕晶胶体入量、EVLW指数(EVLWI)、Cdyn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中晶体液、胶体液量及液体总量均与EVLW呈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6,P<0.05),而术毕液体总入量与EVLW独立相关(P<0.05)。EVLW与Cdyn、Cdyn与拔管时间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负值,P<0.05)。结论: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中,液体总入量是患者EVLW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液体总入量的增加可降低术后肺顺应性,延长术后拔管时间。
张萍郑曼张媛徐颖肖永龙
关键词:术中输液脊柱侧弯血管外肺水
氨基己酸对脊柱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氨基己酸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氨基己酸100mg.kg-1(最大量5g)<15min静脉泵入,之后以10mg.kg-1.h-1持续静脉泵入至缝皮结束;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泵入。两组均采用控制性降压至手术结束,记录术中每小时出血量、输血量、补液量、纤维蛋白原(Fib)、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4,7d Fib。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中失血量、红细胞悬液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晶体输注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失血量均显著减少;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开始1、2h及术毕3个时间段的出血量均明显减少;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3、4h时的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时间段;3)术后d1-d4两组患者Fib水平均持续显著升高,但试验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4)从手术开始1h直至术后第4天,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患者术中应用氨基己酸可以有效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并且经济、安全。
王丽君郑曼张媛刘苏张萍王斌陈正香夏永泉
关键词:氨基己酸脊柱手术输血血小板
鞘内注射吗啡用于脊柱矫形术后镇痛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吗啡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0例全麻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M2、M5组于全麻诱导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注射吗啡2、5μg/kg,C组为对照组。三组均于术后使用静脉芬太尼镇痛泵,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M5组在术后6、12、24hVAS评分显著低于M2、C组(P<0.05),M5组在术后48h仍低于C组(P<0.05)。M5组术后有2例发生皮肤瘙痒。结论鞘内注射吗啡2、5μg/kg均可安全用于脊柱矫形术患者,吗啡5μg/kg的镇痛效果优于2μg/kg。
张萍郑曼张媛徐鑫李勇汪小海陈正香
关键词:吗啡鞘内注射镇痛脊柱矫形
浅表超声观察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利用超声技术探讨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间的解剖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06例成年患者,男171例,女135例,年龄18~86岁,BMI16~36kg/m2。超声探测右颈部高位(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中位(环状软骨水平)和低位(环状软骨水平下至2cm)三处位点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覆盖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BMI的患者高、中、低位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覆盖情况差异。结果中、低位未覆盖率明显低于高位(P<0.05),而部分覆盖、完全覆盖率明显高于高位(P<0.05)。女性中位未覆盖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60岁患者低位未覆盖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完全覆盖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患者(P<0.05)。BMI≥25kg/m2患者中、低位未覆盖率明显降低(P<0.05),而完全覆盖率明显升高(P<0.05)。影响覆盖程度的因素依次为:位点>BMI>性别>年龄,判别符合率为71.24%。结论高位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覆盖程度低,行静脉穿刺时能减少损伤动脉概率。
陆利冲汪小海李浩郑曼
关键词:超声定位右颈内静脉颈总动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