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碧英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PPAR-Γ
  • 3篇蛋白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性...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特发性血小板...
  • 3篇紫癜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刺激
  • 2篇免疫刺激复合...
  • 2篇免疫球蛋白
  • 2篇免疫球蛋白A
  • 2篇耐药
  • 2篇基因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特发性血...

机构

  • 15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广东医学院附...
  • 3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郑碧英
  • 7篇金呈强
  • 6篇刘仿
  • 5篇肖红
  • 5篇王文涓
  • 5篇余秋梦
  • 5篇陈群
  • 4篇陈军剑
  • 4篇李国明
  • 3篇杨维青
  • 3篇宋丽
  • 2篇张健
  • 2篇董海新
  • 2篇周建伟
  • 2篇王欣
  • 1篇张敏
  • 1篇黎密峰
  • 1篇侯佩英
  • 1篇周细玉
  • 1篇司徒健瑜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09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LK10作为妇科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2年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0(KLK10)又称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NES1)基因,在人体许多正常组织中表达,但在某些妇科肿瘤组织中表达失调,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抑癌基因。目前研究认为KLK10基因沉默主要是由KLK10外显子3高甲基化引起,KLK10甲基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是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标志物。研究KLK10表达产物及甲基化程度对妇科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
余秋梦陈军剑郑碧英
关键词:甲基化
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东莞地区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的主要耐药表型及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D试验筛查51株孕产妇携带的GBS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采用PCR方法检测GBS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TR、erm B、mef A/E及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 B,进行基因测序及BLAST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51株GBS经D试验筛查,35株为c MLSB耐药表型,7株为M耐药表型,9株为L耐药表型,未检测到i MLSB耐药表型;PCR检测到erm B 40株、mef A/E 23株、lin B 5株,未检测到erm TR耐药基因;c MLSB耐药表型中37.14%(13/35)GBS同时检出erm B和mef A/E基因。结论 东莞地区孕产妇携带的GBS菌株大环内酯类耐药表型以c MLSB为主;erm B编码的23S r RNA甲基化酶是介导红霉素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检测到新型耐药基因lin B。东莞地区c MLSB耐药表型高而M耐药表型低,提示克林霉素作为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二线药物在该地区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何其励杨维青张丽华张丽王欣黄娟陈军剑郑碧英张芳成
关键词:B群链球菌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基因
PTEN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PTEN蛋白表达与病理类型和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胃癌患者癌细胞PTEN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表达缺失患者的1.5年生存率低于PTEN蛋白表达患者(P<0.01);生存期≥1.5年的胃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67.6%)高于生存期<1.5年者(22.6%)(P<0.05);无转移的胃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有转移者(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有价值的标志物。
李红艳梁启廉郑碧英
关键词:胃癌预后PTEN蛋白表达
新方法制备的PH-20疫苗的鉴定及其避孕效果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以等比方法配制的PH-20偶联体疫苗以直肠方式注射后对豚鼠的免疫避孕效果。方法 45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1组注射新研发的PH-20疫苗,实验2组注射纯化的PH-20蛋白,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电镜观察该偶联体疫苗形态,Bradfords法测定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中PH-20蛋白结合量,用竞争ELISA技术分别于注射后第2、4、6、8周检测血液中PH-20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 ISCOMmat-PH-20偶联体疫苗呈典型的蜂窝状,颗粒直径28~32 nm,ISCOMmat-PH-20偶联体中PH-20的结合量约为0.057 9 mg/mL,实验1组血液中的PH-20特异性抗体水平在第2、4、6、8周与实验2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PH-20特异性抗体含量在第2、4、6周逐渐升高(P<0.05),而PH-20特异性抗体含量第8周与第6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在第2、4、6周时,PH-20特异性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第2、4、6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20特异性抗体含量从第6周开始下降,第6周与第8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直肠注射8周后,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雌性豚鼠的受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84,P<0.05)。结论该偶联体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能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体液反应,且持续时间较长,获得的避孕效率明显升高。
金呈强郑碧英刘仿董海新周建伟张健
关键词:PH-20免疫球蛋白A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刺激复合物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Jurkat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JurkatT细胞T-bet/GATA-3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调节TH1/TH2细胞分化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刺激JurkatT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分别用ELISA法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谱及用RT—PCR检测T-bet和GATA-3mRNA表达的变化。为探讨实验结果是否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1(PPAR-γ)依赖性,同时设立加有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终浓度为10mol/L)的对照组。结果吡格列酮对Jurkat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表达均起抑制作用,抑制T—bet和GATA-3mRNA的表达,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GW9662可缓解吡格列酮抑制IFN-γ分泌及T—betmRNA表达,但对于IL—10和GATA-3mRNA的受抑程度则无明显影响。结论吡格列酮抑制TH0向TH1细胞分化是PPAR-γ依赖性地通过转录因子T—bet进行调节,对TH2细胞的抑制作用则非PPAR-γ依赖性的转录因子GATA-3途径的负性调节。
刘仿王文涓金呈强肖红郑碧英陈群李国明
关键词:PPAR-ΓTH细胞T-BETGATA-3
B型超声误诊低回声病变4例分析
1999年
郑碧英侯佩英
关键词:B超低回声病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alusin-β和脂联素水平联合预测其高血压急症的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清salusin—β和脂联素(ADP)水平联合预测其高血压急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普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例作为A组,2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压急症发作的患者为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并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中的salusin—β和脂联素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alusin—β和脂联素水平联合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急症的价值。结果与c组相比,A组血清salusin—β水平较高,脂联素水平则较低;与A组相比,B组血清salusin—β水平较高,脂联素水平则较低,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alusin—β和脂联素水平预测高血压急症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均较血清salusin—β、脂联素水平单独预测高血压急症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合并高血压急症患者血清salusin—β明显较高,脂联素水平则明显偏低,联合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alusin—β和脂联素水平对其高血压急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急症预测的有效参考指标。
冯奕习郑碧英彭伟如
关键词:高血压脂联素高血压急症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的教学体会被引量:5
2013年
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之一。我们围绕微生物检验的教学要求,结合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工作特点,探索更好的微生物检验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郑碧英陈军剑王欣余秋梦杨维青陈南菊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PPAR-γ配体对Jurkat T淋巴瘤细胞NO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在人类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不同浓度的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Jurkat系T淋巴肿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10,15,20μmol/L罗格列酮实验组,对照组不加药物,每组设5个重复,培养12h后用一氧化氮合酶测定试剂盒检测细胞裂解液中NOS活性,RT-PCR法检测T肿瘤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PPAR-γmRNA逆转录产物的含量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大而依次升高,各实验组用药12h后的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S的活性[(0.415±0.075)U/mLvs(0.552±0.056)U/mL,(0.402±0.08)U/mLvs(0.643±0.036)U/mL,(0.429±0.046)U/mLvs(0.716±0.026)U/mL,(0.443±0.026)U/mLvs(0.749±0.038)U/mL,(0.431±0.04)U/mLvs(0.861±0.013)U/mL,P<0.05],且PPAR-γmRNA逆转录产物的含量与NOS活性呈正相关(r=0.918,P<0.05)。结论在Jurkat系T肿瘤细胞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浓度依赖的形式增加NOS活性,PPAR-γ可能通过NOS途径来发挥相应的抗瘤作用。
金呈强刘仿肖红王文涓郑碧英周细玉宋丽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PPAR-ΓRT-PCR
新型PH-20疫苗不同注射方式对雌性豚鼠免疫应答和避孕效果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以等比方法配制的新型精子表面特异性透明质酸酶(PH-20)疫苗的不同注射方式对豚鼠免疫应答和避孕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两大组(直肠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每组再分为3个小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各10只),用电镜观察该新型PH-20疫苗的形态,应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豚鼠阴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液sIgA的水平、竞争ELISA技术检测血液PH-20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结果直肠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豚鼠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中sIgA、PH-20抗体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实验1组(添加弗氏完全佐剂)豚鼠在各测量时间点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中sIgA、PH-20抗体含量均较实验2组(未添加弗氏完全佐剂)高(P均<0.05)。直肠注射组(50%)和腹腔注射组(76.7%)总阳性怀孕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新型PH-20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能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体液反应,且直肠注射诱导免疫优于腹腔注射。用弗氏完全佐剂均能增强两种注射方式的避孕效果。
金呈强刘仿郑碧英董海新周建伟张健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刺激复合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