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卫 作品数:53 被引量:412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第416例——双下肢疼痛一个月,上腹痛七天,便血三天 2012年 病历摘要
患者女,28岁。因双下肢疼痛1个月,上腹痛7d,便血3d于2011年12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手背黑痂,双下肢疼痛、皮肤发紫继而破溃。10d前查血常规:WBC9.5×10^9/L、中性粒细胞0.759、Hb136g/L、血小板134×10^9/L,ESR15mm/1h,C反应蛋白(CRP)69.40mg/L,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 邓雪蓉 周炜 张卓莉 陈国卫 王文生关键词:双下肢疼痛 上腹痛 便血 抗双链DNA抗体 中性粒细胞 急诊入院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参苓白术颗粒治疗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单中心、有效性检验临床试验设计。2019年12月—202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及中西医结合科收集110例因直肠癌接受低位前切除手术,且术后出现LARS的患者。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原则,通过SAS 9.2软件生成随机表,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0天开始治疗,治疗组口服参苓白术颗粒,对照组口服安慰剂颗粒,连续治疗30 d。患者服药前、服药第15天及停药后第1天进行中医症状分级、徐忠法评分、LARS评分。结果110例患者中107例纳入全分析集进行疗效分析,其中治疗组55例,脱落1例(违背方案1例);对照组55例,脱落2例(失访1例、违背方案1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LARS评分分别为33.0(31.0,36.0)和34.0(32.0,37.0),中医症状分级2~3级的患者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占92.73%和90.5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LARS评分分别为21.0(19.8,23.0)和26.0(22.0,28.0),中医症状分级2~3级的患者在治疗组占比下降至33.33%,对照组为66.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苓白术颗粒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大便质地水样或稀溏症状起效最快,治疗30 d后,参苓白术颗粒能够明显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食欲、大便质地、腹胀腹痛及嗳气症状。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徐忠法评分分别为3.0(2.0,4.3)和4.0(2.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徐忠法评分分别为7.0(6.0,8.0)和6.0(5.0,7.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苓白术颗粒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LARS症状。 丰硕 叶晖 武颖超 陈国卫 吴涛 姜勇 刘涛 左帅 张学智 张峻岭 汪欣关键词:参苓白术颗粒 SPARC在胃癌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作为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能够调节细胞和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具有组织特异性。SPAR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且主要定位于胃癌间质细胞;而在大多数胃癌细胞系中,内源性SPARC呈现表达抑制或缺失状态。SPARC对胃癌的侵袭、转移、血管新生等存在负性调节的作用,而对于增殖的影响目前尚无一致性结论。此外,SPARC启动子Cp G岛甲基化在胃癌中较普遍。本文对SPARC在胃癌多种生物学行为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总结SPAR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马永琛 陈国卫 刘玉村关键词:SPARC 胃癌 血管生成 甲基化 活体猪肝分次多部位多模式射频消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分次多部位经皮及开腹射频消融策略实施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活体家猪1只,先后3次(间隔5d)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及开腹肝脏射频消融,共产生6个消融灶,经皮超声、超声造影、开腹术中超声、增强CT等影像学方法观察射频消融对胆系、腹壁、肝静脉及门静脉等结构变化及射频消融疗效。结果肝门部消融灶致邻近肝总管扩张,与之平行布针的消融灶内的肝静脉未见明显实性栓子,2个消融灶未完全相融;被膜下注水后进行射频消融仍可见邻近腹壁小范围灼伤,随时间延长,被膜下充血肝组织发生凝固坏死;术中专用射频电极针末端形成碳化颗粒,出针过程中致针道出血,使用明胶海绵止血效果佳;在能量相同条件下,阻断入肝血流后消融灶明显增大。结论多种射频消融方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特殊部位肿瘤消融并发症增加。 张秀梅 汪欣 万远廉 陈国卫 李荣杰 陈敏华关键词:消融技术 动物实验 一种微创手术穿刺器的双向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创手术穿刺器的双向限位装置,其包括皮肤固定结构,皮肤固定结构上设置供穿刺器穿过的通过孔;可调穿刺器固定结构,其设置在皮肤固定结构上,可调穿刺器固定结构包含可调节孔,可调节孔位于通过孔的上方,可调节孔... 张峻岭 汪欣 雷利利 庞晓丛 陈国卫 姜勇 武颖超 刘树蓉直肠肛管血管丛异常在痔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在美国,痔是第三常见的门诊胃肠道诊断,每年有近400万门诊和急诊就诊,常见症状表现为便血、肛门坠痛不适、肛周肿物等[1]。痔的发生被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无法具体评估每种因素在痔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比例大小,所以关于痔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观点[2-3]。有观点认为,痔是一种外周血管性疾病。直肠肛管血管丛(anorectal vascular plexus,AVP)即直肠肛管移行区域的黏膜下血管丛,具有防止肠液溢出肛门的机械性自制作用,因痔患者的AVP通常位于病灶黏膜下,其又被称为“痔血管丛”或“直肠海绵体”,在内镜下常表现为迂曲扩张的血管团[4-5]。 陈泽洋 汪欣 王鹏远 陈国卫 吴涛 刘涛关键词:血管丛 直肠肛管 常见症状 黏膜下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选择及其预后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总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2000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有84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内镜中心病理确诊为直肠NEN且接受治疗的患者有84例,回顾性分析这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有67例神经内分泌瘤(NET)G1级;6例NET G2级;11例G3级,其中10例为神经内分泌癌(NEC),1例为混合型神经内分泌癌(MANEC)。肿瘤中位最大径为0.8(0.2~18.0)cm;肿瘤TNM分期为:Ⅰ期60例,Ⅱ期2例,Ⅲ期12例,Ⅳ期10例。4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非特异症状,包括排粪习惯改变(22/49)、便血(19/49)和腹痛(10/49);另有35例患者(包括2名肝转移患者)为常规体检时行内镜或CT发现。44例患者接受了内镜超声(EUS)检查。全组有20例(23.8%)发现淋巴结转移,均为T2期及以上的患者;其中12例为G1级和G2级,1例为多发G1级;8例为G3级。T1期的G1级和G2级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低于T2期及以上的G1级和G2级患者,也低于G3级病例(均P= 0.000);但T2期及以上的G1级和G2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G3级相近(均P 〉 0.05)。10例(11.9%)发现同期远处转移,其中7例为肝转移,1例为骨转移,1例为骨、肝和肺多处转移,还有1例为直肠NEN根治性手术后9年卵巢转移。共有81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57例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包括56例T1期G1级和G2级患者);3例接受局部切除术,1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1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及肝转移灶切除手术,6例接受姑息性手术,1例接受转移灶切除。全组总生存时间为1~169月,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7.7%和79.7%。62例T1期G1级和G2级患者(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的56例、局部切除3例和根治性手术的3例)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为96%。本组NEN患� 刘涛 柳萍 吴涛 潘义生 陈国卫 王鹏远 姜勇 武颖超 汪欣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临床病理特征 手术 预后 SPARC蛋白抑制胃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进程 马举 陈国卫 刘玉村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策略30年变迁:单中心289例治疗体会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对于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手术指征、清扫区域和处理原则,东西方国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回溯单中心LLND策略的30年变迁和分析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因素,旨在为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合理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990-2019年30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直肠癌根治术加LLND的2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10年为一个阶段,将患者分为3个组,其中1990-1999年组89例,2000-2009年组92例,2010-2019年组108例。观察指标:(1)患者基线资料;(2)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LLND情况;(4)术后生存情况以及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结果 289例LLND手术患者占同期4 542例直肠癌患者的6.3%,3个时间段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除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溃疡型肿瘤以及新辅助放化疗者的比例逐年代增加;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手术占比和单侧LLND比率逐年代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逐年代降低。289例患者共完成483次侧方清扫,其中单侧清扫组95例,双侧清扫组194例;侧方淋巴结转移率24.6%(71/289)。3组LLND同期占比逐年代降低[9.9%(89/898)比8.0%(92/1 154)比4.3%(108/2 490),χ^(2)=40.159,P<0.001]。髂内及闭孔区域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逐年代增加(2比3比3,P<0.001),但髂总及髂外区域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则明显减少(4比3比2,P=0.014)。71例(24.6%)患者侧方淋巴结阳性,2010—2019年组侧方淋巴结阳性率显著高于前两个年代组[37.0%(40/108)比16.9%(15/89)和17.4%(16/92),P=0.001]。侧方淋巴结阳性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显著劣于阴性患者(均P<0.001)。在侧方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单纯髂内动脉淋巴结转移单纯闭孔动脉淋巴结转移和髂外或髂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0.9%、27.2%和0(P=0.028),5年无病 汤坚强 李华玉 刘涛 刘涛 张峻岭 左帅 孙烈 武颖超 姜勇 陈国卫 吴涛 万远廉关键词:直肠肿瘤 侧方淋巴结清扫 预后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对肿瘤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4 2019年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acidic secreted protein,SPARC)和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重要基质成分,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调节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影响肿瘤的各种生物学行为变化。SPARC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紧密结构,减少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向肿瘤区域的浸润,或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向M2功能表型方向转换,抑制肿瘤进展;另一方面,M2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吞噬SPARC,从而消除SPAR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此外,巨噬细胞还可通过自身分泌的SPARC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本文将就SPARC维持细胞外基质紧密结构,减少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向肿瘤区域的浸润;抑制巨噬细胞向M2功能表型方向转换,从而发挥抑瘤作用;M2可以通过吞噬SPARC,消除SPAR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巨噬细胞来源SPARC决定细胞外基质沉积,抑制肿瘤迁移和增殖;SPARC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5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巨噬细胞来源SPARC对肿瘤不同生物学行为的调节的作用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胡建文 马永琛 陈国卫关键词:巨噬细胞 肿瘤 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