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彩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宁德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变位性眼震与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单侧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SC—BPPV)Dix-Hall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与耳石复位法(CRP)疗效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单侧PSC—BPPV确诊后,记录Dix—HaUpike试验诱发的眼震持续时间和眼震频率,予以CRP治疗,确定入选病例,根据疗效分组:1循环痊愈入I组,2~3循环痊愈入Ⅱ组,4—6循环痊愈入Ⅲ组,6循环仍未愈入Ⅳ组,随访12个月,分析相关性。结果161例患者入该研究,4组例数分别为39、75、38和9。眼震持续时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K(F=302.901,P〈0.01),I与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376),I(或Ⅱ)、Ⅲ和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震频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26,P〈0.01),I与其他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后,35例复发,126例未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眼震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震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SC—BPPV患者Dix-Hallpike试验时,眼震持续时间较短的,CRP疗效较好;眼震频率较快的,疗效较好;眼震频率隧的,12个月内容易复发。
- 查达珍郑建明郑志雄钟林清彭有敬岳增昌陈彩华
-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复位法疗效复发
- 针钻一体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观察应用针钻一体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针钻一体穿刺结合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并与40例常规内科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和远期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1),近期死亡率和远期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钻一体穿刺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并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降低了再出血的风险,疗效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 李康增郑志雄彭友敬郑建明钟林清周扬林朋兴许名远陈彩华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早期康复
- 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3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20例(大血管病变7例,小血管病变13例),对其进行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其效果。结果:大血管病变7例中5例治愈,小血管病变13例中12例治愈。结论: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郑志雄岳增昌陈彩华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
- 中国畲族人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中国畲族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福建省福安市穆云乡畲族聚居区638例畲族老年人作为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畲族60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5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P=0.01)、不同经济状态(P<0.01)及不同婚姻状况(P<0.05)的老年人之间的抑郁症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人际关系紧张的抑郁症患病率高于无相关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紧张(P=0.000)、心脑血管疾病(P=0.000)、其他躯体疾病(P=0.008)、增龄(P=0.01)为畲族老年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畲族老年抑郁症患病率(7.52%)稍高于中国其他民族的平均患病率。增龄、人际关系紧张、心脑血管疾病、其他系统疾病是影响畲族老年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彭有敬岳增昌郑志雄陈彩华李康增
- 关键词:畲族老年抑郁症患病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了解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甲组,给予降纤酶静滴治疗;另选取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乙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特征。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等指标值下降更明显,结果优于乙组(P<0.05)。结论降纤酶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对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更有利。
- 郑志雄陈彩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降纤酶血液流变学特征
- 弗伐他汀、藻酸双酯与阿司匹林合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藻酸双酯、弗伐他汀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阿司匹林、藻酸双酯、弗伐他汀;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弗洛他汀。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颈动脉斑块均下降(p<0.05),治疗组更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升高HDL的作用(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甘油三酯均降低(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藻酸双酯、弗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脂、稳定斑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阿司匹林、弗伐他汀组。
- 陈彩华郑志雄彭友敬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阿司匹林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及其对患者复发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及其对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4月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62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检出斑块组180例,未检出斑块组82例;初发患者213例,复发患者49例。随访3个月,对比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患者斑块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对比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复发时间短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易损斑块组的复发率低于易损斑块组,复发时间长于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患者及复发患者的斑块均以BIF更为多见,且左侧较右侧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的比例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发现,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和高血脂。结论:CAP可导致ACI患者更易复发,特别是易损斑块者,更应引起临床关注。
- 陈彩华郑叶祥查达珍郑志雄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1-2013-06共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中7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2例分别为慢肾、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以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相对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 许名远钟林清陈彩华郑志雄
-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