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言

作品数:78 被引量:6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骨折
  • 21篇腰椎
  • 16篇手术
  • 15篇颈椎
  • 14篇脊柱
  • 12篇椎间盘
  • 12篇内固定
  • 12篇后路
  • 12篇脊髓
  • 11篇股骨
  • 9篇胸腰椎
  • 9篇疗效
  • 8篇椎间盘突出
  • 7篇胸腰椎骨折
  • 7篇腰椎骨折
  • 7篇手术治疗
  • 7篇椎弓
  • 7篇椎弓根
  • 7篇椎骨
  • 6篇诱发电位

机构

  • 5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9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石龙人...

作者

  • 78篇陈立言
  • 70篇李佛保
  • 33篇彭新生
  • 29篇万勇
  • 23篇廖威明
  • 16篇刘少喻
  • 14篇杨忠汉
  • 13篇陈裕光
  • 11篇龙厚清
  • 10篇潘滔
  • 8篇郑召民
  • 8篇万勇
  • 7篇何爱珊
  • 7篇陈柏龄
  • 7篇韩士英
  • 6篇刘世敬
  • 6篇梁春祥
  • 5篇盛璞义
  • 5篇韩国伟
  • 5篇徐栋梁

传媒

  • 13篇中国脊柱脊髓...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显微外科...
  • 4篇新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89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囊与Sky骨扩张器经皮后凸成形术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经皮后凸成形术与Sky骨扩张器经皮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 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7月应用KyphoX球囊与Sky骨扩张器共行经皮后凸成形术34例47个椎体。应用Sky骨...
郑召民邝冠明董智勇万勇彭新生陈立言李佛保廖威明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
文献传递
球囊与Sky骨扩张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Sky骨扩张器PKP的临床应用结果及优缺点。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应用KyphoX球囊与Sky骨扩张器共行PKY 39例56个椎体,其中Sky 骨扩张器PKP...
郑召民邝冠明董智勇李佛保万勇彭新生陈立言廖威明
文献传递
儿童颈椎肿瘤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颈椎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例颈椎肿瘤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骨母细胞瘤经手术切除,内固定重建,植骨融合,例1随访2年后复发,经再次后路单纯切除后随访2年无复发,例2随访2年无复发。例3为脊索瘤,行后路颈枕融合,前路经口肿瘤切除,术后予放疗,26月后复发。【结论】儿童颈椎良性肿瘤切除后效果良好,但恶性肿瘤手术难度大,易复发,预后差。
万勇梁堂钊郑召民彭新生陈立言刘少喻
关键词:儿童颈椎肿瘤预后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护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itic myelopathy, CSM )手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TES- MEP)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CSEP)联合监测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CSM手术中同时记录双侧胫前肌、足底躅短屈肌、鱼际肌的TES—MEP和双侧胫后神经和尺神经的CSEP共135例。根据TES—MEP、CSEP和联合监护结果与术后脊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比较,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TES—MEP、CSEP、联合监护的成功检出率分别为87.4%、97.8%和100%。因手术操作引起诱发电位阳性共9例占6.7%。TES—MEP、CSEP判断脊髓运动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100%和83.3%,而判断脊髓感觉功能的灵敏度分别为77.8%和100%;联合监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100%。结论联合监护的成功检出率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方法监护;手术操作引起诱发电位阳性的原因包括:前路椎管内的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隙高度和生理弯曲的椎间植骨块或钛网植骨、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后路电磨椎板开槽,以及后路转前路手术时引流管不通的血肿压迫等。
陈裕光彭新生郑召民万勇杨军林陈立言李佛保
关键词:联合监护
关节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其预防被引量:1
1989年
关节镜检查和手术被认为是较安全的新技术,美国在1983年底的大宗病例统计118,590例次膝关节镜术中,共有并发症930例次,总的发生率为0.8%。其中以关节积血(23.5%)、器械折断(16.7%)、血栓性静脉炎(14.7%)、术后感染(10.2%)和神经损伤(6.8%)为多见,约占并发症总数的72%(670/930)。另有6例腘动脉损伤。
徐锦森韩士英谢君鹤陈立言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关节积血皮肤麻木关节囊血栓性静脉炎
对称性可调节式椎弓根钻孔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被引量:22
2003年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面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钻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临床应用于21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患者,置入椎弓根钉84枚。结果:术后CT及X线片显示全部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准确,两侧椎弓根螺钉对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SSA及TSA。结论:该钻孔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可提高固定钉的安置质量。
陈永铵姚汉刚李佛保陈立言谢文伟吴立平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腰椎滑脱
多轴螺钉-棒系统颈椎后路固定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多轴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固定的疗效,探讨与其它内固定比较的优势. 方法: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44.2岁.陈旧性齿突骨折或齿突发育不良并C1-2脱位9例,颈椎及椎管肿瘤9例,脊髓型颈椎病并...
彭新生陈立言李佛保万勇廖威明
关键词:颈椎病椎弓根内固定系统
文献传递
膝关节前外侧旋转不稳定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慢性膝关节前外侧旋转不稳定采用前交叉韧带及外侧副韧带修复和半腱肌腱增强前交叉韧带及外侧副韧带术的外科技术和疗效。方法 :上述方法治疗 6例膝关节前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结果 :经随访 5~ 5 8个月 ,按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功能评分方法 ,优 2例、良 3例、尚可 1例。结论 :主张手术治疗 ,手术疗效满意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 :①早期手术 ;②术中尽量做到等长重建 ,缝合张力适中患膝位置正确 ;③外侧副韧带要同时修复 ;④术后正确的外固定及循序功能锻炼。
苏汝堃汤冠辉陈立言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外侧副韧带外科手术
后路器械矫正脊柱侧凸的疗效
2002年
目的 研究不同后路器械矫正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6 2例患者采用后路器械矫正脊柱侧凸 ,其中采用三维器械矫正 17例 ,术前额状面Cobb角 4 0°~ 10 5°,平均 6 4 8° ;一维或二维器械矫正4 5例 ,术前额状面Cobb角 4 5°~ 110° ,平均 70 1°。 2 8例严重脊椎侧凸患者加用全脊柱截骨。结果 三维器械矫正组术后Cobb角矫正至 5°~ 4 6° ,平均 36 4°,平均矫正率 5 6 2 % ;一维或二维器械矫正组术后Cobb角矫正至 10°~ 6 0° ,平均 35 3°,平均矫正率 5 0 3% ,与三维矫正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χ2=0 0 36 ,P >0 0 5 )。本组只有 1例出现可逆性神经根擦伤 ,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三维矫正组术后矫正角度丢失较少 ,而一维或二维矫正组角度丢失较多。结论 三维脊柱矫正器械矫正脊柱侧凸效果良好 ,术后矫正角度丢失较少 ;传统的哈氏棒及L棒技术因其价廉仍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但需注意角度丢失的问题。严重脊柱侧凸的矫正需行脊柱截骨术 。
何爱珊李佛保陈立言杨忠汉万勇
关键词:脊柱侧凸骨折内固定术术式
牵引与后路枕颈复位固定治疗寰椎枕骨化并颅底凹陷症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评价术前牵引加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枕颈复位固定治疗寰椎枕骨化合并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 ̄2006年2月共收治5例寰椎枕骨化合并颅底凹陷症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34.8岁。患者均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症状,JOA评分平均9.4分。颈髓延髓角平均109.4°。4例合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复位2 ̄4周,当寰枢前后脱位复位达50%及齿状突垂直复位达4mm后行多轴螺钉-棒系统枕颈复位固定。术后均给予硬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齿状突均有较好的复位,术后颈髓延髓角平均增加32.4°,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6个月,均固定满意并坚固融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JOA评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75.0%。结论:术前牵引加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枕颈复位固定是治疗寰椎枕骨化合并颅底凹陷症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彭新生潘滔陈立言李佛保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复位枕颈融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