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琰

作品数:15 被引量:142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芫花
  • 8篇甘草
  • 5篇学成
  • 5篇配伍禁忌
  • 5篇化学成分
  • 4篇毒性
  • 4篇十八反
  • 3篇配伍
  • 3篇芫花酯甲
  • 2篇代谢
  • 2篇睡莲
  • 2篇睡莲科
  • 2篇中药
  • 2篇中药配伍
  • 2篇中药配伍禁忌
  • 2篇芫花素
  • 2篇细胞
  • 2篇相互作用
  • 2篇莲属
  • 1篇大戟

机构

  • 15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陈艳琰
  • 13篇段金廒
  • 9篇唐于平
  • 7篇尚尔鑫
  • 6篇郭建明
  • 4篇钱叶飞
  • 4篇钱大玮
  • 3篇宿树兰
  • 3篇郭盛
  • 3篇陶伟伟
  • 3篇马宏跃
  • 3篇刘培
  • 2篇吴起成
  • 2篇张军峰
  • 2篇施洁瑕
  • 1篇姜玮
  • 1篇宋宏绣
  • 1篇周桂生
  • 1篇王梦
  • 1篇闫文丽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代谢组学探讨芫花酯甲对人肝细胞L02的毒性作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分析芫花酯甲抑制人肝细胞L02增殖的差异代谢物,并揭示其毒性机制。方法芫花酯甲0,2.5,5和10μmo.lL-1加入L02细胞孵育48 h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细胞代谢物;运用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模型区别对照组和芫花酯甲2.5,5和10μmo.l L-1作用L02后细胞代谢物的总体差异;计算各组细胞代谢物归一化后的峰面积与细胞毒性强度的相关系数,从而发现并鉴定芫花酯甲损伤L02细胞的差异标志物;采用DAVID数据库分析差异代谢标志物相关基因的信号通路。结果正常对照组及芫花酯甲2.5,5和10μmo.lL-1组间的L02细胞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共鉴定出5个细胞代谢物峰面积显著下调,与细胞毒性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3~-0.96;5个代谢物峰面积显著上调,与细胞毒性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72~0.99。代谢物包括磷脂类和脂肪酸类等,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脂肪酸氧化、花生四烯酸代谢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细胞凋亡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能够鉴定芫花酯甲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差异标志物及其信号通路。
施洁瑕马宏跃段金廒范欣生郭建明尚尔鑫唐于平陈艳琰钱叶飞
关键词:芫花酯甲肝细胞毒性作用串联质谱法
基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探讨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机制
通过研究芫花与甘草合煎液中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及其变化特点,揭示其"反"的可能特征与机制。以中药"十八反"中芫花/醋芫花-甘草多个不同配比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诺(UPLC-Q-TOF/MS)...
陈艳琰钱大玮尚尔鑫钱叶飞刘培宿树兰郭建明唐于平段金廒
关键词:芫花甘草配伍禁忌相互作用毒性
文献传递
基于千金子与甘草对肠道菌群/屏障系统的影响探讨其配伍禁忌机制被引量:15
2018年
该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发现的"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致毒增毒特点,以肠道及其菌群为研究对象,从肠道屏障功能、运动功能、肠道菌群结构稳态、肠道菌群代谢基因等角度,进一步拓展表征功效相似、基原相近、化学成分类型类同的中药千金子与甘草合用可能导致的毒副作用。结果显示千金子与甘草合用导致肠黏膜损伤标记物血清二胺氧化酶含量升高,并且使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发生异常改变,增加S24_7_ukn,Candidatus arthromitus等与内毒素合成、肠道免疫相关菌属的含量增加至对照组2倍左右,同时使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结构发生异常,提高芳香氨基酸降解功能和黏液降解功能相关基因含量,从而可能增强这些基因功能,继而增加肠源尿毒素等毒性物质的产生,引发或加重机体患病风险。该实验以肠道菌群作为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靶点,并将"药物-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毒性"应用于实验之中,为中药配伍禁忌提供了研究思路。
陶伟伟于金高陈艳琰肖东郭建明刘培段金廒
关键词: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千金子肠道菌群
莲须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莲须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层析和聚酰胺柱层析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1-癸醇(Ⅰ)...
陈艳琰唐于平段金廒郭盛吴起成尚尔鑫
关键词:睡莲科莲属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UPLC-QTOF/MS分析芫花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芫花提取物诱导人肝细胞L02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方法:选取人肝细胞L02作为体外实验模型,运用MTT法测定芫花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芫花提取物及与L02细胞亲和后胞内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芫花提取物对L02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48 h的IC50为(48.34±4.66)mg.L-1。通过UPLC-QTOF/MS鉴定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芹菜素、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主要有:芫花酯戊、genkwanine L、芫花酯丙、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庚、芫花酯乙、芫花酯己、芫花酯甲。在芫花提取物亲和的L02细胞中鉴定出3'-羟基芫花素、芫花素、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芫花酯戊、芫花烯、芫花酯丁、芫花酯乙、芫花酯甲。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芫花酯甲作用L02细胞48 h的IC50为(29.57±2.01)mg.L-1,黄酮类成分芫花素(0.1~100 mg.L-1)未发现对L02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结论:芫花提取物对人肝细胞L02具有细胞毒作用,其中二萜原酸酯类成分与细胞有明显的亲和作用,并具显著的细胞毒作用,是芫花提取物中主要的活性物质。
施洁瑕马宏跃段金廒尚尔鑫郭建明唐于平陈艳琰钱叶飞张军峰詹臻吉霞
关键词:芫花毒性芫花酯甲黄酮类芫花素
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
本论文研究工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藻戟遂芫俱战草”配伍关系与毒效表征的基础研究中部分研究内容。论文共分四个章节讨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陈艳琰
关键词:中药配伍禁忌芫花甘草
文献传递
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反药组合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从离体回肠运动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存在配伍禁忌的科学依据。方法制作大鼠离体回肠模型,以回肠收缩张力为指标,观察不同浓度的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的单煎液、合并液、合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影响。结果甘草单煎液呈现抑制回肠收缩作用,而大戟、甘遂、芫花各单煎液则表现为不同程度促进回肠收缩作用;甘草分别与大戟、甘遂、芫花合并给药后,可减弱后者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各合煎液促进回肠收缩的作用均弱于其单煎液,其中甘草-甘遂合煎液的作用弱于其合并液,而甘草-大戟合煎液与甘草-芫花合煎液强于其合并液。结论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合用后能显著抑制后者促进回肠收缩作用,从该角度探讨和揭示了甘草与具有峻下逐水功效的各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的作用特点与机制。
丁爱华华永庆段金廒陈艳琰宿树兰陶伟伟姜玮
关键词:十八反甘草大戟甘遂芫花离体回肠
基于甘草对醋芫花泻下逐水效应的影响探讨反药组合配伍禁忌机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醋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可能机制,以理解泻下逐水的原理。方法采用醋芫花粉末和甘草水提液,醋芫花剂量为0.12,0.18和0.24g·kg^-1,甘草剂量为0.2,0.4和0.8gg·kg^-1。,采用2因素4水平析因设计方案给小鼠分组并一次性ig给药,记录小鼠ig给药后0—4h内每小时每只小鼠的排尿量,同时记录每只小鼠首次排便时间和0~4h内排便次数及其粪便形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时间段小鼠排尿量和排便次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芫花0.12和0.18g·kg^-1单用具有明显的利尿泻下作用,以利尿作用较为显著,药后1~2h时段排尿量增加,比正常对照组增加45%(P〈0.01);甘草3个剂量单用未表现出促进或抑制利尿的作用。醋芫花0.12g·kg^-1与甘草配伍合用,与等剂量醋芫花0.12g·kg^-1单用组比较,药后1—2h内小鼠排尿量明显减少(P〈0.01),提示甘草可抑制醋芫花的利尿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芫花0.18g·kg^-1单用可显著增加小鼠的干便重量和排便次数(P〈0.01),与甘草配伍合用对小鼠排便量和排便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效剂量范围内,醋芫花与甘草反药组合可明显拮抗醋芫花的利尿作用,提示甘草“甘缓守中”的药性可减缓芜花“利水”的作用,这可能是芫花与甘草配伍禁忌的原因之一。
余果陈艳琰段金廒徐立陈夏娟宋宏绣王梦钱大玮
关键词:甘草药物配伍禁忌利尿
大黄不同功效的古今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40
2019年
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归纳大黄不同功效的古今用药规律。将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有大黄的7 226首古方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药智网中含有大黄的736条现代中成药处方信息分别进行筛选归纳,统计大黄在方剂中占比、制法、配伍药、功效及所治疾病科属,探究大黄制法用法与功效、疾病科属间的联系。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除生用内服、最常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外,大黄发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作用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现多酒炙内服,还用于儿科;"凉血解毒"时古代常贴膏外用或水煎液内服,现多醇提内服,还用于外科;"逐瘀通经"时古方中以酒煎液或酒送服为主,现今以水煎液内服为主,较多用于妇科;"利湿退黄"时古代常水煎液内服,而现代以酒煎液或水酒共煎液居多,还用于儿科。古方中大黄多与甘草配伍而现代与黄芩配伍较多,在"逐瘀通经"中配伍药古方以当归、肉桂、木香为主,现代以芍药和干漆为主。这些研究结果为大黄的临床精准使用与相关药物创制提供了参考。
陈嘉倩陈艳琰唐于平唐于平尚尔鑫周桂生
关键词:文本数据挖掘用药规律配伍用药
芫花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对芫花Daphne genkwa的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应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芫花,采用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以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芫花中共分离鉴定了23个化合物,其中神经酰胺类1个:(2S,3S,4R,8E)-2-[(2′R)-2′-羟基二十二烷酸酰胺]-十八烷-1,3,4-三醇(1);三萜类2个:木栓酮(2)、δ-香树酯酮(3);甾体类2个: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4)、7α-羟基谷甾醇(5);黄酮类12个:洋芹素-7,4′-二甲醚(6)、金合欢素(7)、芫花素(8)、芹菜素(9)、3′-羟基芫花素(10)、椴苷(11)、3,7-二甲氧基-5,4′-二羟基黄酮(12)、7-甲氧基-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13)、芫花素-4′-O-β-D-芸香糖苷(14)、芫花素-5-O-β-D-葡萄糖苷(15)、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16)、芫花素-5-O-β-D-茜黄樱草糖苷(17);苯丙素类3个:西瑞香素(18)、丁香树脂醇(19)、浙贝素(20);二芳基戊烷类2个:瑞香醇酮(21)、瑞香烯酮(22);叶绿素类1个:173-脱镁叶绿素乙酯(23)。结论化合物1~5、12~14、20~23为首次从芫花中分离得到,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神经酰胺类、三萜类、二芳基戊烷类和叶绿素类化合物。
陈艳琰段金廒唐于平郭盛
关键词:芫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