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静
-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肺毛霉病九例诊疗体会被引量:5
- 2013年
- 肺毛霉病是由结合菌门毛霉目菌导致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抑制人群、
- 应琳郑静张培徐旋里周建英
- 关键词:肺毛霉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疗免疫功能抑制
- 比较分析ROS1基因重排肺腺癌与其它基因突变肺腺癌的临床影像特征
- 目的 比较分析ROS1基因重排,ALK基因重排,EGFR突变及野生型肺腺癌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 将ROS1基因重排肺腺癌纳入为ROS1基因重排组(ROS1+组,n=28),并按照1:2及1:4比例随机选择出ALK基因重排...
- 郑静周建娅周建英徐敬峰赵菁孙柯王波陈茜章丽霞丁伟刘锦鹏
- 关键词:ALKEGFR肺腺癌
- 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54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 分析c-ROS癌基因1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的1 482例肺腺癌患者,根据基因突变的不同分为ROS1融合阳性组、渐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阳性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组及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另收集2017年2-12月确诊的20例ROS1阳性患者纳入ROS1阳性组.收集并比较ROS1融合阳性组与其余驱动基因突变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TNM分期、驱动基因突变、胸部CT等临床特征,连续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ROS1融合阳性患者共54例,其中男19例,女35例.ALK融合阳性患者共73例,男28例,女45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共679例,男293例,女386例.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患者共676例.ROS1融合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4±12)岁,小于EGFR基因突变组的(60±1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2,P<0.001),亦小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组的(62±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4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女性患者比例(64.8%,35/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的肺腺癌组(28.4%,192/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4,P<0.001);ROS1融合阳性组不吸烟患者比例(72.2%,39/54)显著高于3个基因突变均阴性肺腺癌组(38.0%,257/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7,P<0.001);ROS1融合和ALK融合阳性肺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统计学相关性,各型驱动基因突变腺癌亚型之间TNM分期无统计学差异.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在胸部CT上以周围型肺癌表现为主(71.4%,20/28),多为实性密度影(75%,21/28),其中分叶状(75.0%,21/28)和细毛刺(57.1%,16/28)是ROS1融合阳性肺腺癌的常见征象.结论 c-ROS癌基因1融合在肺腺癌患者中发生率低,多见于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可以与EGFR基因突变共存.
- 曹赫郑静赵菁郭雪晶周建娅丁伟周建英
- 关键词:肺腺癌EGFR基因
- 免疫治疗肺癌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1/PD-L1)抑制剂]已经逐渐成为晚期肺癌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临床医师对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仍缺乏足够认识,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immune-related thyroid dysfunction,irTD)作为常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之一,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本文从发病率、发病机制、预测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等方面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肺癌诱发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进行探讨。
- 张皓婷郑静傅梦姣周建英
- 阿来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疾病再用克唑替尼治疗有效被引量:2
- 2023年
- 一例54岁不吸烟的女性患者因背部疼痛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右下肺肿块。肺部穿刺活检提示腺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示肿瘤全身骨转移,确诊为ⅣB期右下肺腺癌(cT4N2M1c)伴骨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二代测序结果提示EML4-ALK融合(E6:A20),同时伴CCDC148-ALK(C1:A20)、PKDCC-ALK(Pintergenic:A20)和VIT-ALK(V15:A20)融合。患者在接受阿来替尼治疗后第32周出现咳嗽和活动后胸闷,复查CT提示双侧弥漫性磨玻璃影,考虑阿来替尼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在停止阿来替尼治疗并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CT均逐渐改善,但原发性肺部病变增大。采用克唑替尼后,患者在25个月随访期间原发性肺部病变和间质性肺疾病均未复发。
- 孙文佳郑静周建娅周建英
- 关键词:肺腺癌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间质性肺疾病病例报告
- G719X/L861Q/S768I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
- 2024年
- 肺癌在全球癌症死亡原因中占比最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30%-4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是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发生点突变、外显子插入、外显子缺失导致。除常见的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外,18号外显子G719X突变、21号外显子L861Q突变、20号外显子S768I突变是最主要的罕见突变。目前,针对主要罕见突变的诊断方法主要是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PCR)、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等。关于G719X/L861Q/S768I突变NSCLC的靶向治疗,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疗效较差,第二代和第三代EGFR-TKIs疗效相当,新型第三代EGFR-TKIs和联合治疗展现出不错的治疗前景。本文对G719X/L861Q/S768I突变NSCLC诊断及靶向治疗进展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后续临床用药及研究提供参考。
- 王雨芳郑静朱燕平周建娅
- 关键词: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
- 双人源肺癌PDX模型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双人源肺癌PDX模型及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双人源肺癌PDX模型,其建立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一:分离和培养;步骤二:注射;步骤三:验证人类T细胞嵌合;步骤四:原始人源肺癌组织的获取与培育;步骤五:接种P...
- 周建英周建娅郑静姚一楠
- CT引导下老年人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老年人经皮肺穿刺的安全性,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年龄≥65岁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 结果 204例患者中发生气胸31例(15.2%),发生出血44例(2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经皮肺穿刺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针道长度≥5.00 cm、病灶大小≤2.00 cm和病灶周围存在肺气肿或肺大疱(OR-4.05、2.54、3.97,均P<0.05);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灶增强CT扫描增强程度>40 HU、穿刺针针道长度≥5.00 cm和病灶大小≤2.00 cm(OR=2.27、2.82、2.33,均P<0.05).所获得的气胸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49.1%;出血预测方程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0.8%. 结论 穿刺针道长度、病灶大小及病灶周围肺气肿或肺大疱的存在与老年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发生气胸有关;穿刺针道长度、病灶大小及病灶CT扫描增强程度与老年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发生出血有关.
- 郑静张培周建英
- 关键词:穿刺术气胸出血
- 102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28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102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102例不典型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结果 102例患者中表现为肺炎实变型48例(47.1%)、孤立结节或肿块型17例(16.7%)、多发结节型16例(15.7%)、间质改变型21例(20.6%);经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而诊断79例(77.5%);经支气管镜获得组织病理检查诊断10例(9.8%);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13例(12.7%);经手术取得组织病理诊断14例(13.7%)。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多样,需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同时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做出诊断。
- 凌平郑静严冰徐旋里万国仕周建英
- 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胸部CT影像特征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共入组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677例NSCLC患者,均通过焦磷酸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通过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探讨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677例NSCLC患者中,313例(46.2%)为EGFR基因敏感突变.其中女性、非吸烟、TNM分期Ⅰ a~Ⅲa期、高分化、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0.4%、54.8%、51.1%、81.1%、50.7%,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吸烟、TNM分期Ⅲb~Ⅳ期、中低分化、非腺癌患者的33.3%、32.4%、38.6%、46.1%、15.3%(均P<0.05);AB血型患者的突变率为25.0%,均显著低于A、B、O型的49.4%、46.0%、50.0%(均P<0.05).EGFR基因突变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显著高于野生型(114.5比41.8 μg,/L,P=0.038).结论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非吸烟、Ⅰa~Ⅲa期、高分化的腺癌患者中更常见.AB血型患者突变率较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血型为预计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因素.
- 周建娅莫伟芳赵菁郑静丁伟周建英
- 关键词:基因突变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