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东燕

作品数:17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营养级
  • 7篇摄食
  • 6篇同位素
  • 6篇稳定同位素
  • 5篇营养
  • 5篇虾虎鱼
  • 4篇鱼类
  • 4篇摄食习性
  • 4篇习性
  • 3篇摄食生态
  • 3篇食物网
  • 3篇群落
  • 3篇
  • 2篇典范对应分析
  • 2篇营养结构
  • 2篇鱼类群落
  • 2篇渔业
  • 2篇生态特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食物组成

机构

  • 1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市海洋与...

作者

  • 17篇韩东燕
  • 12篇薛莹
  • 11篇麻秋云
  • 9篇任一平
  • 9篇纪毓鹏
  • 4篇张崇良
  • 3篇刘贺
  • 3篇徐宾铎
  • 2篇李世岩
  • 1篇孙远远
  • 1篇邢磊
  • 1篇王晶
  • 1篇焦燕
  • 1篇翟璐
  • 1篇傅道军

传媒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东南部近海脊腹褐虾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是山东近海众多鱼类的饵料生物,其分布与水深、海水底层温度等环境要素息息相关。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5和8月在山东南部近海4个航次获取的渔业资源及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山东南部近海脊腹褐虾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脊腹褐虾的分布与水深、海水底层温度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脊腹褐虾CPUE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全年平均CPUE为2.07 kg/h,春季为2.43 kg/h,夏季为2.47 kg/h,秋季为1.18 kg/h,冬季为2.19 kg/h。水深和海水底层温度对脊腹褐虾分布影响显著(p<0.01),脊腹褐虾CPUE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在水深80 m海域CPUE较高。海水底层温度为6~12℃时,脊腹褐虾CPUE与海水底层温度呈正相关,海水底层温度为12~20℃时呈负相关,最适宜海水底层温度约为12℃。
纪毓鹏李明坤韩东燕王晶张崇良任一平
关键词:水深
胶州湾主要虾虎鱼类摄食生态的研究
根据2011年2月、5月、8月和11月在胶州湾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对胶州湾主要虾虎鱼类的摄食生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摄食竞争、食物组成、摄食习性的时空变化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应用Shannon–...
韩东燕
关键词:摄食生态食物组成
文献传递
胶州湾12种饵料鱼类耳石大小与体长的关系被引量:10
2013年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旨在为深入研究高营养级鱼类的摄食生态和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12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回归系数b值在2.871—3.371,平均值为3.159±0.110(95%CL),b值最小的鱼种是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最大的是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经检验,Liza haematocheilus和箭鱼衔Callionymus sagitta的b值与3无显著差异(P<0.05),属等速生长;李氏鱼衔Callionymus richardsoni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的b值显著小于3(P<0.05),属负异速生长;其余8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P<0.05),为正异速生长。方差分析表明,12种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各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均极显著(P<0.01)。在所有48个回归方程中,有37个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大于0.8,拟合效果较好;有9个回归方程的R2值在0.7—0.8;其余2个回归方程的R2值小于0.7,拟合效果略差。其中,各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其R2值均接近于1。通过比较同种鱼类各个回归方程的R2值可知,在这12种饵料鱼类中,多数鱼种体长与耳石长度和宽度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体长与耳石半径的拟合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耳石的长度和宽度来推算饵料鱼类的体长等形态参数。另一方面,由于多数鱼类的耳石比较脆,尤其是耳石的两端更容易破损,因此与耳石长度相比,耳石宽度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麻秋云薛莹徐宾铎纪毓鹏陈学刚韩东燕孙远远
关键词:矢耳石体长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2
2014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分析方法等研究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并分析了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2纲10目31科46属,种类组成以暖温性和暖水鳚性鱼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方氏云(Pholis fang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胶州湾鱼类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D的季节变化范围为1.02-1.65,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36-1.73,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1-0.76。方差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的季节变化显著,而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无显著性季节变化。单因子相似性(ANOSIM)分析表明,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鳚方氏云、六丝钝尾虾虎鱼、细纹狮子鱼、斑鳀、赤鼻棱和皮氏叫姑鱼等是造成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分歧种。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影响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盐度和pH,其次是底质类型,条件效应分别为0.310、0.084、0.176和0.256。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胶州湾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胶州湾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翟璐韩东燕傅道军张崇良薛莹
关键词:鱼类群落生态多样性典范对应分析环境因子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构建胶州湾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
麻秋云韩东燕薛莹纪毓鹏任一平
关键词:食物网稳定同位素营养级
生态模型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随着人们对于海洋生态的认识逐渐深入,渔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BFM)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国际组织所接受。生态模型为EBFM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工具。与单鱼种评估模型相比,生态模型更多地考虑了系统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作用机制,栖息地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等,依此来反映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由于生态模型是多样化的,关注和涉及不同的目标对象、机制过程、模型结构和参数,本文按照生态模型所关注的生态层次和组分将其分为多物种模型、群落结构模型和生态系统模型3个类型,分析了各类模型的优劣点。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生态模型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领域,以管理策略评估为中心的应用方式,以及实践中模型选择和构建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探讨了生态模型中降低不确定性和提高预测能力的方法。
张崇良陈勇韩东燕邢磊邢磊
关键词:不确定性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胶州湾方氏云鳚的摄食习性被引量:5
2014年
根据2011年5月在胶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胶州湾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的食物组成、营养级和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方氏云鳚的δ15N 值范围是10.14‰~15.50‰,跨度为5.36‰,平均值为(12.83±1.10)‰;δ13C值范围是–21.52‰~–18.14‰,跨度为3.38‰,平均值为(–20.42±0.73)‰。方氏云鳚的饵料生物主要包括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海蜇虾(Latreutes anoplonyx)、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沙蚕、粒径大于900μm的浮游动物,其中以海蜇虾和粒径大于900μm的浮游动物为主,贡献率分别为47%~66%和35%~40%;其他饵料生物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沙蚕、疣背宽额虾、鹰爪虾和鲜明鼓虾,其贡献率分别为0%~15%、0%~5%、0%~5%、0%~2%。经Pearson 相关性检验发现,δ15N 与方氏云鳚的体长无显著相关(P〉0.05),而δ13C 与方氏云鳚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δ15N计算方氏云鳚各体长组的营养级范围为3.33~3.79,平均营养级为3.65±0.14,并不随着鱼体长的增加而升高。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方氏云鳚的食物组成和营养级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基础饵料生物的波动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基线生物、富集度以及样品数量和体长范围的不同也是导致方氏云鳚营养级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方氏云鳚在胶州湾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深入研究胶州湾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以及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基础资料。
李世岩韩东燕麻秋云薛莹纪毓鹏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摄食习性营养级
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摄食生态特征被引量:30
2013年
根据2011年2—11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共收集624尾六丝钝尾虾虎鱼样品进行胃含物分析,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余种,其中优势饵料生物有日本鼓虾、经氏壳蛞蝓和细螯虾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除在4个季节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主要摄食腹足类,夏季主要以鱼类为食,秋季主要摄食虾类,冬季摄食桡足类和端足类等小型甲壳生物的比例较高,这主要与胶州湾饵料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有关.随着体长的增长,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的桡足类逐渐转变为个体较大的经氏壳蛞蝓、绒毛细足蟹和日本鼓虾等,食物组成呈现出明显的体长变化.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温和盐度是影响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体长和pH.
韩东燕薛莹纪毓鹏麻秋云
关键词:摄食生态食物组成典范对应分析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被引量:5
2017年
普氏栉虾虎鱼属于小型暖温性底层鱼类,是胶州湾鱼类群落中的优势种之一,在胶州湾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基于胶州湾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样品,对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δ15N值范围为11.24‰~13.99‰,平均值为(12.70±0.70)‰,δ^(13_C值范围为-20.67‰^-18.46‰,平均值为(-19.08±0.36)‰;各体长组的营养级范围为3.49~3.76,平均营养级为(3.62±0.21),其δ^(15)N值和营养级与体长呈显著负相关,δ13C值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普氏栉虾虎鱼摄食的主要饵料生物类群为多毛类、虾类和软体动物,浮游动物和颗粒有机物(POM)的饵料贡献率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普氏栉虾虎鱼各体长组食物组成的相似性均在92%以上,相似性较高,说明其摄食习性随体长变化无明显差异.普氏栉虾虎鱼在胶州湾生态系统中属于中级消费者,其摄食各饵料生物类群比例的变化可能是其营养级与体长呈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
隋昊志韩东燕薛莹麻秋云徐宾铎任一平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级摄食习性
胶州湾5种虾虎鱼类的营养和空间生态位被引量:38
2013年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分析了胶州湾5种虾虎鱼类的食物组成、营养生态位宽度、空间生态位宽度及其重叠,通过计算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探讨了5种虾虎鱼类种间食物竞争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州湾的5种虾虎鱼均属底栖动物食性,其中斑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主要以虾类、多毛类和鱼类为食,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和钟馗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则主要摄食桡足类、钩虾、涟虫等小型底栖甲壳动物。在5种虾虎鱼中,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最高(2.65),纹缟虾虎鱼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最高(2.01),而红狼牙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最低(分别为1.26和0.97)。5种虾虎鱼之间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3~0.64之间,其中六丝钝尾虾虎鱼与钟馗虾虎鱼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64);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8~0.91之间,最高值出现在红狼牙虾虎鱼与钟馗虾虎鱼之间(0.91);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0.0032~0.3648之间,其中钟馗虾虎鱼与六丝钝尾虾虎鱼的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3648),因此最有可能出现激烈的食物竞争,其他鱼种之间则通过营养或空间生态位的分化而降低了种间竞争的程度。
韩东燕薛莹纪毓鹏徐宾铎刘贺麻秋云
关键词:营养生态位空间生态位食物竞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