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琪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水文
  • 1篇低频
  • 1篇地波
  • 1篇地波雷达
  • 1篇上升流
  • 1篇生物硅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水文气象
  • 1篇水文特征
  • 1篇水文特征分析
  • 1篇频移
  • 1篇气象
  • 1篇舟山海域
  • 1篇相干函数
  • 1篇相关系数
  • 1篇斜压
  • 1篇流动特征
  • 1篇陆架
  • 1篇陆架锋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7篇陈琪
  • 3篇曹振轶
  • 3篇管卫兵
  • 2篇董如洲
  • 2篇梁楚进
  • 2篇董礼先
  • 1篇魏泉苗
  • 1篇侯一筠
  • 1篇罗忻
  • 1篇陈耕心
  • 1篇苏纪兰
  • 1篇张经
  • 1篇徐小弟
  • 1篇王惠群
  • 1篇鲁超
  • 1篇刘素美
  • 1篇任景玲
  • 1篇李建兵
  • 1篇鲍敏
  • 1篇杨昀

传媒

  • 4篇海洋学研究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2年福建沿海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的水文气象原因探讨被引量:11
2016年
本文利用ERA-Interim资料集、HYCOM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沿海各站点数据,通过分析比较2005、2011和2012年福建沿海春季(3—5月)气温、水温、风场、流场和降雨数据,探讨了2012年春季水文、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米氏凯伦藻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暴发的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极可能与初春水温偏低,晚春水温偏高,后期海水迅速升温有关:初春(3月)沿海水温偏低,抑制了东海原甲藻的前期孕育;晚春(5月)水温偏高,有利于各种藻类,特别是偏暖暴发的米氏凯伦藻的生长;3—5月海水过快的升温过程,使得米氏凯伦藻成为优势藻种。相对于气候态平均而言,2012年5月呈强北风特性,水体向岸堆积作用明显,有利于藻类在近岸的堆积聚集和种群密度的提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动力环境,促进了赤潮的暴发。此外,2012年1—4月的大降雨量可能为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化学环境。
邓华管卫兵曹振轶鲍敏陈琪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赤潮水文气象
舟山海域风暴潮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选择20个对舟山海域有较大影响的历史台风案例,开展定海站实测潮位数据的分析与归纳,总结得出20个台风中风暴潮过程增水最大值为5612号台风的207.1cm,风暴潮高潮位最大值为9711号台风的283.7cm。同时,在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型SELFE的基础上加入台风气压场和风场模块,建立了一个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模型,模拟表明定海站的斜压效应较为明显,非线性耦合作用相对较弱,但两潮耦合风暴潮增水结果仍优于风暴潮单因子增水结果,与实际增水更为接近。在此基础上,以一定间隔在5612号台风原路径南北两侧各设计了2条平行路径,分别模拟两潮耦合风暴潮增水,结果表明5612号台风参数沿其原路径偏南1个最大风速半径距离的S1路径运动时可模拟得到定海站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为243.9cm。最后,在S1路径下模拟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分别遭遇天文高、中、低潮位时的风暴潮高潮位,结果表明天文潮高潮时可得到可能最大风暴潮高潮位约为400cm,天文中潮时次之,而天文低潮时风暴潮高潮位最低。
杨昀王惠群管卫兵曹振轶陈琪
关键词:风暴潮斜压
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三维斜压非线性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在浙江沿岸特殊地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场、台湾暖流、潮流以及长江径流等可变因子,对春季浙江沿岸上升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春季存在上升流,且上升流以带状分布在浙江近岸海域,在渔山列岛附近(28.40°N,122.00°E)以及舟山群岛附近(30.70°N,122.60°-123.00°E)存在2个上升流中心。风、台湾暖流和潮动力是影响浙江沿岸春季上升流的重要因子,其中风和台湾暖流对浙江沿岸整条上升流带均有影响;潮动力仅对28.60°N纬度线以北至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以及2个上升流中心的强度存在影响;长江径流对2个上升流中心、舟山群岛及长江口附近的上升流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浙江沿岸海域流场的分析可以发现,舟山群岛附近底层各等深线上水体向岸运动的速度比周围海域的大,跨越底层各等深线向上涌升的趋势更明显,间接反映了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强度相对较强。对于舟山群岛附近的上升流而言,30m深度以浅的海域,科氏力、水平平流作用与垂直粘性力是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30m深度以深的海域,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科氏力与压强梯度力,此时水平平流作用和垂直粘性力对上升流的影响较弱。
倪婷婷管卫兵曹振轶陈琪
关键词:上升流
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悬浮颗粒态硅的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对冬季南海北部陆架锋区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articulate Biogenic Silica,PBSi)和成岩硅(Lithogenic Silica,L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悬浮颗粒态生物硅和成岩硅平均含量分别为0.59和8.93μmol/dm3。生物硅分布与水团关系密切:在营养盐充足的沿岸水生物硅含量高(1.0μmol/dm3);而在营养盐缺乏的陆架表层水生物硅含量低(0.23μmol/dm3);在两种水团过渡区生物硅含量居中(0.65μmol/dm3)并与溶解硅酸盐(Dissolved Silicate,DSi)成显著正相关(R=0.48,N=44,P=0.001,a=0.01)。此外锋面位置也直接影响生物硅的含量与分布。大部分调查海区被高温高盐低营养盐海水占据,因此导致了调查海区以低浓度的生物硅和成岩硅为特征,且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生物硅含量处于低值区。
鲁超刘素美任景玲陈琪罗忻李建兵张经
关键词:生物硅陆架锋南海北部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近底低频流动特征被引量:6
2004年
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在位于热带东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的东、西区各布放了一套深海锚系,对离底600m(mab)以内的近底层流动进行观测.对低通滤波后的流速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辟区近底层低频流动的时间尺度为25~120天,其中周期为51天左右的波动是低频振动的主要成分;地形对离底50m以内的低频流动有明显的影响;底层强化的剪切平流对低频波动的调制作用是产生层低流动垂向频移的动力机制。
梁楚进侯一筠陈琪董如洲董礼先
关键词:频移
杭州湾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根据杭州湾口区两台地波雷达5个半月观测的资料,对其中的3 189个有效观测时次的海流数据取样率(CSR)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台雷达波交叉观测的中心区域各测点的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高于外围区域,在中心区域海流数据取样率可达98%以上,向外围区域海流数据取样率逐渐平缓递减,到边缘区域海流数据取样率仅在20%以下;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有明显的日变化,白天海流数据取样率明显低于夜间;17时海流数据平均取样率达到最低值(约49%),然后很快上升,至02时达最高值(约74%),然后再缓慢下降至17时为止。同时在10时和20时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呈现两个相对低值点,可能与人们在这两个时段通讯繁忙所造成的干扰有一定的关系。海流流速对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也有较大影响,呈负相关,流速大时海流数据取样率比流速小时的要低,在海流数据取样率大于98%的中心区域,流速和海流数据取样率的相关系数小于-0.8,在海流数据取样率大于60%的区域,流速和海流数据取样率的相关系数小于-0.6,体现明显的相互关联。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和潮汐有着每日4次的良好相干,而似乎和风没有显著的关系。希望这些分析对地波雷达以后的推广使用能积累一些经验和参考意见。
董如洲魏泉苗徐小弟陈琪梁楚进
关键词:地波雷达相关系数相干函数
潍河口水文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根据1997年和1998年两次潍河河口水文调查资料分析了潍河河口的水文特征及建闸截流的影响.结果说明,潍河是一个M-2潮占主导地位的不规则半日潮弱潮河口.上游建闸截流使得河口5、6月份的水温降低而盐度增高,并减少了口门内重力环流的出现机率.
董礼先苏纪兰陈琪陈耕心
关键词:潮汐环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