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教学
  • 1篇阴道
  • 1篇阴道菌群
  • 1篇院校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受体
  • 1篇死亡受体
  • 1篇脾气虚
  • 1篇脾气虚型
  • 1篇气虚
  • 1篇气虚型
  • 1篇中医
  • 1篇中医院校
  • 1篇茯苓
  • 1篇茯苓汤
  • 1篇网络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机构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闫华
  • 2篇贺玉萍
  • 2篇赖宇
  • 1篇周昕
  • 1篇张丰华
  • 1篇李晓红
  • 1篇钟强
  • 1篇祝捷
  • 1篇岳美颖
  • 1篇张天娥
  • 1篇莫书容
  • 1篇姜岑
  • 1篇刘兴隆
  • 1篇彭腾
  • 1篇贾波
  • 1篇秦玉花
  • 1篇杨红亚
  • 1篇林薇

传媒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免疫标记技术》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目前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免疫标记技术,作者探索性地在部分班级里开展了该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科学地设计实验内容,建立设施完备的实验平台和规范实验教学过程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掌握免疫标记技术中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的基本操作。该项研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层次和水平,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和训练了教师队伍,达到了预期目的。
闫华秦玉花周昕
关键词:实验教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宫颈癌与阴道菌群紊乱及PD-1分子高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与阴道菌群紊乱及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分子表达间的相关性,为PD-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24只SPF级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n=12)、宫颈癌模型组(CCM)(n=12)。采用宫颈癌U14细胞皮下移植法建立小鼠宫颈癌肿瘤模型。2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21 d后,取其阴道分泌物及血液样本。16S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实验动物的阴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的亚群及表面的PD-1分子表达情况。结果Beta多样性分析等显示,CON组与CCM组小鼠阴道菌群在物种组成及各菌种相对丰度上均有明显不同;CON组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CCM组优势菌属转变为巴斯德菌属(Pasteurella)和螺杆菌属(Helicobacter)。CCM组小鼠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表达均值为12.78%,明显高于CON组的10.45%(P<0.05)。CCM组T细胞总数(CD3+T细胞)及亚群中CD8+T细胞数量的均值分别为38.78%和11.98%,均比CON组均值(51.37%和20.08%)明显减少(P<0.05)。结论宫颈癌可导致阴道菌群紊乱,阴道菌群紊乱与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高表达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宫颈癌的免疫逃逸作用可能存在新的调控机制。
闫华刘苏颖熊洪平唐永军卢钰崔钰桐朱坤包钰周
关键词:宫颈癌阴道菌群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的考核与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创新性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新形势下医科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传统的课程总结性评价模式侧重于知识记忆能力考核,无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意识和能力,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改革实践体会,从《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传统考核模式的分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初探和浅析。
杨红亚闫华贺玉萍张天娥赖宇
关键词:课程考核
基于肠“神经—免疫”网络的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干预脾气虚型克罗恩病机制研究的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克罗恩病(CD)的发生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措施,是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存质量、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白术、茯苓配伍正好契合CD脾虚夹湿的常见病机,是治疗CD的核心配伍结构。前期研究显示白术茯苓汤可降低脾虚模型VIP、下调VIP受体、升高s Ig A。为进一步明确神经递质及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联在CD发病中的作用及该方不同配比的干预机制,本课题观察了该方不同配比对脾气虚型CD的"神经—免疫"网络相关递质及其受体功能、细胞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转导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中药复方治疗CD提供相关参考与基础。
刘兴隆贾波闫华祝捷张丰华彭腾姜岑林薇莫书容李晓红岳美颖钟强
关键词:白术茯苓汤网络
中医院校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5年
中医院校《免疫学》课程因学时少、内容多且难理解,被学生公认为"难学的课程"。为了解决以上难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构建免疫学知识整体框架,注重理论课与临床、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同时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贺玉萍闫华赖宇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