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梅 作品数:19 被引量:221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近60年气候变化对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天童地区1954-2009年日序列气象数据,采用周广胜NPP模型,研究了天童地区近60年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常绿阔叶林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天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月参考蒸散量(ET0)在7、8月份明显增加,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和ET0增加趋势十分显著(P<0.001);2)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56年NPP的平均值为12.196t.hm-2.a-1,近60年升高趋势极为显著(P<0.0001);3)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增加20%的情景下,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NPP将升高15.9%。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减少20%的情景下,NPP将降低4.9%。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不变的情景下,NPP将增加5.5%;4)年降雨量、ET0年均值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NPP变化的主要因子。 彭舜磊 由文辉 郑泽梅 王良衍关键词:全球变化 常绿阔叶林 净初级生产力 降雨量 气温 利用遮阳木培育小叶青冈天然林优质大径材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遮阳木培育小叶青冈天然林优质大径材的方法,利用林木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树干次生枝生长的环境响应特征,利用不同径级树木空间分布,为小叶青冈天然林培育优质大径木。通过林分筛选、目标木选择、遮阳木设立、择伐抚... 杨庆松 郑泽梅 刘何铭 周正康 尹慧敏 曾雨霖 王希华 王良衍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碳排放及其空间格局——基于通量观测的地学统计评估 被引量:28 2012年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的过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格局,将有助于构建区域尺度土壤呼吸定量评价模型,也可提高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的典型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全球尺度碳平衡状况的能力。本文整合了中国区域土壤呼吸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温度敏感性(Q10)和土壤呼吸(Rs)的统计特征和区域差异,定量评价了中国区域Rs的时空格局及其在中国和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土壤呼吸的Q10表现为森林>农田>草地,气候越寒冷,土壤呼吸Q10越大,并且中国区域的Q10值相对于其他国家偏低;②Rs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异,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Rs表现为森林>农田>草地,并且,中国区域Rs低于全球Rs;③月尺度上Rs随着经纬度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异,随着经度的增加,Rs的季节变幅也逐渐增加;④1995-2004年中国区域Rs的年总量的平均值为3.84 PgC,占全球土壤CO2排放的比例4.78%。 展小云 于贵瑞 郑泽梅 王秋凤关键词: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陆地生态系统 增施氮磷肥对木荷林凋落物生产量及其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3年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木荷群落为对象,2011年研究了不同施氮磷肥水平下凋落物生产量和养分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处理后,木荷群落凋落物的年生产量在6.82~8.30t·hm-2·a-1,呈“三峰型”季节动态模式;凋落物年平均氮含量(P处理除外)和年平均磷含量增加;凋落物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发生改变,而对凋落物氮年归还量(60.05~71.47kg·hm-2·a-1)和磷年归还量(2.94—3.93kg·hm-2·a-1)没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试验初期(2011年春季)各施肥处理下的凋落叶氮磷比普遍较高,而2011年冬季较低,说明长期施加氮磷肥可能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原有的氮磷限制状况. 吕妍 郑泽梅 美丽班.马木提 陆江 王希华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凋落物 养分含量 木荷 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对木荷林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33 2015年 凋落物作为土壤呼吸的重要碳源,其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将对土壤呼吸产生重要影响。自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设置对照、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处理,研究不同凋落物处理对木荷(Schima superba)林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显著,相比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2.52±0.29 μmol·m^-2·s^-1,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了25.32%;而加倍凋落物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凋落物处理在湿季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接近显著(P=0.065),在干季不显著,并且湿季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干季。不同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80.1%~90.3%,Q10值分别为2.42、2.48和2.24;而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季节差异而不同,证明了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高强 马明睿 韩华 张维砚 王昊彬 郑泽梅 由文辉关键词:凋落物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Q10值 2003-2017年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气象数据集 被引量:8 2022年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主要森林类型之一,其局域的气候观测数据是研究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关键生态过程的基础性数据资料,也是气象预报和自然灾害预警中的重要数据来源。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中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核心保护区内,从2003年4月起,通过设置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对站区气象进行长期连续监测。本数据集包含了2003-2017年天童站区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降水、大气压、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紫外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和各土层土壤温度(0 cm、5 cm、10 cm、15cm、20 cm、40 cm、60 cm和100 cm)等18项气象观测指标,共计177条月尺度数据和15条年尺度数据。该数据集作为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局域性气象数据,能够为局域森林生态过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和天气灾害预警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江山 刘何铭 郑泽梅 杨海波 姚芳芳 王希华 阎恩荣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太阳辐射 土壤温度 2008-2017年天童不同演替阶段典型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组成和生物量数据集 被引量:1 2022年 森林演替规律是森林植被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深入认识森林群落、正确管理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基础。典型常绿阔叶林(ty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是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由于人为和自然干扰,现存植被多处于不同的次生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组成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生物要素特征的重要指标,是开展常绿阔叶林结构、功能和动态研究的基础。按照国家生态系统监测网络监测规范,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在2008-2017年对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3个不同演替阶段固定样地,包括演替前期的常绿灌丛样地、演替中后期的木荷林样地和演替顶级的栲树林样地,进行了3次群落调查,记录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物种名、胸径/基径、高度等信息。本数据集包含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植物物种组成数据,包括种名、多度、平均胸径/基径和生物量等。本数据集可为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群落构建机制、植被恢复等方面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杨庆松 杨海波 郑泽梅 刘何铭 姚芳芳 江山 王希华关键词:天童 物种组成 多度 生物量 演替 涡度相关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生态系统呼吸观测中的比较 被引量:42 2008年 基于涡度相关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箱式法)的碳通量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在评价禹城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生态系统和海北高寒矮嵩草草甸生态系统呼吸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保证涡度相关法和箱式法观测数据质量的条件下,两种方法实时观测的夜间通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达0.95~0.98;箱式法白天的观测结果与涡度相关法估算的白天生态系统呼吸值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前者普遍大于后者;两种方法测定生态系统呼吸日平均值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二者的季节变化趋势较一致.在整个观测期内,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观测箱内外平均温差为1.8℃,涡度相关法较箱式法测定的生态系统呼吸日平均值偏低30.3%;高寒矮嵩草草甸观测箱内外平均温差为1.9℃,涡度相关法较箱式法测定的生态系统呼吸日平均值偏低31.4%.两种方法对生态系统生长季呼吸日平均值测定结果的偏差高于非生长季. 郑泽梅 于贵瑞 孙晓敏 曹广民 王跃思 杜明远 李俊 李英年关键词:涡度相关 生态系统呼吸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变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定量评价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根系呼吸和微生物呼吸向大气中释放CO2的过程,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仅次子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碳通量组分。研究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变异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区域尺度土壤呼吸定量评价模型的构... 郑泽梅关键词:土壤呼吸 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 长白山温带混交林林冠下层CO2通量对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贡献 被引量:8 2009年 作为ChinaFLUX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年底开始利用涡度协方差技术在长白山温带混交林林冠上层和下层进行连续通量观测,这为量化林冠下层CO2通量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贡献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2003年林冠上层和林冠下层的观测数据,研究表明林冠下层夜间的CO2通量与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指数正相关关系。林冠下层的呼吸通量与箱式法观测的土壤呼吸通量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2=0.77),二者在全年都与整个森林的光合产物量相耦合,且都在7-8月份达到最大值。林冠下层的呼吸量和土壤呼吸量分别为770 g Cm^-2a^-1和703 g Cm^-2a^-1,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呼吸年总量的比重高达59.88%和54.69%。林冠下层的光合作用呈双峰型季节变化,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和8月下旬。尽管全年林冠下层光合产物量为87 g Cm^-2a^-1,对整个森林光合产物量的贡献率仅为5.69%,但林冠郁闭度低的4、5月和10月份,林冠下层的光合产物贡献率也分别达到19.99%、21.06%和14.53%。林冠下层净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动态受该层呼吸作用的季节变异控制,林冠下层在全年都表现为碳源,其净碳排放速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 郑泽梅 张弥 温学发 孙晓敏 于贵瑞 张雷明 韩士杰 吴家兵关键词:CO2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