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受体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膀胱
  • 3篇病理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前列腺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结石
  • 2篇癌患者
  • 2篇膀胱癌
  • 2篇膀胱肿瘤
  • 2篇病理特征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12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陈思
  • 6篇麦惠洪
  • 4篇黄卓雅
  • 3篇李剑峰
  • 3篇廖锦先
  • 1篇胡琛
  • 1篇赵文丽
  • 1篇杨丽芬
  • 1篇周晓波
  • 1篇钟鸣
  • 1篇李茂章
  • 1篇易智君
  • 1篇吴喜链
  • 1篇董忠
  • 1篇黄卓雅
  • 1篇张耀忠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36例临床疗效分析
刘陈黎廖锦先麦惠洪李茂章董忠陈思孙贺阳
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移植瘤生长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2018年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家族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新蛋白,Ang是唯一的既含有受体激动剂又含有受体抑制剂的血管生长因子家族,它们与其他血管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血管生成的过程。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分子信号转道通路作为细胞内非常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黄卓雅陈思廖鹏娟张耀忠黄楚楚谢骐同吴喜链
关键词:前列腺癌血管生成素PI3K/AKT信号通路
ER、AR、PR、MMP-2、COX-2在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8年
前列腺腺癌是前列腺最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95%以上。近年来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MP-2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能够促进肿瘤侵袭、转移.
黄卓雅黄卓雅陈思钟鸣谢骐同易智君易智君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2环氧化酶-2
复杂性肾结石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回顾性分析150例我院泌尿外科复杂性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将他们分成3组,分别给予开放手术治疗,ESWL治疗和MPCNL治疗等3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开放性手术和MPCNL手术的结石排净率都很高,但是输血率也很高,开放性手术的结石排净所需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多,住院时间最长,治疗费用中等;ESWL手术的结石排净所需时间最长,住院天数最短,平均出血量最少,治疗费用最少;MPCNL组的结石排净所学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都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平均治疗费用最高。MPCNL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所受痛苦较小,应该成为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根据患者所患肾结石情况的不同,较小较少结石宜选用ESWL治疗方式,较大较多结束宜选用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
陈思李剑峰麦惠洪
关键词:复杂性肾结石
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21年
目的探究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方法48例脂肪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脂肪肉瘤于四肢和腹膜后发病率较高,其次为腹腔、肩背部、臀部,占比分别为33.33%、29.17%、12.50%、6.25%、6.25%;腹腔、四肢、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复发率较高,占比分别为50.00%、43.75%、35.71%;阴囊、乳腺发病率最低,占比分别为2.08%、2.08%。脂肪肉瘤患者中黏液性、非典型/高分化、去分化、脂肪瘤样病理类型比例较高,占比分别为25.00%、22.92%、18.75%、18.75%;其次为梭形细胞、小圆形细胞,占比分别为6.25%、4.17%;硬化性,梭形、多形、黏液性病理类型最少,占比分别为2.08%、2.08%。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48例肪肉瘤患者中,复发7例,复发率为14.58%(7/48)。48例脂肪肉瘤患者中,31例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协助诊断,结果显示:Vim阳性率为100.00%(19/19)、S-100阳性率为78.26%(18/23),Ki67增殖指数范围为1%~70%。结论在临床上,脂肪肉瘤的病理学诊断是最后的确诊方式,也最为准确,不同分化型的脂肪肉瘤病理特征明显不同,分析其病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对脂肪肉瘤的认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黄卓雅胡琛陈思缪伟贤廖鹏娟苏桂晓蔡敏仪
关键词:脂肪肉瘤病理特征
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上腺肿瘤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最大直径>5cm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腹腔镜入路不同分为经后腹入路组(RLA组,28例)和经腹腔入路组(TLA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耗时、术中失血量、术后转ICU比例、术后并发症比例、术后引流持续天数及住院天数、术后首次激素摄入量等指标差异。结果:RLA组和TLA组在手术耗时、术后转ICU比例、术后并发症比例、术后首次激素摄入量、术后引流持续天数与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L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TL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大体积肾上腺肿瘤上各具优势,应结合患者个体特征综合考量,以期获得最佳临床效果。
杨丽芬陈思麦惠洪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大体积腹腔镜
睾丸肿瘤61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发病率、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常见恶性肿瘤的预后,结合文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8-2019年间经病理确诊的61例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包括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治疗经过及预后等,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例患者年龄5个月~88岁,中位年龄35.5岁;病理学类型包括精原细胞瘤18例(29.5%),非精原细胞瘤25例(41.0%),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6例(26.2%),转移癌2例(3.3%);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中位年龄37岁,肿瘤平均最大径6 cm,均累及单侧睾丸,6例患者有隐睾病史,病理类型包括经典型及间变型,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获得随访资料的14例患者均存活,总体预后佳;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年龄64岁,肿瘤平均最大径5.7 cm,有4例累及双侧睾丸,中位随访时间35.5个月,获得随访资料的11例患者中4例死亡,总体预后不良;畸胎瘤患者的中位年龄15岁。结论精原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占常见睾丸肿瘤前三位,分别为中青年、老年人、青少年最常见肿瘤,>55岁患者还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存在;精原细胞瘤与淋巴瘤两者肿物平均最大径相当,约6 cm,前者均发生于单侧睾丸,后者具有累及双侧睾丸的倾向;年龄及部位对精原细胞瘤与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精原细胞瘤总体预后良好,淋巴瘤以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性多见且预后不佳。
黄卓雅陈思蓝创歆廖鹏娟黄楚楚田玺择曾丽华
关键词:睾丸精原细胞瘤淋巴瘤畸胎瘤临床病理特征
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 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6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测定所有受试者尿液中EGFR m 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尿液中EGFR m RNA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尿液中EGFR m RNA的阳性表达率(71.67%)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型肿瘤与浅表型肿瘤(100%vs 63.04%)、高级别肿瘤与低级别肿瘤(100%vs 62.22%)、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90.91%vs 60.53%)的EGFR m RNA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诊断、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的评估指标。
周晓波缪伟贤陈思廖锦先
关键词:膀胱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荧光原位杂交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EGFR mRNA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60例BUC患者(BUC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尿液EGFR mRNA的表达,比较不同病理分期BUC患者EGFR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 BUC组EGFR mRNA阳性表达率为70.0%,对照组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UC组中,非肌层浸润性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为60.0%,肌层浸润性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为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GFR mRNA在BUC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可作为预测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期的参考指标。
陈思麦惠洪
关键词:膀胱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病理分期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T2期肾细胞癌对患者血清CRP、ESR、TNF-α及IL-6影响情况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T2期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112例T2期肾癌患者(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6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5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血常规及炎性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患者,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72h,腹腔镜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ESR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72h,腹腔镜组患者WBC水平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开腹组患者,Hb、白蛋白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3.57%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期肾癌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低、并发症更少的优势。
陈思麦惠洪刘陈黎李剑峰
关键词:T2期肾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