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7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德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浙江省德清县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索2016年浙江省德清县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为防控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采集外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救治无效死亡。患者年龄76岁,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前7天无活禽接触史,有农贸市场暴露史,虽然该农贸市场无活禽交易,但市场内杀白禽摊位处检出1份H7N9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污水标本。3名杀白禽摊主的活禽关养宰杀场所均有H7N9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检出。13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结论病例感染来源于受H7N9病毒污染的农贸市场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加强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规范禽类宰杀与销售。 陈剑杰 陈颖峰 董晓莲 解玉阳关键词:流行病学 湖州市德清县成年人群SARS-CoV-2灭活疫苗全程接种免疫效果的血清学评价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18岁成年人群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全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已完成2剂次SARS⁃CoV⁃2灭活疫苗全程接种的18岁及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接种疫苗种类以及2剂次接种时间等信息,采集研究对象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SARS⁃CoV⁃2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特异性抗体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接种了SARS⁃CoV⁃2灭活疫苗加强针人群的IgG抗体水平中位数高于完成2剂次全程接种人群,也高于只接种1剂次疫苗人群(P<0.05)。男性IgG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73(4.01~23.70)RU‧mL^(−1),低于女性[17.76(7.07~49.23)RU‧mL^(−1)](P<0.05)。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疫苗接种人群IgG抗体水平中位数为6.53(0.97~13.69)RU‧mL^(−1),低于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疫苗接种人群[17.29(8.54~43.73)RU‧mL^(−1)](P<0.05),也低于2种疫苗序贯接种人群[12.00(5.45~40.06)RU‧mL^(−1)](P<0.05)。距离第2剂次接种的间隔时间>6个月人群的IgG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73(3.83~23.63)RU‧mL^(−1),低于接种3~6个月人群[14.66(6.36~35.98)RU‧mL^(−1)](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比男性疫苗接种效果好(χ^(2)=16.464,P<0.05);18~45岁年龄组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更好(χ^(2)=7.158,P<0.05);接种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疫苗的人群效果更好(χ^(2)=49.637,P<0.05);距离第2剂次接种时间间隔>6个月的人群,疫苗接种效果下降(χ^(2)=8.447,P<0.05)。【结论】性别、年龄、疫苗种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免疫接种的效果,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全程接种SARS⁃CoV⁃2灭活疫苗后呈现较好的免疫原性,但在接种6个月以后会出现疫苗接种效果显著下降,应及时接种加强针,以保持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 毛传武 陈颖峰 张莉 解玉阳 董晓莲 蒋露芳 姜庆五关键词:免疫效果 1例联合疫苗接种后偶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5 2016年 预防接种是预防相应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手段,然而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和疫苗接种种类增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也相应增加,如果对发生的AEFI处理不当,将会伤及疫苗预防接种诸多方面[1]。本文介绍了1名儿童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Absorbed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Pertusis—Inac—tivatedPoliovirus--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Com--binedVaccine,DTaP—IPV.Hib)几天后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调查诊断情况,以及因家长质疑调查诊断结论而引发的对AEFI处理科学性的思考。 陈胜玉 董晓莲 陈颖峰 余运贤关键词:预防接种 联合疫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偶合症 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影响因素及60μg重组疫苗复种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影响因素,评价复种60μg重组乙肝疫苗对无应答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均为阴性的成人689人,在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初次常规免疫1个月后,对接种无应答(抗-HBs滴度<10.00 mIU/mL)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并于1个月后检测抗-HBs。结果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率为17.71%(122/68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1-12月免疫程序(OR=2.09,90% CI:1.37~3.19)和单项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OR=1.73,90% CI:1.16~2.59)是初次常规免疫无应答的危险因素。89名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达95.51%,抗-HBs几何平均滴度为585.39 mIU/mL。结论成人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的免疫应答,抗-HBc单阳者初次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低于抗-HBc阴性人群;无应答者复种1剂次60μg重组乙肝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陈胜玉 余运贤 王学才 董晓莲 唐智峰 陈颖峰 王晓丽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无应答 免疫效果 影响因素 新生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长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方法于1996年10月7日—1997年5月31日在德清县招募13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其中35人的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设为阳性组;100人的母亲HBs Ag阴性,设为阴性组。所有新生儿按0-1-6月的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分别于12月龄、13岁(2010年)和15岁(2012年)进行随访,并检测乙肝相关血清学指标,评估重组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结果 135名新生儿12月龄时随访到123人(91.11%),2010年随访到95人(70.37%),2012年随访到46人(34.07%),三次随访研究对象HBs 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组2010年发现3例乙肝核心抗体(HBc Ab)阳性,2012年无新增阳性;12月龄、2010年、2012年乙肝表面抗体(HBs Ab)阳性率分别为88.89%、81.48%和80.00%;12月龄HBs Ab水平与2010年和2012年的HBs Ab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阴性组未发现HBc Ab阳性者;12月龄、2010年、2012年HBs Ab阳性率分别为91.18%、54.41%和52.78%;12月龄HBs Ab水平与2010年、2012年的HBs Ab水平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校正母亲HBs Ag影响后,加强免疫与HBs Ab阳性率间不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重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3~15年内保护效果较好,普通人群不需要加强免疫;母亲未感染乙肝的新生儿完成基础免疫后,其青少年时期的HBs Ab水平与第12月龄时HBs Ab水平相关。 董晓莲 唐智峰 王学才 陈颖峰 陈胜玉 王晓丽 范建良 郑英杰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基因工程 新生儿 乙型肝炎抗体 2016-2020年浙江省某县12家基层医院门诊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2024年 目的 了解浙江省某县基层医院2016-2020年门诊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医院头孢类药物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平台抽取2016-2020年12家基层医院门诊处方记录,描述各年度头孢类用药情况,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头孢类用药的变化趋势,采用χ^(2)检验分析2016-2020头孢类药物处方结构在年龄、性别、用药原因和给药途径方面的变化。结果 2016-2020年,该县12家基层医院年均开具门诊处方163 527张,抗菌药物处方30 459张,抗菌药物年均使用率为19.03%。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β=-1.09,P <0.001)和用药频度占比(β=-4.81,P=0.012)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该县门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性变化。在头孢菌素类构成中,第1代头孢菌素类呈迅速下降趋势(β=-11 965.35,P=0.047),第2代头孢菌素类呈现上升趋势(β=4 041.92,P=0.003)并占据主要地位。其间,头孢呋辛酯和头孢克洛的用药频度稳居前3位。处方构成中,用药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60岁老年患者和口服给药比例均逐渐上升。结论 该县基层医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韩世宇 董晓莲 王莹莹 陈颖峰 王娜 严非 付朝伟关键词: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 门诊患者 用药频度 德清县2007年乙型肝炎监测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陈胜玉 朱建福 董晓莲 张一鸣 陈颖峰关键词:监测分析 乙型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监测工作 一起两校同源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调查 被引量:15 2013年 诺如病毒(norovirus,NV)为人类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es,HuCV),是引起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2]。浙江省近年来已有多起诺如病毒引起暴发疫情的报道[1,3-5],给全省带来了较大疾病负担。2012年11月23日,浙江省临安市浙江农林大学报告一起学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事件,次日,湖州市德清县高级中学也出现症状类似的暴发疫情,经实验室初步检测核实,均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经现场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蔡剑 陈恩富 丁华 孙昼 许向军 童卫胜 王学才 陈颖峰关键词:胃肠炎 疾病暴发流行 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后偶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被引量:5 2015年 2013年4月浙江省德清县某预防接种门诊报告1例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Absorbed 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Combined Vaccine,DTa P-IPV-Hib)后出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病例,经当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确定该病例与接种疫苗无因果关联, 陈颖峰 陈胜玉 董晓莲 王晓丽关键词:偶合症 德清县2004—2010年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7 2012年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高度聚集的场所,也是各种传染病疫情最容易发生和传播的场所[1]。了解德清县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本文对德清县2004--2010年在校学生传染病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徐海涛 陈颖峰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发病情况 托幼儿童 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