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囊胚期胚胎培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 周黎明王华陈慧蔡婕赵雅云孙亦婷陈剑茹
- 该研究项目主要是探讨囊胚培养及移植的临床意义,在体外培养中采用序贯培养,囊胚培养是近年体外培养技术的进展之一,即按照早期胚胎发育的需要选择同一系列的不同阶段培养液,进行序列换液,延长胚胎在体外的培养时间,增加胚胎的体外筛...
- 关键词:
- 关键词:囊胚培养辅助生殖技术胚胎发育
- 基因重组和尿卵泡刺激素在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尿卵泡刺激素(u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 244例接受IVF和ICSI的不育患者,分为rFSH组103例、uFSH组141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促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用药时间、剂量、费用,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结果 rFSH组与uFSH组比较,使用FSH安瓿数显著减少(P<0. 05),但费用比uFSH高(P<0. 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 rFSH较uFSH高,但无显著差异。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和OHS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 uFSH和rFSH促排卵治疗同样有效、安全。
- 赵雅云陈慧周黎明孙亦婷郑娟夏爱丽
- 关键词:基因重组控制性超促排卵
- 一种胚胎实验室用捡卵工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胚胎实验室用捡卵工具,包括活塞筒(1)以及设于所述活塞筒(1)内的活塞(2);所述活塞筒(1)的一端端部设有用于套接巴氏吸管的套孔(3);所述活塞筒(1)的侧壁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滑动的推钮(4);所述活塞...
- 郑邦旭江伟杰史海跃周黎明陈慧
- 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授精后6 h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IVF授精6 h后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而行早期补救性ICSI治疗的141个周期(早期补救ICSI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受精、胚胎卵裂情况以及临床治疗结局,并与同期IVF完全受精失败补行晚期ICSI的15个周期(Late-ICSI组)以及直接行ICSI的183个周期(直接ICSI组)进行比较。结果 1.三组间成熟卵受精率、双原核(2PN)率、多精率、卵裂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补救ICSI组与直接ICSI组两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孕早中期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胚胎率(50.00%vS.55.72%)及可利用胚胎率(66.47%vS.71.12%)在早期补救ICSI组显著低于直接ICSI组(P<0.05);3.早期补救ICSI组与Late-ICSI组两组间可利用胚胎率(66.47%vs.47.62%)、胚胎种植率(23.35%vs.5.56%)及临床妊娠率(38.46%vs.10.00%)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授精后6 h通过观察卵母细胞第二极体是否排出确定受精情况,可以避免完全受精失败的发生;对完全受精失败周期,授精后6 h行补救ICSI可以显著增加可利用胚胎数目,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可获得与直接ICSI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
- 郑娟周黎明史海跃王华陈慧
- 关键词: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因梗阻性无精子症在本院采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21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个周期采用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冻精复苏组),另外107个周期采用新鲜睾丸精子(新鲜精子组)。比较两组中女方的一般资料、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本研究中,107个周期冻存睾丸精子复苏均获成功;冻精复苏组与新鲜精子组行ICSI助孕后的受精率[(76.91±18.24)%vs.(75.35±20.62)%]、卵裂率[(94.69±5.29)%vs.(95.37±4.48)%]、可利用胚胎数[(4.67±2.52)vs.(4.20±2.75)个]、优质胚胎率[(64.47±26.08)%vs.(60.34±27.39)%]及临床妊娠率(52.24%vs.50.63%)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 史海跃陈慧王华江伟杰胡巨伟
- 关键词: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囊胚培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囊胚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来自体外受精/单精子显微注射的第3天胚胎进行体外延长培养,观察囊胚形成情况。受精后早期胚胎培养采用G1,囊胚培养采用G2。结果 87例患者平均取卵(10.52±5.09)个,平均受精(7.02±4.02)个,形成胚胎(6.98±4.12)个;其中310个做进一步胚胎培养,取卵后第5天形成囊胚100个,囊胚形成率为32.26%。原核为Z1的囊胚形成率高于原核Z2、Z3和Z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胚胎细胞数≥10个或≤6个的囊胚形成率均低于胚胎细胞数为7~9的囊胚形成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I~II级第3天胚胎的胚胎囊胚形成率高于III~IV级的胚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体外延长培养能有效筛选具有发育潜力的胚胎,第3天胚胎形态评分不能完全预测其发育潜力。
- 赵雅云周黎明王华陈慧史海跃孙亦婷
- 关键词:胚泡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