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莉莉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衢化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凝
  • 2篇电凝电切
  • 2篇电切
  • 2篇息肉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电凝电切术
  • 1篇电凝术
  • 1篇电切术
  • 1篇阳性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阳...
  • 1篇造影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水平
  • 1篇食管
  • 1篇食管裂孔
  • 1篇食管裂孔疝
  • 1篇食管造影

机构

  • 5篇浙江衢化医院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马莉莉
  • 3篇林海
  • 3篇李淑德
  • 2篇毛建生
  • 2篇何晓燕
  • 2篇何雪云
  • 1篇李兆申
  • 1篇杜奕奇
  • 1篇陈永明
  • 1篇刘华
  • 1篇邹晓平
  • 1篇姜新华
  • 1篇何小燕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肠道气囊肿病2例临床分析
2006年
林海马莉莉李淑德
关键词:文献复习诊治水平INT浆膜下误漏诊
食管裂孔疝合并食管下段腔内桥状息肉形成一例
2005年
林海马莉莉李淑德邹晓平李兆申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并发症食管造影
大肠息肉220例高频电凝电切分析
2004年
何雪云黄小刚蒋顺录马莉莉何晓燕
关键词: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
幽门螺杆菌阳性与消化性溃疡患者IL-8、IL-10、IL-12及NF-κB表达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黏膜IL-8、IL-10、IL-12及NF-κB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68例H.pylori阳性和46例H.pylori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胃黏膜IL-8、IL-10、IL-12及NF-κB mRNA含量,H.pylori阳性患者清除H.pylori后复查。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L-8、IL-10、IL-12与NF-κB在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结果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IL-8I、L-12及NF-κBmRNA含量较H.pylori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00);H.pylori阳性患者清除H.pylori后胃黏膜IL-8、IL-12及NF-κB mRNA含量降低(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ylori阳性组较H.pylori阴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IL-8、IL-12、NF-κB表达明显增强(P均<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以诱导胃黏膜合成和释放IL-8、IL-12及NF-κB,它们是引起PU炎症以及进一步病理损害的重要因子。
林海杜奕奇李淑德姜新华何小燕毛建生马莉莉陈永明何雪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IL-8IL-10IL-12NF-ΚB
埃索美拉唑干预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预防胃息肉电凝电切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钠20 mg,于治疗后次日开始每日1次晨起口服;B组50例,给予白眉蛇毒凝血酶2 ku,于治疗后开始每日1次静脉注射。比较两组腹痛情况及治疗部位创面愈合程度、出血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疼痛消失平均天数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P<0.01)。A组术后无1例解黑便,B组术后有5例解黑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创面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在治疗胃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疼痛及预防出血、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毛建生何雪云刘华马莉莉何晓燕
关键词:电凝术手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