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华
- 作品数:35 被引量:231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于静悄悄处抓新闻
- 2003年
- 郭光华
-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记者新闻发现力
- 中西深度报道比较论被引量:9
- 2004年
- 郭光华朱祖纯
-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观主义新闻真实
- 关于沈从文与鲁迅的几点比较
- 1985年
- 沈从文是一位有影响而又有争议的作家。鲁迅曾认为他是“自从新文学运动开始以来”“所出现的最好的作家” 之一(《现代中国文学运动》,见《新文学史料》78年第1辑)。然而,在我们的几种现代文学史上,对这位作家却很少提及,或评价不足。相反,国外某些评论将沈从文与鲁迅并列,则不免过犹不及。因此拿沈从文与鲁迅进行一番比较,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 郭光华
- 关键词:作家花环
- 传播视野中的写作学
- 2000年
- 写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一项主要的传播行为。更确切地说,是传播中的一个环节,一种编码过程,然而,以往关于写作行为的研究,不是很注意将其放在传播视野中来考察,所以,不太容易将不同的写作行为及不同的文体特征看清。本文试图将写作行为作为一种编码来考察,从而把握不同的文体特征。从写作动机来看,人类的写作行为,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其写作冲动来自自身心灵深处,按别林斯基的话来说,即“创作者灵魂里的创作行为”。另一种情况是,写作行为只是接受了外界的指令,写作成了一项必须完成的工作或任务。以上两种情况,通俗地表述即“我要写”和“要我写”,姑且分别称之为“自发式”和“他发式”。这样的划分,是比较极端的作法。
- 郭光华
- 关键词:新闻传播写作动机新闻写作文学写作文秘写作写作学
- 全文增补中
- 从受众文化趣味看电视“庸俗化”的深层内因被引量:4
- 2004年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电视的“庸俗化”现象伴随其“商业化”趋势发展。但作为现代大众传播的媒介,电视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必然导致某种“庸俗化”。电视文化功能的实现关键取决于受众对它的能动反应。只有从受众的文化趣味层次入手,对低文化层次趣味与电视“庸俗化”之间存在的“庸俗互动”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才能有效控制电视“庸俗化”现象。
- 郭光华刘琼
- “三贴近”让典型报道更具吸引力
- 2004年
-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先进典型的时代特征,与今天市场经济体制下典型的时代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仍然以过去的模式来报道今天的典型,就会产生隔世之感。
- 郭光华汤旸
- 关键词:群众服务
- 论网络交往中"沉默的螺旋"假说的局限被引量:14
- 2002年
- "沉默的螺旋"假说是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但在网络交往中这一假说明显地表现出其局限性。言说者不仅不甘"沉默",反而说得大声,说得激烈。这主要是由网民的"亚大众"特征及网络交流中的匿名性、网络平台所营构的民主氛围等特点造成的。
- 郭光华
- 关键词:网络交往匿名性
- 从“庸俗互动”看中国电视的“庸俗化”
- 2004年
- 关于电视“庸俗化”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全部归咎于电视的“商业化”。我们以为,电视的商业化只是为其“庸俗化”提供了运作机制上的可能性,而造成电视“庸俗化”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是电视受众中普遍存在的低文化层次趣味对电视传播产生了“庸俗互动”效应。
- 郭光华刘琼
- 关键词:电视传播庸俗化电视机构受众群电视评论
- 论中国报刊尝试报道的演变被引量:1
- 2004年
- 深度报道在纸质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报刊的深度报道也经历着历史演变。第一阶段为深度报道的探索期从辛亥革命始;第二阶段为深度报道的自觉期;第三阶段为深度报道的成熟期。
- 汤旸郭光华
- 关键词:中国报刊
- 必要信息与可省信息的区分
- 2004年
- 2003年11月3日的《三湘都市报》报道长沙县委书记李振萼“在完成引资谈判返程星沙时,因座车翻入路边深谷,身受重伤,因公殉职”。而同日《潇湘晨报》则称李是在玩高尔夫球时乘坐球场的电瓶车翻车而“命殒球场”。这两条说法不一的报道一出,立即引起外界猜疑。人民网、雅虎网等网站上马上有文章指出,按照《潇湘晨报》的说法。
- 郭光华唐涤非
- 关键词:新闻报道知情权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