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菊

作品数:65 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胎儿
  • 23篇超声
  • 15篇产前
  • 10篇心率
  • 9篇心率震荡
  • 9篇染色
  • 9篇染色体
  • 8篇动脉
  • 8篇窦性
  • 8篇窦性心率
  • 8篇窦性心率震荡
  • 8篇先天
  • 8篇产前诊断
  • 7篇电图
  • 7篇心电
  • 7篇心电图
  • 7篇先天性
  • 7篇畸形
  • 6篇动态心电图
  • 6篇心率变异

机构

  • 45篇中山大学附属...
  • 6篇南通大学
  • 4篇苏州大学附属...
  • 4篇吴江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63篇郑菊
  • 42篇谢红宁
  • 24篇李丽娟
  • 21篇林美芳
  • 19篇朱云晓
  • 17篇杜柳
  • 13篇彭软
  • 10篇雷婷
  • 8篇吴雁鸣
  • 8篇李岚
  • 8篇尤华
  • 5篇吴利红
  • 5篇叶福龙
  • 5篇冯洁玲
  • 4篇洪小苏
  • 4篇顾卫霞
  • 3篇何花
  • 3篇汪南
  • 3篇石慧娟
  • 3篇王林全

传媒

  • 10篇中国超声医学...
  • 5篇中华超声影像...
  • 4篇中华围产医学...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院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维超声STIC技术与二维超声诊断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准确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四维超声STIC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对诊断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准确性,探讨STIC技术能否提供更多诊断信息,评价STIC技术对于早孕期胎儿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4月因高危因...
郑菊谢红宁雷婷杜柳彭软
胎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 通过对产前超声诊断的室间隔缺损(室缺)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胎儿不同类型室缺及合并其他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 1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产前胎儿系统超声诊断的214例室缺胎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缺损的部位分为膜周部(包括流入道型及流出道型)、肌部和混合型室缺(缺损>5 mm累及肌部和膜部);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及心外异常,分为单纯室缺组、心内异常组(除外室缺的其他心脏畸形及大血管变异)、心外异常组(各系统脏器的结构畸形及超声软指标异常)及心内外异常组.对各组胎儿行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若产前未行染色体检查者,追踪至出生后检查其临床表型,表型正常者归为染色体核型正常,并随访其结果.结果 (1)室缺分类:膜周部室缺134例(62.6%,134/214),其中流入道型室缺91例(42.5%,91/214);流出道型室缺43例(20.1%,43/214).肌部室缺35例(16.4%,35/214).混合型室缺45例(21.0%,45/214).(2)分组:214例室缺胎儿中,单纯室缺组46例(21.5%);心内异常组34例(15.9%);心外异常组87例(40.6%);心内外异常组47例(22.0%).各组胎儿室缺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染色体核型分析:共126例胎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临床表型确认,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105例,临床表型确认21例.126例胎儿中46例(36.5%)染色体核型异常.(4)各类型室缺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结果:55例流入道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28例(50.9%),27例流出道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9例(33.3%),25例肌部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2例(8.0%),19例混合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7例(7/19),各类型室缺合并染色体异常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单纯室
杜柳谢红宁李丽娟朱云晓林美芳郑菊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染色体畸变
奇静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在产前诊断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奇静脉/降主动脉内径比值(AzV/DAo)在产前超声诊断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测量445例正常胎儿及25例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胎儿的DAo、AzV内径,并计算AzV/DAo值。比较两组胎儿3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胎儿AzV内径及AzV/DAo值明显大于正常胎儿(P〈0.001)。异常组胎儿中,96%(24/25)AzV内径及100%(25/25)AzV/DAo值分布于95%正常参考范围之外。结论异常AzV/DAo值可作为产前超声筛查奇静脉相关体静脉畸形的重要依据。
吴利红谢红宁杜柳郑菊林美芳
关键词:产前胎儿奇静脉降主动脉静脉畸形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圆锥动脉干畸形胎儿诊断中的运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拷贝数变异(CNV)情况。【方法】运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方法检测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的CNV,根据CNV的临床意义,将病例分为非良性组(病理性CNV+临床意义未明CNV)和良性组(无CNV+良性CNV),并分析不同临床意义CNV与胎儿超声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期间128例染色体正常圆锥动脉干异常胎儿被纳入研究。其CNV检出率为14.1%(18/128),其中包括病理性CNV为5.5%(7/128)、临床意义未明CNV(VOUS)为4.7%(6/128)和良性变异CNV为3.9%(5/128)。此128例胎儿分为良性CNV组(n=115)及非良性CNV组(n=13)。非良性CNV组病例合并心外总异常率(76.9%vs. 43.5%,P=0.037),结构性心外异常率(61.5%vs. 24.2%,P=0.022)、软指标的异常率(61.5%vs. 20.9%,P=0.004)及胸腺异常率(30.8%vs. 0.87%,P=0.000)高于良性CNV组;两组间除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发生率(46.2%vs. 13.9%,P=0.010)存在差异外,合并心内其他异常率无显著差异(53.9%vs. 53.9%,P=1.000)。非良性组的自然死亡率(50%)高于良性组(16.4%),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拷贝数变异是圆锥动脉干异常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合并包括胸腺异常在内的心外异常提示合并拷贝数变异的可能性大。
林美芳郑菊雷婷杜柳谢红宁
关键词:产前诊断圆锥动脉干畸形拷贝数变异
胎儿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 ARSA),又称异位右侧锁骨下动脉,是常见的主动脉弓先天性异常之一,既可以为正常的血管变异,也可以是复杂型心脏畸形或遗传综合征的组成部分。正常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平,是头臂干的分支之一,也是主动脉弓的第1条分支。而ARSA起源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在分出左侧锁骨下动脉之后作为主动脉弓的第4条分支绕过气管后方向右侧肩部走行。
杜柳谢红宁郑菊李岚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右侧迷走主动脉弓胎儿先天性异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成功者37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性死亡等将患者分为高危组30例和低危组53例;另选对照组57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窦性心率震荡的参数TO、TS及心率变异的参数SDNN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其中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较未及时行再灌注治疗组明显改善。结论窦性心率震荡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再灌注治疗的参考指标,且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危患者的检出,对其预后评估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郑菊洪小苏焦阳朱心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率震荡心率变异
颈部透明层增厚胎儿中CMA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的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检测颈部透明层(NT)增厚胎儿拷贝数变异(CNV)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妊娠早期(11周~13周+6)超声筛查的胎儿共19261例,其中超声提示NT≥2.5mm且接受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的单胎胎儿101例(0.5%,101/19261)。最终纳入研究的101例胎儿,(1)根据是否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分为单纯组68例(67.3%)和合并其他异常组33例(32.7%);(2)根据NT值分为5组,2.5~2.9mm组(即临界性增厚)17例(16.8%),3.0~3.4mm组34例(33.7%),3.5-4.4mm组17例(16.8%),4.5~5.4mm组16例(15.8%),I〉5.5mm组17例(16.8%)。不同NT值组胎儿间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101例胎儿的中位NT值为3.4mm(范围:2.5。8.5mm)。(2)产前诊断结果:共32例(31.7%,32/101)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单纯组与合并异常组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0.6%(14/68)、54.5%(18/3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9例(68.3%,69/101)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再检出3例(4.3%,3/69)含有致病性CNV,其NT值均〉3.0mm。染色体异常的35例胎儿中(包含核型异常及致病陛CNV),16例(23.5%,16/68)为单纯组,19例(57.6%,19/33)为合并异常组,两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不同NT值组胎儿:胎儿NT值为2.5~2.9mm组、3.0~3.4mm组、3.5~4.4mm组、4.5.5.4mm组、〉15.5mm组孕妇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5岁(24~39岁)、33岁(23—46岁)、31岁(21。46岁)、33岁(21~41岁)、35岁(21~43岁)。随NT值的增加,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5�
杜柳谢红宁郑菊何苗
关键词:超声检查产前微阵列分析
胎儿先天性膈疝及其相关异常的产前诊断
目的分析胎儿先天性膈疝与其它合并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膈疝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本院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尸体解剖或手术诊实的胎儿膈疝病例,分析其类型、合并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
郑菊谢红宁李丽娟林美芳朱云晓
文献传递
11-13+6孕周与14-17+6孕周胎儿超声筛查的对比
目的评价非选择孕妇11-13+6孕周和14-17+6孕周胎儿超声筛查的作用。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1-17+6孕周胎儿首次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共3645例,其中11-13+6孕周组1...
冯洁玲谢红宁李丽娟何花朱云晓林美芳郑菊
关键词:检出率胎儿畸形染色体异常构成比胎儿结构异常
文献传递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心脏畸形拷贝数变异分布的差异(英文)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拷贝数变异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病例中分布的差异。【方法】MCDA双胎合并先心病病例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采用Affymetrix Cyto Scan高分辨微阵列平台。【结果】从2010年至2016年,114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且类型不一致,4例合并心脏畸形且类型一致。114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且类型不一致病例中,72例接受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如下:5例双胎核型不一致,1例双胎均是47,XYY,1例双胎均是21三体,65例双胎染色体核型均正常。36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类型不一致且染色体核型、22q11.2微缺失检测均正常病例中,拷贝数变异不一致比率是5.6%。所有先心病中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和临床意义未明拷贝数变异的检出率分别是2.2%和2.2%。4例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类型一致病例中,1例未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其余3例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检测结果均正常。【结论】合子后的拷贝数变异可解释5%MCDA双胎合并心脏畸形类型不一致的发生原因。
彭软谢红宁林美芳郑菊
关键词:拷贝数变异先天性心脏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