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彬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酸酶
  • 2篇中药
  • 2篇酪氨酸
  • 2篇酪氨酸酶
  • 2篇氨酸
  • 1篇药性
  • 1篇药性理论
  • 1篇提取物
  • 1篇透皮
  • 1篇透皮给药
  • 1篇透皮给药系统
  • 1篇中药提取
  • 1篇中药提取物
  • 1篇中药治疗
  • 1篇外用
  • 1篇外用剂
  • 1篇外用剂型
  • 1篇外用药
  • 1篇味酸
  • 1篇黄褐斑

机构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建瓯市妇幼保...

作者

  • 3篇张理平
  • 3篇陈彬
  • 2篇梁娟
  • 1篇周露
  • 1篇王英豪

传媒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药治疗黄褐斑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肝斑',主要发生在面部,多为对称性、边界不清的褐色或黑色斑片,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且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黄褐斑病因复杂,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主要包括:内分泌失调、日光照射、自由基增多、局部微生态失衡、血液流变学异常、微量元素影响、遗传、服用药物、慢性疾病、应用化妆品不当和精神因素等[1]。黄褐斑的治疗,西医主要用壬二酸、曲酸、氢醌等,但易复发,而且有些有致癌作用;中医多采用内服汤剂和外用药相结合,不仅疗效较好,而且副作用少。
陈彬张理平
关键词:黄褐斑中药外用药剂型透皮给药系统
5种酸味中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5种酸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5种酸味中药的酸性成分,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结果 5种酸味中药的碱提酸沉溶液中,枳椇子、金樱子、木瓜、地榆、绿萼梅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1.66%、68.53%、59.73%、54.28%和39.36%。结论 5种酸味中药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枳椇子作用最强,对治疗黑色素增多性疾病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陈彬张理平梁娟周露
关键词:酪氨酸酶黑色素
22味酸味药性中药提取物影响黑素合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证实酸味药性中药对黑素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方法以碱提酸沉、醇提、水提3种方法,提取22味酸味中药有效成分,分为25、12.5、6.25 g/L 3个浓度,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比较3种不同提取物不同浓度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与熊果苷水溶液1.0、0.5、0.1 mmol/L的差异。结果 22味酸味中药(山茱萸、山楂、乌梅、五味子、木瓜、虎杖、牛膝、地榆、酸枣仁、墨旱莲、覆盆子、枳实、枳壳、绿萼梅、枳椇子、桑椹、石榴皮、白芍、金樱子、马齿苋、诃子、五倍子)碱提物除墨旱莲外,余21味对酪氨酸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乌梅在25 g/L时抑制率最高(88.49±9.98)%,枳实在6.25 g/L时抑制率最低(11.22±3.36)%;醇提物除墨旱莲无抑制作用外,其余21味中药均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枳椇子在25 g/L时抑制率最高(75.92±5.57)%,枳壳在6.25 g/L时抑制率最低(9.60±1.15)%;水提物均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其中桑椹在25 g/L时抑制率最高(54.23±3.56)%,酸枣仁在6.25 g/L时抑制率最低(10.25±1.83)%。与1 mmol/L熊果苷水溶液比较,乌梅、五味子、五倍子、金樱子、覆盆子、木瓜、马齿苋、桑椹、牛膝、石榴皮碱提物、乌梅、五倍子、石榴皮、枳椇子、山楂、牛膝醇提物及木瓜、覆盆子、桑葚水提物在25 g/L浓度时酪氨酸酶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0.5 mmol/L熊果苷水溶液比较,木瓜碱提物及乌梅醇提物在12.5 g/L时酪氨酸酶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具有酸味药性的一类中药均具有抑制黑素合成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关。
张理平梁娟陈彬王英豪
关键词:药性理论酪氨酸酶黑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