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所综合医院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特征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点,为自杀未遂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同一时段内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结果①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这次最早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到自伤所间隔时间、自伤最主要的目的、自杀当时想死程度、对这次自杀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有无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有明显不同。
- 侯璟琳秦晓霞李海燕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
- 关键词:自杀未遂自杀意念
- 综合医院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为自杀未遂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收集到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以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估自杀意念及其强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自杀前1周的抑郁程度。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结果①自杀未遂者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9.46%(166/239),前3位依次为:心境障碍47.70%(114/239),焦虑障碍38.91%(93/239),精神病性障碍8.37%(20/239);②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组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84.34%(140/166),其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1.45%(102/166)和48.19%(80/166),均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HAMD总分以及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中的项目得分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③在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组BSS中13个条目的自杀意念强度较无精神障碍组高(经秩和检验,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中以精神障碍患者居多,且有自杀意念并伴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其自杀意念严重程度更重。
- 侯璟琳秦晓霞李海燕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
- 关键词:自杀未遂自杀意念
- 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和临床综合治疗的实验研究
- 姜洪池刘连新张亭栋朱安龙刘芝华朴大勋王秀琴张伟辉武林枫吴旻陈伟郭化鑫
- 该项研究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基因表达概况进行了长达8年的系列研究,同时对于我国传统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对腹部实体肿瘤的作用和机理、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和动脉灌注区域治疗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创造性地将微阵列技术应用于...
- 关键词: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分子发病机理临床综合治疗
- 特重度烧伤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 目的:
观察肠内外营养相结合、尽早以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方式在特重度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方法:
13例特重度烧伤病人在入院后即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在其无消化道不适症状...
- 陈伟
- 关键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亲密关系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基于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
-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亲密关系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亲密关系及生活质量间的相关性,探讨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亲密关系在二元应对与生活质量间的主客体互倚中介效应,进而为今后改善乳腺癌...
- 陈伟
- 关键词:乳腺癌亲密关系生活质量
- 心理疾病,拒绝成长的借口
- 2017年
- 有时候症状是一个人不去长大的理由,有些心理疾病通过各种药物都治疗无效,其实往往不是这些病治不好,而是因为这些症状在使一个人“获益”,也就是从中得到好处。
- 陈伟
- 关键词:心理疾病症状健康保健知识
- 结合现有N分期和转移淋巴结组个数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 目的:2017年发布的第八版肺癌TNM分期保留了现有的N分期,并未做出任何修订,但对淋巴结受累情况的分类提出了新的建议。本文旨在探索这一淋巴结分类方法(结合了现行N分期和转移淋巴结组个数)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可...
- 陈伟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癌分期
- 文献传递
- 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 前言
自杀是人类重要的死亡原因,自杀未遂者是发生自杀死亡最危险的人群之一,是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它具有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社会支持水平的低下不能使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充...
- 陈伟
- 关键词:自杀未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为制定自杀未遂再自杀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综合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评估186例年龄≥15岁的自杀未遂者的家庭功能。结果亲密度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15~29岁;未婚;多因恋爱问题;以威胁报复他人或与现实抗争等为自杀目的;有自杀意念;无绝望感;多选择00:00—8:00及16:00—20:00时段自杀。适应性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以家庭纠纷为主要原因;30.77%想死程度为中度(50~80分);64.10%自杀后接受事实不后悔。适应性差的夫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想死的程度高(>80分);以解脱痛苦为目的;伴绝望感。亲密度差的夫妻型成员多选择20:00—24:00自杀。夫妻型成员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差者有以下特点:60.87%有绝望感;46.38%为解脱痛苦;49.28%无冲动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自杀未遂与家庭功能间存在着复杂关系,不同家庭类型的自杀未遂者自杀特征各异。针对不同自杀未遂者的家庭类型给予针对性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自杀未遂再自杀的发生。
- 李海燕侯璟琳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秦晓霞
- 关键词:自杀未遂家庭功能家庭亲密度急诊室
- 消除歧视 关爱精神分裂症患者
- 2017年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8%-8.4%。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时期,发作时患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能力会明显受损,不能承担家庭的责任,甚至有时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因此,该病应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韩丽娟陈伟孙毅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歧视壮年时期精神症状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