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达威
- 作品数:47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言语交换的媒介经济——基于《乡村爱情》中“丰裕”“厚重”的人物形象研究
- 2012年
- 本文围绕媒介环境学对电视媒介的研究成果展开,以沃尔特·翁的原生口语文化与次生口语文化的分野为基础,将电视媒介定位于次生口语文化,采用媒介经济学有关文化产品注意力问题的研究逻辑,对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乡村爱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进行个案研究。这种"丰裕""厚重"的人物形象特征契合了电视次生口语文化的媒介环境,吸引了受众大量的注意力,以此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 郑达威
- 关键词:媒介经济丰裕厚重
- 晚明印刷术传播的经济偏向研究
- 2019年
- 本文坚持马克思的经典判断,以传播学的视角及其媒介环境学的逻辑,沿着“印刷术传播-印刷出版-书籍的印刷出版-书坊的印刷出版”的研究思路层层深入,立足于阐明印刷出版活动的经济偏向,尝试回答印刷术传播在晚明的社会经济领域产生了哪些影响。
- 郑达威
- 关键词:印刷术印刷出版文化产业
- 媒介技术变革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初探
- 2013年
-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包括学校的教学活动。依据媒介进化史,尤其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以研究媒介技术与人类认知的关系著称)的研究成果,每次的媒介变革都会带来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 郑达威
- 关键词:媒介技术信息化教学视域计算机技术信息时代
- 掘客、威客、换客——网络“客”文化的媒介经济
- 2007年
- 互联网络技术促进了交互性极强的各种网络形式的发展,从“掘客”的会聚注意力到“威客”的非物质化生产,再到“换客”的产品非等价交换,网络“客”文化开始步入媒介经济时代。
- 郑达威
- 关键词:互联网络技术媒介经济等价交换
- 湖北省网络公共领域建设研究
- 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的公共领域的作用一直处于不完备状态,老百姓在使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方面还有某些客观障碍或主观顾虑,一亿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则基本上排除了这类障碍或顾虑。网民觉得这种公共讨论即使不一定受到体制化的保护,但...
- 郑达威
- 关键词:公共领域互联网
- 文献传递
- 晚明印刷术的大众传播力:对“民抄董宦”案的历史考察
- 2024年
- 本文通过详析晚明时期“民抄董宦”这一典型案例,阐述了晚明印刷术的大众传播及其社会影响。晚明社会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特征,城镇市民热衷于印刷出版活动;晚明时期的印刷术完全具备大众传播属性,在大量复制信息与无限共享信息两个方面,与谷登堡印刷机的传播效果十分类似。从“民抄董宦”案中可以看出,印刷术不分东方还是西方,皆为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影响力高度相似。研究中国传统印刷术必须跳出“欧洲中心论”的话语体系,剥离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干扰,直面中国传统印刷术自身的现代性及其普适影响。
- 郑达威
- 关键词:晚明时期印刷术大众传播
- 信源扩张与网络公共领域现状被引量:26
- 2005年
- 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的公共领域的作用一直处于不完备的状态,因特网的迅速推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步伐。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作跨文化运用的前提,提出“信源扩张”的概念,分别从“参与主体”和“参与程度”两个方面衡量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现状。
- 郑达威
- 关键词:公共领域话语权互联网网络社会
- 从“物我齐一”到“人机交互”:物化传播视域下元宇宙的主体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作为互联网迭代概念的元宇宙主要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人类在虚拟交往中有可能发生主体异化现象。考察技术谱系可知,从工具导向到机器导向再到智能导向,人类主体依次经历物我齐一、物我分化、人机交互等物化传播的三个阶段。元宇宙属于智能信息驱动的虚拟社交平台,依旧存在数字维度层面技术性对主体性的消解与遮蔽,表现为人类主体在虚拟交往之中容易迷失理性而张扬欲望。为了避免元宇宙的主体异化,需要结合工具理性的技术特征进行基于价值理性的人文建构。
- 施宇施宇
- 关键词:主体性
- 元明清时期中俄媒介交往探析
- 2021年
- 中国当前的对外关系是指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而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主要是华夏文明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中国建立现代国际关系应在近代之后。其实,随着蒙古西征欧亚大陆,中国早在元代已经开始接触外国与外族,在近代之前尝试进行过国际关系的建立,其中以中俄关系最具代表性。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以媒介交往的视角初步探析元明清时期中俄之间的各种交往活动,以求为当前的中俄关系乃至中国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 郑达威张婷
- 关键词:元明清中俄关系
- 互联网思维的传播学批判被引量:2
- 2016年
- 当前,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学界与业界都掀起了互联网思维的研究热潮。本文围绕互联网思维的三个社会特征:人的价值、用户体验、使用免费,以及三个技术特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结合传播学的经典理论,重新阐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和意义,发掘出互联网思维的若干问题与现实困境,从传播学的视角对互联网思维展开批判性的思考。
- 郑达威
- 关键词: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