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艳丽

作品数:25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7篇心肌
  • 6篇心肌样细胞
  • 6篇肌样细胞
  • 6篇骨髓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教学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羊膜
  • 4篇缺损
  • 4篇缺损修复
  • 4篇脱细胞
  • 4篇脱细胞羊膜
  • 4篇小肠黏膜
  • 4篇小肠黏膜下层
  • 4篇解剖学
  • 4篇骨髓干细胞

机构

  • 2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河北经贸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4篇霍艳丽
  • 9篇马洁华
  • 7篇张辉
  • 7篇吕洋
  • 7篇王海萍
  • 6篇吴志刚
  • 5篇高辰玮
  • 5篇魏亚伟
  • 3篇杨正礼
  • 3篇王浩宇
  • 3篇张爱平
  • 2篇孙琳
  • 2篇刘博
  • 1篇李志鹏
  • 1篇张雷
  • 1篇祝生源
  • 1篇柏树令
  • 1篇任君旭
  • 1篇张江兰
  • 1篇王志祥

传媒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神经药理学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芪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思路被引量:6
2016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特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AD备受社会关注。目前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但其只局限于控制症状及延缓病情。细胞代替疗法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使得细胞移植研究成为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将BMSCs用于AD的治疗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黄芪是我国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近期研究表明,黄芪治疗AD有良好的效果,黄芪可以在体外诱导BMSCs分化成为神经细胞,而黄芪体内诱导BMSCs治疗AD的方法国内外未见报道。该文就AD的研究现状、BMSCs治疗AD以及黄芪治疗AD的研究现状做一系统的综述。
李鹏涛杨晓楠霍艳丽张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诱导分化
TGF-β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为探索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新方法,本实验采用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诱导剂,探讨其对BMSCs定向诱导的条件并鉴定诱导的有效性。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应...
吕洋王海萍吴志刚霍艳丽高辰玮
脱细胞羊膜与小肠黏膜下层促进大鼠皮肤缺损修复和血管形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脱细胞羊膜(HAM)与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大鼠皮肤缺损修复和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24只,在两侧背部各做1个直径为1.8c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HAM覆盖,B组SIS覆盖,C组纱布覆盖。在2周时处死动物取材,HE染色观察皮肤缺损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19和VEGF,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A组、B组愈合较好。C组愈合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B组K19、VEGF阳性细胞显著多于C组,其中A组最多;RT-PCR结果显示,A、B组比C组表达更多的VEGF mRNA其中A组最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M和SIS均能增加皮肤创面组织中K19阳性细胞数,上调VEGF mRNA的表达、增加VEGF的分泌,其中HAM具有更强的促进皮肤缺损修复和血管形成作用。
霍艳丽马洁华柏树令王军
关键词: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羊膜角蛋白19RT-PCR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心肌分化、修复梗死心肌的调控机制研究
王海萍张雷张辉吕洋任君旭史宝林王浩宇吴志刚霍艳丽张江兰张华
该课题鉴于经典诱导剂5aza的细胞毒性作用,对MSCs向心肌分化的诱导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从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和分子生物学(GATA-4、a-MHC和p38MAPK的检测)全面论证了...
关键词:
关键词:诱导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脱细胞羊膜与小肠黏膜下层对大鼠皮肤缺损修复中血管形成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脱细胞羊膜(HAM)与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大鼠皮肤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24只,在两侧背部各做1个直径为1.8cm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HAM覆盖,B组SIS覆盖,C组纱布覆盖。在2周时处死动物取材,HE染色观察皮肤缺损修复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RT-PCR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A组、B组愈合较好。C组愈合较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B组VEGF阳性细胞显著多于C组,其中A组最多;RT-PCR结果显示,A、B组比C组表达更多的VEGF mRNA,其中A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M和SIS均能上调皮肤创面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增加VEGF的分泌,其中HAM具有更强的促进皮肤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作用。
霍艳丽马洁华李志鹏孙琳王志祥张力张辉
关键词:肠黏膜脱细胞羊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不同浓度Wnt-1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Wnt-1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适浓度。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取第2代BMMSCs培养48h后进行定向诱导,根据Wnt-11终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ng/mL),B组(200ng/mL),C组(400ng/mL)和D组(空白对照组),诱导72h后更换为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4周,D组仅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进行鉴定。各组细胞培养至第4周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情况。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各组细胞在诱导后培养第1、2、4周时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及α-MHC的表达。结果 1原代BMMSCs于第2周形成集落,多呈梭形、星形,少数形状不规则。传代后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多为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2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的鉴定结果显示CD29、CD45、CD9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0.4%和99.5%。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A组、B组、C组细胞胞质均呈阳性表达Desmin、Connexin43和cTnI,而D组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B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诱导组细胞于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胞质内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及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BMMSCs经诱导后,常规培养第1周时各诱导组细胞均表达GATA-4及Nkx2.5基因,在第2周时表达减弱,在第4周时表达增强,就基因表达而言,三个诱导组相比较,B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α-MHC基因在诱导后常规培�
刘源王海萍吕洋王浩宇霍艳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
皮肤组织工程的新型种子细胞——脂肪干细胞(ADSCs)被引量:1
2012年
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具有抵御外界微生物入侵、代谢、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皮肤缺损的修复是外科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不仅需要创面及时和永久的覆盖而且要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外观.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自体皮移植、同种异体皮移植和异种皮移植,都存在着供区不足、免疫排斥和传播疾病等缺陷.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皮肤替代物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1].
马洁华霍艳丽罗静娜张辉
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脂肪干细胞种子细胞骨髓干细胞
数字人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在中药本科实验课开展情况研究
2019年
解剖学是医学院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名词烦琐,记忆困难。解剖学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有两种方式,包括考试课和考查课。其中,考查课的课时相对较少,实验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数字人是一套3D数字化人体解剖教学软件,如何将教学软件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在考查课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文章探讨了小组学习与数字人在实验课中的结合应用,为更好开展实验课教学提供思路。
霍艳丽赵宇马洁华魏亚伟宋文
关键词:数字人实验教学考查课
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目前研究者尝试使用各种细胞因子、中药单体和组织裂解液等诱导剂作用于其分化过程,用以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含有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对照组为普通培养基培养)72h,其后换用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4周。结果与结论:初分离的细胞经纯化培养后,显示CD29阳性、CD34阴性,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生长曲线显示各代细胞生长规律相近。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外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狭长,排列紧密、方向一致。分化后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TnI、C-TnT、desmin、α-sarcomericactin和P38MAPK。空白对照组则基本不表达以上蛋白。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以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心肌分化的一种新的有效诱导剂。
高辰玮王海萍吴志刚吕洋霍艳丽王浩宇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心肌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
慢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以往研究证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嗅鞘细胞单独应用均对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两者联合应用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目的:慢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①体外实验: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单独培养,模型组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单独培养,正常嗅鞘细胞共培养组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与正常嗅鞘细胞共培养,过表达嗅鞘细胞共培养组采用Transwell小室进行脊髓神经元细胞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过表达嗅鞘细胞共培养,后3组给予海仁藻酸建立神经元细胞损伤模型。共培养1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神经元细胞中BAX、BCL-2、Caspase3、CNTF的表达;②体内实验:实验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后3组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在损伤区上、下1 mm处各注射5μL嗅鞘细胞悬液或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过表达嗅鞘细胞悬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依照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培养基;③治疗后4周,采用BBB评分与爬网格实验评估大鼠运动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脊髓损伤的病理进展、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NTF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能显著抑制细胞损伤以及脊髓损伤(P<0.001);显著提高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P <0.01)以及显著降低凋亡相关分子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P <0.01);②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AX、BCL-2、Caspase3表达,降低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
马洁华张丹霍艳丽魏亚伟孙琳赵宇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细胞凋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