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娅娟
- 作品数:3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阴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河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策略选择
- 2012年
- 随着社会经济对"专"而"精"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问题也日趋凸显,成为职教改革的重点。本文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专业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专业结构优化及特色专业建设几方面提出了解决路径。
- 郭娅娟
- 关键词:高职院校
- 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优化探析被引量:3
- 2014年
-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而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独特的高等教育模式,应某些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但与其他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及其学生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如何针对这种情况开设好这门课,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是课程教学优化的重点。因此,立足于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和学生的特点,剖析了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优化的策略。
- 郭娅娟
- 关键词: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优化
- 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协调机制的构建
- 2013年
- 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在对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关系不协调的表现及其不协调的原因进行细致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力图从完善三方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制度、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等方面来构建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协调机制。
- 郭娅娟
-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
- 试论河南省高职教育中的政府角色及功能定位
- 2012年
- 在推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政府角色错位及功能缺失的问题。论文在深入剖析问题基础上,针对性地从法律体系构建及宏观政策两大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 郭娅娟
- 关键词:高职教育政府角色政府功能
-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农民工群体不断壮大和就业空间的不断扩展,个体风险逐渐演化成社会风险,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化探索亟待深入。在此背景下,对农民工非制度化和制度化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详尽透彻地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 郭娅娟
-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
- 失地农民入股安置制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2014年
- 入股安置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从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入股安置制度进行诠释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独特性,在对制度替代这一变迁模式进行详尽分析及对失地农民安置制度的变迁进行细致梳理的基础上,得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从而提出了一些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政府职能的可行性建议。
- 郭娅娟
- 关键词:失地农民
-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资本约束及突破被引量:1
- 2013年
- 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不同,它存在于两个或多个参加者之间关系的结构中,但对劳动力转移及其就业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基于细致深入分析社会资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影响力和约束力上,试图从传统文化优势、政府作用、社会团体组织功能方面构建社会关系网络,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社会资本约束予以突破。
- 郭娅娟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资本
- 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经济的竞争优势已由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资源优势,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江苏省正处于工业化转型期,科技竞争力强的城市将在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科技竞争力研究成为学者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运用竞争态势矩阵(CPM)分析苏北五市科技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制约淮安市科技竞争力发展的原因,进而为提高淮安市科技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
- 郭娅娟
- 关键词:科技竞争力
- 失地农民入股安置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任何一项制度变迁或制度改进都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目的则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入股安置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变迁模式,其目标实现程度如何,则依赖于其绩效的核算,而对其绩效分析就要合算这一制度的成本和收益。因此,在对入股安置制度进行成本收益模型构建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结论建议。
- 郭娅娟
- 关键词:失地农民
- 基于和谐劳动关系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被引量:2
- 2013年
-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大面积向城市转移就业过程中却出现了劳动力"回流"现象,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真正转移不回流,稳定就业和良好的心理适应是必备的重要条件,而和谐劳动关系对其条件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细致分析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基础上,从社会环境营造、企业职责界定及政府功能发挥等方面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
- 郭娅娟
-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农村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