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玲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肿瘤
  • 2篇原发性
  • 2篇溶酶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型
  • 2篇组织型纤溶酶...
  • 2篇组织型纤溶酶...
  • 2篇微泡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临床病理观察
  • 2篇米粒

机构

  • 6篇深圳市孙逸仙...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何霞
  • 6篇季军
  • 6篇陈小玲
  • 5篇令文萍
  • 1篇胡伟
  • 1篇刘强
  • 1篇潘一峰
  • 1篇吴大方
  • 1篇屠洪

传媒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靶向转纳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因预防兔动脉支架血栓的形成
2015年
目的观察构建的白蛋白纳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超声微泡靶向载体体内转染兔髂动脉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效果。方法用球囊导管剥脱兔髂动脉内皮并安置裸金属支架,制备血管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血管内膜增生模型。构建高表达t-PA基因质粒,制备載t-PA基因白蛋白纳米粒,实现与白蛋白超声微泡连接成的超声靶向转基因载体。在超声场作用下(1 MHz,1.5 W/cm2,6 min)实现t-PA基因靶向转染支架血管。用多克隆抗t-PA抗体间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和周围组织t-PA表达。术后1、2、4和8周取静脉血检测t-PA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常规病理观察支架血管血栓形成。形态测量法测量血管内膜厚度和面积,判断内膜增生。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平滑肌细胞表达的PCNA,判断其增殖状态。结果靶向转基因后可见局部血管壁和周围组织表达t-PA抗原,并伴静脉血t-PA和D-dimer含量增加,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血管内膜增生。结论超声靶向转白蛋白纳米t-PA基因获得支架血管壁和周围组织t-PA有效表达,成功地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血管再狭窄,为人冠状动脉支架术预防血栓形成提供实验基础。
季军屠洪吴大方何霞刘强陈小玲令文萍
关键词:支架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白蛋白纳米粒超声微泡
心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心原发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发生于心的肿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核深染,大小不一,有异型。瘤细胞形成微囊、乳头状结构,可见SD小体、透明小体及出血、坏死。免疫组化显示CK、PLAP、AFP和AAT(+),PAS亦(+)。结论心原发性卵黄囊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何霞季军令文萍陈小玲
关键词:心脏肿瘤卵黄囊瘤内胚窦瘤
超声靶向转染c-myc基因的反义肽核酸抑制兔髂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制备的白蛋白超声微泡载c-myc原癌基因反义寡肽核酸靶向转染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效果及对受损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球囊导管剥脱兔髂动脉内皮细胞制备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模型;设计合成针对兔c-myc m RNA原癌基因反义PNA,并将其5’-氨基端以生物素分子标记;采用白蛋白作为原料,在制备超声微泡过程中向白蛋白溶液中加入定量PNA制备白蛋白超声微泡-PNA靶向载体,在超声场的作用下转染局部血管壁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NA转染效果并观察其对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血管形态测量法直接测量局部血管内膜厚度和面积并评价其对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超声波介导白蛋白超声微泡载c-myc反义PNA靶向转染受损血管壁获得成功并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表达PCNA和内膜增生。结论白蛋白超声微泡携带PNA靶向转染方法为促进其进入体内特定细胞发挥功效提供又一可行途径。
季军潘一峰何霞令文萍陈小玲陈玥璇
关键词:肽核酸超声微泡平滑肌细胞
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2015年
目的 探讨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3例发生在心脏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结果 2例患者为女性,1例为男性,年龄20 - 60岁,平均年龄35岁;均发生在左心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为胸闷、心慌、气促和呼吸困难.镜下瘤组织主要由梭形、卵圆形细胞构成,呈束状、席纹状或不规则排列,并有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坏死多见.免疫组化:3例vimentin(+)、CD68局灶(+),l例SMA局灶(+).结论 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非常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何霞季军令文萍陈小玲
关键词:心脏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
白蛋白纳米t-PA基因涂层支架的研制及其抗血栓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制备白蛋白纳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涂层支架,观察其预防实验兔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的效果。方法用不锈钢支架为龙骨模拟血管基底膜主要成分(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配制涂层液涂于金属支架表面;制备t-PA基因质粒白蛋白纳米粒,并将其连接于涂层表面,制备成白蛋白纳米t-PA基因涂层支架。用球囊导管损伤兔髂动脉内膜制备血管内膜增生模型,将上述涂层支架植入局部血管,并用治疗性超声辅助转染。分别于术前,以及术后1、2和4周取血检测t-PA、D-二聚体含量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体视镜和常规病理观察支架植入血管堵塞及血栓形成情况。形态测量法测量内膜厚度及面积,判断内膜增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t-P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成功制备纳米t-PA基因涂层支架。涂层支架植入血管后可见血管壁高效表达t-PA,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伴随t-PA及D-二聚体含量的增加,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t-PA基因涂层支架可减少兔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而未影响全身凝血。将支架术与基因治疗同步完成,为该纳米基因涂层支架的研制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何霞季军陈小玲胡伟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白蛋白纳米粒血栓形成
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左心房原发性黏液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探讨其组织来源、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组织病理学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4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50.2岁;黏液瘤均位于左心房。除1例没有临床症状外其余均有胸闷、心悸、气促。镜下大量黏液样基质中可见散在或灶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细胞呈星芒状、梭形、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局部可见多核瘤细胞。免疫组化:14例vimentin均(+),SMA灶性(+),Ki-67(-);6例calretinin灶性(+)。结论左心房黏液瘤可能起源于原始多潜能间叶细胞,可向平滑肌分化;但部分细胞calretinin(+)。组织病理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该瘤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
何霞季军令文萍陈小玲
关键词:左心房黏液瘤临床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