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马志新

马志新

作品数:43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资助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骨折
  • 9篇股骨
  • 6篇愈合
  • 6篇手术
  • 6篇缺损
  • 5篇腰椎
  • 5篇头坏死
  • 5篇髋部
  • 5篇髋部骨折
  • 5篇外科
  • 5篇坏死
  • 5篇骨头
  • 5篇骨头坏死
  • 5篇股骨头
  • 5篇股骨头坏死
  • 4篇动脉
  • 4篇特发性股骨头...
  • 4篇椎管
  • 4篇内固定
  • 4篇老年

机构

  • 39篇内蒙古医学院...
  • 6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内蒙古分析测...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43篇马志新
  • 13篇王润生
  • 10篇李晓东
  • 8篇刘晓民
  • 7篇李昶
  • 7篇白志刚
  • 7篇黄涛
  • 6篇任前贵
  • 4篇毕力夫
  • 4篇赵建民
  • 4篇白金柱
  • 4篇王爱国
  • 4篇栗平
  • 3篇肖宇龙
  • 3篇董清平
  • 3篇李恩超
  • 3篇王长海
  • 2篇阎金玉
  • 2篇郭军
  • 2篇李力

传媒

  • 12篇内蒙古医学杂...
  • 8篇内蒙古医学院...
  • 4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现代康复
  • 2篇内蒙古科技与...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医学会脊...
  • 1篇全国第二届生...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87
  • 1篇198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进展。方法:阅读、研究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3方面证实电磁场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任前贵马志新
关键词:电磁场促进愈合骨折愈合
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改进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观察其疗效并与夹板固定进行放射学比较。方法:10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经手法复位后,治疗组50例以改进缠绕式石膏条超腕掌关节固定,对照组50例以传统夹板固定。两组定期摄片复查直至骨折临床愈合,拆除外固定后指导功能锻炼,6mo后两组病人参照Cartland-Werl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放射学疗效按Lidstrom分级法比较。结果:腕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平均4.0±2.5分,优15例,良26例,可9例,优良率为82%;对照组平均6.0±4.1分,优12例,良21例,可17例,优良率为66%。放射学评级,治疗组:Ⅰ级35例,Ⅱ级11例,Ⅲ级4例;对照组:Ⅰ级23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结论:改进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传统夹板为好。
任前贵马志新
关键词:桡骨骨折石膏固定临床对照试验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密度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为筛选老年髋部骨折相对高危人群提供理论依据,从而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防止骨折的发生。方法按年龄配比,对15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156例非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体质判定标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并对其腰椎的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按照中医体质分型,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的构成比高于正常人群,分别为21.15%,14.74%,15.39%,16.03%,16.67%。髋部骨折患者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结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是呼和浩特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中医体质类型与骨密度关系密切。
王长海栗平马志新毕力夫
关键词:髋部骨折中医体质类型骨密度
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足踝部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 :新鲜成人下肢标本 2 0侧 ,对胫后动脉及其踝上皮支进行解剖测量 ;临床应用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治疗足踝部创面 2 4例。结果 :在内踝上方 6.83± 1 .1 4cm处有一较粗大皮支 ,口径 0 .95± 0 .1 5 mm,出现率 89% ,作者称其为胫后动脉踝上皮支 ,以此皮支作为血管蒂设计了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 ,临床应用 2 4例全部成活 ,皮瓣的近侧切取范围已达膝关节间隙 ,皮瓣的覆盖范围最远端已达外踝前下方。结论 :胫后动脉踝上皮支皮瓣不切断胫后动脉 。
李昶白志刚王润生王爱国马志新
关键词:小腿胫后动脉外科皮瓣
习惯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30例
1995年
习惯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30例赵建民,马志新,邵斌(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习惯性髌骨脱位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我院自1986年共收治30例共37个膝关节,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0例,男14例,女16例。左侧13例,右侧10例,双侧7例。共37个膝...
赵建民马志新邵斌
关键词:髌骨关节脱位外科手术
自体骨膜延迟游离移植修复成年后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年龄对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 ,探讨延迟游离移植能否提高成年后骨膜修复软骨能力。方法 :选中国白兔 ,成年兔 2 0只 ,幼兔 10只 ,分 3组。A组 :成年兔左膝骨膜直接游离移植组 ;B组 :成年兔右膝骨膜延迟游离移植组 ;C组 :幼兔骨膜直接游离移植组 ,取骨膜或骨膜新生组织、行光镜、电镜组织学观察比较。结果 :移植前B、C组骨膜厚度、细胞计数及细胞活跃程度均优于A组 (均为P <0 .0 1) ,移植后 12周 3组关节软骨缺损获得不同程度修复 ,C组优于A组 (P <0 .0 1)及B组 (P <0 .0 5 ) ,B组优于A组 (P <0 .0 1)。结论 :自体骨膜局部剥离、原位激活 ,体内培养、延迟游离移植可提高成年骨膜成软骨能力 。
白金柱刘晓民王润生李力李文琪黄涛马志新其木格
关键词:骨膜移植成年软骨缺损
呼和浩特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回顾性研究(附1071例病例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六所三级医院因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的老年患者1071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特征及4年发生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女性发生例数明显多于男性,70至89岁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发年龄,呼和浩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地区特点。结论应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加强本地区人群髋部骨折,尤其跌倒和骨质疏松的预防工作。
王长海马志新毕力夫
关键词:骨质疏松髋部骨折
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理的研究
1998年
本文随机测定了60例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60名健康人的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发现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中GSH-PX活性降低(P<0.001),血清Lpo含量则明显升高(P<0.001),提示: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参与特发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
王润生黄涛刘晓民马志新董清平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氧自由基
四肢外伤性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李昶白志刚王润生温树正马志新李力王爱国梁岚韩晓丽
该课题“四肢外伤性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以基础的组织瓣显微解剖研究为起点,采集了2000余个微血管解剖数据,科学地阐明了12种组织瓣的微血管结构。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和“优化选择”的原则,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
关键词:外伤显微外科
实验性松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实验性松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探讨实验性松质骨缺损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用中国家兔60只,在其双侧股骨髁造成一直径6.0mm、深12.0mm之孔洞状骨缺损。将左侧作为实验侧,右侧作为对照侧。4周后,对实验侧采用自制微型剥离器插入骨缺损处做反复切割,以造成二次创伤模型。于经皮骨折端二次创伤术后1d(总4周+1d)、1周、2周、4周、8周各处死6只实验兔,行X线片检查后,于双侧骨缺损区取材。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实验侧松质骨缺损多在12周时得以修复,而未经二次创伤处理的对照侧松质骨缺损则不能自行修复;VEGF和TGF-β1的局部表达贯穿于松质骨修复的全过程,但经二次创伤处理,实验侧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且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二次创伤可以促进松质骨缺损的修复和内源性VEGF和TGF-β1在骨缺损局部的表达,而VEGF和TGF-β1表达增强可能是其促进松质骨缺损修复的重要因素。
王长海栗平李晓东马志新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松质骨缺损骨修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