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燕凌
- 作品数:39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陕甘宁边区中共的宗教政策及经验
- 2015年
- 陕甘宁边区在施政纲领中明确提出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人士的宗教活动与风俗习惯,并为他们修建清真寺、教堂等,给予他们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陕甘宁边区党的宗教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体现了党审时度势、包容大度、合理鉴别、奖惩有别的政策特点,推进了边区宗教事业的发展,也为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靳燕凌
-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纪念的区别与启示
- 2016年
-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对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纪念。双方开展的纪念活动在内容、时间、主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差异。研究其主要区别,对于分析他们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能力,学习革命年代中共高超的舆论导向能力与水平,继承他们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为新时期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 靳燕凌王进
- 关键词:抗战时期辛亥革命纪念孙中山
- 陕甘宁边区农村党建的主要特点及经验启示被引量:2
- 2014年
- 陕甘宁边区农村党组织在中心任务、制度建设、队伍发展、文化改造、作风培养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包括: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村党组织的首要任务,制度建设是党组织健康发展的动力,及时进行党员的登记、提高党员的要求和标准是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发扬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扎根于农村并取得胜利的精神力量。
- 靳燕凌韩琳
- 关键词:农村党建党政关系群众路线
-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孙中山的纪念及特点
- 2015年
- 抗战时期,国民党每逢总理忌日或诞辰都要举行大型的祭奠活动,以表示对于孙中山的缅怀,也通过纪念活动,动员民众积极抗战及其拥护国民党的统治,不断重申:纪念孙中山先生,要拥护抗战领袖。国民党对孙中山纪念的基本特点体现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程序繁琐、礼仪隆重,注重国民精神动员。
- 靳燕凌
-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党
- 论延安时期中共辛亥革命纪念及其现实启示
- 2015年
- 延安时期,我党经常开展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既表达对于辛亥志士与孙中山的缅怀,也通过纪念活动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政策。所以,纪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舆论宣传的重要平台。研究延安时期我党开展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基本情况、特点,总结中共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经验及它所给予我们的现实启示。
- 靳燕凌
- 关键词:延安时期辛亥革命纪念思想政治教育
- 1950年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影响
- 2015年
- 1950年代是我党在建国后对少数民族政策的重要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项内容。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少数民族在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经历了重要的转变与发展。
- 靳燕凌
-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宗教政策
-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纪念活动比较
- 2016年
-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每年要举行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由于双方不同的政党背景、政治利益、经济条件及舆论导向能力,使纪念活动呈现不同特点。对此进行比较既能再现当时的真实情况,也能体现两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效果。
- 靳燕凌王进
- 关键词:抗战时期辛亥革命纪念国民党共产党
- 试论建国初期党的民族文化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被引量:1
- 2015年
- 建国初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极为落后,党和政府针对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包括:创办学校,发展教育;大量培养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创立和改革语言文字;保护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支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经过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 靳燕凌
- 关键词:建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
- 浅析长征时期党内新的领导核心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 2008年
- 长征时期,党内新的领导核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有成熟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党内新的领导核心的确立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变长征初期严峻形势的现实要求;同时,"左"倾阵营的分化是党内新的领导核心得以形成的内在条件,而失去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以及共产国际策略的改变则是新的领导核心形成的外在因素。
- 高凤林靳燕凌
- 关键词:长征中国共产党历史必然性
-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被引量:2
- 2021年
-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视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变革中的引领作用,是中国民主革命能够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举措。梳理建党百年以来我国农村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历史经验,对于理清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任务,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靳燕凌
- 关键词:农村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