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起搏
  • 8篇起搏器
  • 6篇心动过速
  • 6篇心脏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5篇心脏起搏
  • 5篇心脏起搏器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血压
  • 4篇室速
  • 4篇室性
  • 4篇降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室性心动过速
  • 3篇消融
  • 3篇消融治疗
  • 3篇降压药

机构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钱剑安
  • 6篇龚兰生
  • 6篇戚文航
  • 4篇顾刚
  • 2篇方祖祥
  • 2篇吴立群
  • 2篇赵建荣
  • 2篇石镭
  • 2篇杜萱
  • 2篇林淑英
  • 1篇傅美华
  • 1篇蒋健
  • 1篇陶清
  • 1篇陈跃光
  • 1篇朱理敏
  • 1篇吴畅
  • 1篇李庚山
  • 1篇蒋文平
  • 1篇张启良
  • 1篇沈永初

传媒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大众医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心脏起搏与心...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起搏与心脏
  • 1篇求医问药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85
  • 1篇198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缺血高压氧治疗对心脏起搏器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为探讨高压氧对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心肌缺血病人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 ,前瞻性地分析了 38例安装心脏起搏器伴心肌缺血的病人高压氧治疗前后起搏阈值、心电图、血压及一氧化氮 (NO)、心钠素 (ANP)、血管紧张素Ⅱ(AT Ⅱ )的变化。结果 :高压氧治疗后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改善 ,总有效率为 92 .1% ;起搏阈值电压显著降低(1.6 2± 0 .6 8vs 1.91± 0 .6 1V ,P <0 .0 1)、脉宽显著变窄 (0 .2 5± 0 .12vs0 .2 9± 0 .10ms ,P <0 .0 1) ;NO由治疗前 5 7.89± 6 0 .82 μmol/L提高到治疗后 6 3.87± 48.0 7μmol/L(P <0 .0 1) ;ANP、AT Ⅱ起搏后显著降低 (分别为 179.95±5 2 .2 9vs 186 .37± 5 4.11pg/ml,P <0 .0 1;312 .37± 6 7.84vs 331.71± 75 .44pg/ml,P <0 .0 5 ) ,血压下降 (P <0 .0 1)。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心肌缺氧 。
陈跃光钱剑安朱根法顾锡华邱潮林陈玉华周军张峻峰周静徐茫华
关键词:高压氧心脏起搏器起搏阈值心钠素
117例低能量起搏患者的长期随访观察被引量:3
1998年
对117例安装不同品牌、型号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探讨低能量起搏的安全性及程控计算方法。在安装起搏器2个月~12年后测定起搏阈值,结果为2.43±0.75V、0.14±0.10ms,同时将脉宽设置为阈值的2倍、3倍或更多。15例经1.1~4.3年的随访,再次重复测定阈值(8例增加、4例下降、3例不变),并调整相应参数。11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年,此间均未发现起搏失效。由此认为起搏阈值设置为能量阈值的3~4倍是安全的。
赵建荣周志宏钱剑安
关键词:阈值程控心脏起搏器随访
植入起搏器信息管理系统被引量:1
2000年
傅美华杜建洪钱剑安章隆泉刘恩焘
关键词:植入起搏器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药物治疗现状被引量:12
1997年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颤)及心室颤动(室颤)。持续时间少于30秒的室速称非持续性室速,超过30秒称持续性室速,有时需电击终止。按室速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及多形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可以发生在正常人、水一电解质和(或)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微折返及大折返)
钱剑安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室速药物治疗酸碱平衡紊乱室早折返激动
高血压用药:莫怕“早”莫怕“多”
2010年
65岁的老张在2年前的一次健康体检中发现血压160/100毫米汞柱、血糖达6.5毫摩/升,医生建议他进一步检查及降压治疗。因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老张并未在意,既未去医院检查也从未服降压药。 最近,老张的一个朋友因高血压中风(卒中)去世,这引起了他的警觉。想到自己也有高血压,老张遂到医院检查血压,结果为170/105毫米汞柱,血糖达8.3毫摩/升,医生给他开了贝那普利、珍菊降压片、复方银杏胶囊、复方丹参片、血脂康等药物。
钱剑安
关键词:高血压用药医院检查毫米汞柱珍菊降压片复方丹参片健康体检
电话传送心电与计算机会诊网络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5
1996年
北美及欧洲国家从40年代到60年代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了流行病和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美国、加拿大冠心病死亡率占心血管病总死亡率的64%以上。美国每年约70万人死于冠心病,其中约65%(每年约30—40万人)为突然死亡,几乎每min就有1人突然罹难。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虽明显低于欧美国家,但解放后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消费结构有较大变化,且逐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22千万,占上海总人口的17.4%)。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心性猝死的报告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对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钱剑安
关键词:心电图计算机网络
进口药与国产仿制药哪个疗效更好
2012年
在门诊,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一些病人要求医生开进口药,其理由是进口药疗效好、副作用小,而国产仿制药疗效不好、副作用大。其实,进口药与国产仿制药到底哪个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为此,我刊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钱剑安教授为大家解析这个问题。
钱剑安
关键词:进口药仿制药疗效副作用心内科
体外无创性起搏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1995年
体外无创性起搏术由于能快速、有效的起搏,自八十年代以来再次兴起,并在临床各种急诊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体外无创性起搏术的临床电生理机理,对血流动力学和心排量的影响,在各种急诊心律失常治疗中的运用及疗效,以及其局限性。
顾刚钱剑安
体外无创性起搏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1998年
为评价体外无创性程控起搏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对3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房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扑动和2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体外程控起搏终止心动过速的治疗。47例AVRT和AVNRT患者的67次发作中61次(91.0%)被成功终止,其中AVRT的有效率(93.5%)高于AVNRT(85.7%),P<0.05。1例室性心动过速被终止。所有房性心律失常都未被终止。同一输出电流强度下,递减刺激法终止AVRT和AVNRT的总成功率(86.4%)高于期前刺激法(41.0%)和短阵超速抑制法(55.0%),P均<0.05。部分患者有胸部皮肤疼痛感,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且无心肌损伤。因此。
顾刚钱剑安
关键词:体外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心律失常
QT离散度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判断
1998年
目的寻找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能预测其是否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简单而可靠的方法。方法对比分析51例AMI和51例非心血管病人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AMI早期无论有无并发症,其QTd、QTcd增大明显。结论测量QTd简单、价廉.是一种可靠的早期预测AMI预后的无创伤性方法,对AMI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杜萱钱剑安吴畅
关键词:AMI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预后心血管病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