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
- 作品数:4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Mini-CEX联合DOPS教学在儿科实习医生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DOPS)在儿科实习医生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实习的临床儿科方向实习医生100名,将100名实习医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方法,最后一周进行mini-CEX和DOPS评估;试验组教学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每周加入mini-CEX联合DOPS评估体系,实习结束时,考核mini-CEX+DOPS,同时完成理论、病历书写考核,同时分发带教教师满意程度调查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mini-CEX的医疗面谈,体格检查,人文关怀,临床判断,沟通技能,整体关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DO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带教教师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mini-CEX联合DOPS评价系统应在儿科实习中推广应用。
- 唐孕佳王波黎璇侯淼曹磊陈烨沈洁孙凌
- 关键词:儿科带教
-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初始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的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对冠状动脉损害(CAL)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58例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122例,收集两组患儿初始IVIG治疗前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治疗前热程、口唇改变、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肛周潮红脱屑、皮疹、卡疤改变、川崎病分型(完全型川崎病/不完全型川崎病)等情况,并检测两组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血清钠、CD4/CD8、IgA、IgM、IgG、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补体C3及补体C4等指标,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取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CAL组出现口唇改变概率高于nCA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L组初始IVIG治疗前ALB、补体C3、Hb、Fib水平均低于nCAL组,LDH水平高于nCA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IVIG治疗前补体C3降低、LDH升高是川崎病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检测并动态追踪血清补体C3、LDH的浓度水平,可在病程早期预测川崎病合并CAL,为临床及时治疗、减少CAL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后期重点随访CAL情况.
- 左梦颖孙凌吕海涛严文华王波曹磊陈烨侯淼
- 关键词:川崎病冠脉损害
- 新生儿房性心动过速24例的临床诊治与转归
- 2019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新生儿科2011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24例新生儿AT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新生儿中,4例早产儿,20例足月儿,男20例,女4例,日龄2 h^28 d,中位日龄2 d.所有患儿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西地兰或地高辛治疗后,均能有效减少AT的发生.24例患儿随访示均能恢复窦性心律,部分患儿转律后有频发房性早搏发生,予美托洛尔或联合地高辛口服后能有效减少房性早搏,并于1岁左右明显好转.结论AT是新生儿期重要的心律失常,美托洛尔或联合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新生儿AT具有较好的疗效.新生儿AT可能是自限性疾病.
- 高春梅王波沈洁孙凌周万平严文华吕海涛陈烨
-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新生儿抗心律失常药物预后
- 全基因外显子测序技术探寻川崎病易感基因的研究
- 目的:拟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病例进行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在全外显子范围内探寻川崎病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并进一步探讨易感基因位点与并发冠状...
- 吴佳慧吕海涛孙凌黄洁钱为国周万平张建敏曹磊陈烨黎璇
- 关键词:川崎病易感基因
- 文献传递
- 2006-201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正>目的了解苏州地区2006-2010年川崎病(KD)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6-2010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KD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
- 孙凌吕海涛徐涵张建敏黄洁丁粤粤钱为国周万平曹磊陈烨严文华
- 关键词:川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文献传递
- 59例急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及随访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及治疗和随访分析,评估其在心肌炎的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9年7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内科的急性心肌炎患儿59例.分成暴发性心肌炎组37例,非暴发性心肌炎组2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预后;比较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MB质量(CK-MB mass)、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心电图、心脏超声和治疗情况.结果急性心肌炎病人cTnI阳性率57/58(98.3%),CK-MB mass阳性率37/41(90.2%),CK-MB阳性率11/15(73.3%),MYO阳性率25/52(48.1%),心电图异常53/59(89.8%),心脏彩超阳性率32/59(54.2%),暴发性心肌炎组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比较,病初cTnI更高,心功能不全更多及住院时间更长,但心电图阳性率、CK-MB mass、总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装临时起搏器8例,血滤2例,1例安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长期随访分析:1例失访,3例死亡,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持续存在,2例心脏仍较正常偏大,8例心功能不全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心肌炎病人心肌标志物阳性率cTnI>CK-MB mass>CK-MB>MYO,cTnI升高幅度较其他心肌标志物高,且在暴发性心肌炎中比非爆发性心肌炎更高,MYO在心肌炎中的敏感性低,不是心肌炎的理想指标.心电图对心肌炎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在暴发性心肌炎及非爆发性心肌炎中无差异.心功能不全起病的心肌炎预后相对较差,死亡率高,有部分最终转变为心肌炎后心肌病.
- 张建敏曹磊唐孕佳吕海涛孙凌侯淼陈烨王波
- 关键词:心肌炎CK-MBMASSCTNIMYO心脏彩超随访
- 川崎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
- 目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各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方法配对测定50例KD患儿(急性期50人、亚急性期47人、恢复期48人)及19例正常对照儿童、28例发热待查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
- 丁粤粤吕海涛徐秋琴王辉孙凌张建敏钱为国周万平曹磊陈烨豆吉娟黄洁严文华
- 关键词:川崎病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研究内皮功能障碍
- 文献传递
- 六个月龄以内婴儿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99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6个月龄以内婴儿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年龄组KD尤其是不完全KD患儿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6个月龄以内婴儿KD共99例,分为完全KD组及不完全KD组,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个月龄以内婴儿KD,以男孩多发,男女比例为1.75∶1,新生儿未见发病,2个月龄以内发病者少见(2.02%),2个月以上至6个月以内发病者多(97.98%)。完全KD 57例(57.58%),不完全KD 42例(42.42%)。婴儿KD主要临床表现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发热(100%)、眼球结合膜充血(86.87%)、皮疹(80.81%)、口唇充血皲裂(68.69%)、杨梅舌(59.60%)、手足蜕皮(59.60%)、手足硬肿(43.43%)、淋巴结肿大(34.34%),其他临床表现以卡疤改变较常见(47.47%)。实验室检查中低蛋白血症(62.77%)及无菌性脓尿(44.93%)发生率较高,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较高(34.34%)。两组KD病例在发病年龄及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组的临床表现出现频率较完全KD组均低,在实验室检查中,不完全KD组较完全KD组在血小板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龄以内婴儿KD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导致诊断治疗延迟,易累及冠状动脉,故应重视相关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异常对6个月龄以内婴儿KD尤其是不完全KD的确诊尤为重要。
- 陈烨曹磊丁粤粤徐秋琴孙凌徐明国吕海涛
- 关键词:婴儿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不完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 川崎病患儿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及意义初探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5月就诊的初发急性期KD患儿的临床资料。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DC亚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及CD1c^(+)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数量和比例及表面功能分子HLA-DR、CD86、CD40蛋白表达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KD组患儿32例,男19例、女13例,中位年龄37.0(22.3~58.5)月。对照组23例,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52.0(30.0~65.0)月。KD组患儿IVIG治疗前、治疗后的pDC、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CD1c^(+)mDC占外周血总DC比例高于治疗前;治疗前组pDC、CD1c^(+)mDC数量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pDC表面CD86、CD40表达以及CD1c^(+)mDC表面HLA-DR、CD8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KD患儿pDC和CD1c^(+)mDC数量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CD1c^(+)mDC细胞数量与血沉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KD患儿外周血循环中pDC和CD1c^(+)mDC存在数量不足及功能受损,pDC和CD1c^(+)mDC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过程。
- 王娜娜孟丽君张欠文张帆侯淼陈烨王波严文华吕海涛孙凌黄洁
- 关键词:川崎病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
- 儿童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7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小儿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5月收住的1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儿中,男9例,女8例,年龄为4月~15岁,平均年龄6.4岁。心率缓慢足共同的主要表现。病因:先天性7例,心肌炎6例,心内直视术后1例,封堵术后1例,胆心综合征1例,过敏性紫癜1例。先天性者,3例无明显症状,未予特殊处理,3例行永久起搏器治疗,随访结果良好,1例放弃起搏器,仍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后天性者进行对囚,保护心脏,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的治疗,4例可提高心率,6例行临时起搏器治疗。结论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转归主要取决于病因、病程和阻滞部位。药物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起搏器治疗。
- 陈烨吕海涛严文华孙凌曹磊张建敏
- 关键词:儿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