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爱平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政府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行政
  • 7篇行政许可
  • 4篇法律
  • 4篇法治
  • 3篇行政法
  • 3篇行政许可制度
  • 3篇政法
  • 3篇宪法
  • 2篇行政法治
  • 2篇行政改革
  • 2篇行政许可法
  • 2篇权利
  • 2篇律制
  • 2篇法律制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伦理
  • 1篇信息披露
  • 1篇信用
  • 1篇行政法律
  • 1篇行政法律行为

机构

  • 13篇江苏省人民政...
  • 3篇苏州大学
  • 2篇江苏省政府

作者

  • 18篇顾爱平
  • 1篇王琪生

传媒

  • 3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学海
  • 2篇江海学刊
  • 1篇法学杂志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政治与法律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改革
  • 1篇法学论坛
  • 1篇唯实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探究
行政许可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都不可缺少的制度,但它又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中国的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是在改革要求与改革条件存在某种失衡的背景下启动的,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缺乏理性的制度设计和明晰...
顾爱平
关键词:行政许可法监督管理
文献传递
行政事实行为及其可诉性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不产生法律效果,但事实上可能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基于"无行政处分即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并囿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我国一直将可能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然而,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并且国内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增加判决类型以及建立行政事实行为的调解制度等方面构建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制度。
顾爱平
关键词:行政事实行为行政法律行为行政诉讼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及其引导与规范被引量:13
2010年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与内涵逐渐明晰起来,企业应当承担除营利目的以外的更多的社会责任的观念,对其正当性基础的阐释也越来越得到认同和普及。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具有法律强制约束力的社会责任、具有"软法"约束力的社会责任和只具有道德伦理约束力的企业社会责任。不同属性的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不同的手段加以约束和保障,既需要法律的强制规范,也需要各种"软法"以及社会道德伦理的规制,只有"软硬兼施",针对不同属性的社会责任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
顾爱平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软法道德伦理
论行政许可
2002年
顾爱平
关键词: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特许核准合法原则
行政许可制度解读被引量:2
2008年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认定其享有特定权利或自由所应具备的条件或标准的行政程序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程序性权力。行政许可除具有行政权的普遍功能外,还有一些不同于其他行政权的显著功能。和其他制度一样,行政许可也无法摆脱利弊共存的辩证规律。行政许可制度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受制于市场和社会机制的发育状况、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行政机关的施政理念。行政许可是一种"必要的恶"。中外行政许可制度发展的历史,都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中国必须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继续将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推向纵深。
顾爱平
关键词:行政许可
论宪法原则被引量:1
2003年
宪法原则是有关宪法现象的基础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真理或原理 ,是人们在立宪、行宪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根本准则 ,具有本源性、最高性、普适性、稳定性、抽象性、强行性等特征。宪法原则是价值问题也是事实问题 ,是宪法原则决定了宪法而不是相反。宪法原则不同于立宪的指导思想 ,也与基本国策有所区别。
顾爱平
关键词:宪法原则宪法基本原则宪法
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困境与对策被引量:24
2017年
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内容构成。我国目前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广度和深度还很有限,公众的弱势参与与立法机关的强势主导叠加,导致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水平和现状难以适应现代立法的根本要求。为了从源头上保护公众权益,弥补立法机关的立法能力不足,需要扩大公众有效参与地方立法,实现立法精英化与大众化的结合,促进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理性互动。
顾爱平
关键词:公众参与
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被引量:1
2009年
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作。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应当以《行政许可法》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行政以及行政法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从"国家行政"理念转向"公共行政"理念;从偏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从关注"权力"转向"权力与责任"并重;从依赖"强制"转向"强制和非强制"并重。
顾爱平
关键词:行政许可公共行政公平
法律手段的局限性及弥补途径被引量:2
1992年
近几年来,改革大潮迭起,改革者呼唤法律,然而笔者认为:法律并非万能. 一、法律手段的内在滞后性法律并不调整一切社会关系,而仅限于调整对实现国家调控社会生活有较大意义的、必须用国家强制力加以规范的那些社会关系.由于制订或认可一定的法律规范的过程总落后于社会关系本身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所以从总体上来看,法律手段的管理功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造成法律手段管理功能滞后性的原因:(1)认识滞后.国家权力机关从发觉这一社会关系到比较准确地认清它,要有一段时间间隔,这一间隔即认识的滞后.(2)判断滞后.国家认清了这一社会关系的基本性质后,便要对是否该由国家出面采取措施加以调节、何时出面干涉等作出判断。
顾爱平王琪生
关键词:法律手段法律规范管理功能法律部门滞后性改革者
宪法解释的方法论辩证——兼论社会学解释方法应当作为宪法解释的首选方法被引量:7
2010年
宪法文本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宪法解释方法重要性的现实基础。原意主义解释方法诉求制宪者的权威,但每个人无法回避的"历史前理解"使其难以厘清个人理解和制宪者意图的清晰界限;文本主义解释方法关注文本的通常含义,但其始终是以不致产生荒谬结果为前提的。社会对宪法解释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认同是衡量宪法解释方法优劣的首要标准。社会学解释方法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这是其成为宪法解释首选方法的内在缘由,同时,宪法的政治属性和最高性是决定社会学解释应当作为宪法解释首选方法的外在条件。社会学解释方法虽赋予释宪者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其是在遵循"法律解释共同体"的内部规则和解释传统的过程中作出的,故其结果并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顾爱平
关键词:宪法解释文本主义社会学解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