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新

作品数:655 被引量:2,207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7篇会议论文
  • 30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4篇医药卫生
  • 4篇建筑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58篇前列腺
  • 192篇前列腺癌
  • 192篇腺癌
  • 192篇腹腔
  • 189篇腹腔镜
  • 94篇前列腺癌根治
  • 90篇前列腺癌根治...
  • 78篇肿瘤
  • 74篇膀胱
  • 70篇切除
  • 66篇尿管
  • 64篇输尿管
  • 61篇手术
  • 61篇术后
  • 60篇切除术
  • 50篇尿道
  • 49篇腹腔镜前列腺...
  • 46篇细胞
  • 42篇结石
  • 38篇疗效

机构

  • 619篇中山大学附属...
  • 28篇中山大学
  • 26篇中山医科大学...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佛山市第一人...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广东省中山市...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南华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55篇高新
  • 231篇邱剑光
  • 195篇庞俊
  • 172篇司徒杰
  • 167篇肖恒军
  • 166篇温星桥
  • 152篇周祥福
  • 112篇蔡育彬
  • 111篇刘小彭
  • 111篇黄文涛
  • 77篇张浩
  • 76篇罗云
  • 76篇张炎
  • 71篇胡成
  • 70篇李辽源
  • 70篇王德娟
  • 67篇湛海伦
  • 66篇陈征
  • 65篇方友强
  • 65篇狄金明

传媒

  • 97篇中华腔镜泌尿...
  • 69篇2013年广...
  • 30篇中华泌尿外科...
  • 19篇中国内镜杂志
  • 15篇GTAUF2...
  • 14篇临床泌尿外科...
  • 14篇中山大学学报...
  • 13篇新医学
  • 8篇中华男科学杂...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男科学杂...
  • 5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2篇2017
  • 116篇2016
  • 50篇2015
  • 22篇2014
  • 97篇2013
  • 19篇2012
  • 27篇2011
  • 27篇2010
  • 26篇2009
  • 57篇2008
  • 65篇2007
  • 28篇2006
  • 32篇2005
  • 11篇2004
6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尿道括约肌阴茎支撑体序贯植入术治疗男性尿失禁合并勃起功能障碍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男性重度尿失禁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如果保守疗法无效,较为通行的治疗方式是先手术植入人工尿道括约肌,半年后再植入阴茎支撑体.近年也有一些学者采用同期植入的方法,认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有增加.2011年12月28日,我们实...
张炎张浩司徒杰贺情情杨晓健肖恒军刘小彭高新
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急诊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9~47岁,平均28岁。病程6~24h 9例,24~72h 2例,1例持续168h。阴...
肖恒军张炎张滨陈俊刘小彭张浩周祥福高新
关键词:阴茎异常勃起
文献传递
腹腔镜下囊肿去顶术治疗多囊肾(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的12例ADPKD患者行腹腔镜下囊肿去顶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期同时行双肾去顶减压术3例,分...
蔡育彬高新邱剑光周祥福司徒杰温星桥湛海伦
文献传递
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肾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肾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我院于肾脏手术后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肉眼血尿患者共14例。均经肾动脉造影证实为医源性肾动脉损伤,其中继发于经皮肾镜取石术11例,继发于肾穿刺活检术、肾贯穿伤缝合修补术、输尿管镜检查并双J管置放术各1例。血尿出现距手术操作时间为3~346d(中位时间8d)。肾动脉造影检查后均行经导管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弹簧圈、正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CA)、聚乙烯醇(PVA)颗粒、无水乙醇。术后随访10~49个月。结果病变位于肾脏上极4例,下极10例。肾动脉造影表现为肾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静脉瘘6例,肾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7例。栓塞后肾动脉造影显示病变均达到完全性栓塞,术后2~12d肉眼血尿消失。随访期间,1例右肾下极动静脉瘘栓塞后13个月因术侧肾区钝性外伤再次出现血尿,经造影证实原动静脉瘘未见复发,但右肾下极发现由另一叶间动脉供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再次使用弹簧圈栓塞,随访14个月未见血尿复发。其余13例随访10~49个月未见血尿复发。本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肾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是医源性肾动脉损伤的主要类型,应用弹簧圈行肾动脉节段性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黄文薮朱康顺张建生孟晓春周祥福高新姜在波黄明声钱结胜单鸿
关键词:肾动脉动静脉瘘血管造影术栓塞
人前列腺增生症中CDKN2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 (BPH)与CDKN2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 甲基化检测法检测 38例BPH中CDKN2基因α、β型外显子 1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38例BPH标本中 16例 (4 2 1% )有CDKN2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 ,甲基化序列主要为CmCGG和CCmCGGG。【结论】CDKN2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是其在BPH中的主要失活机制 ,参与BPH的发生发展。
邱启裕高新梅骅Lilly Zhang姚学军
关键词:甲基化失活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肾上腺病损切除术中的应用(附手术录像)
温星桥高新黄文涛刘小彭肖恒军严彬元王喻胡成罗云
生育酚结合蛋白通过磷酸肌醇3激酶途径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生育酚结合蛋白(TAP)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调节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生长试验(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体外集落形成试验测定各细胞的致癌能力,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细胞内维生素E的浓度,利用基因转染、基因沉默、免疫印迹、Northern blot,RT-PCR、荧光定量PCR、免疫沉淀等方法研究TAP对前列腺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机制。【结果】TAP mRNA水平在前列腺癌细胞LNCaP、PC-3、DU-145、CWR22R中均较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低。TAP可促进癌细胞保留维生素E并增强其抗前列腺癌增殖的效应。无维生素E作用下,转染TAP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DU-145的生长,第6天细胞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35.8%与42.4%;LNCaP细胞克隆形成率下降54.3%(P<0.05)。利用siRNA在良性前列腺细胞HPr-1中沉默TAP基因,培养9d后,细胞数比对照组增加124.3%(P<0.01)。TAP通过抑制磷酸肌醇PI3激酶信号,而非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或雄激素受体信号发挥作用。免疫沉淀实验表明TAP通过抑制PI3K的亚单位p110与p85的相互作用,进而干扰PI3K-Ak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Akt的活性可削弱TAP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结论】TAP不仅能促进前列腺癌细胞摄取和增强维生素E的抗前列腺癌效应,还可通过非维生素E途径发挥作用,可能是防治前列腺癌的有价值的分子靶点。
温星桥李小娟罗云王林周祥福蔡育彬温机灵高新
关键词:磷酸肌醇3激酶
沙培林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沙培林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在预防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3例初发膀胱癌患者,根据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为沙培林组(35例,沙培林膀胱灌注)和丝裂霉素组(28例,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随访观察两组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0.5、1、2年肿瘤复发率(5.71%VS 3.57%、8.57%VS 7.14%、14.29%VS 2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培林组尿频、尿急、尿痛发生率14.29%、8.57%、8.57%低于丝裂霉素组46.43%、32.14%、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肉眼血尿、发热发生率(5.71%VS 10.71%、11.43%VS 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培林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均能较满意地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沙培林较少引起下尿路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狄金明吴杰英罗云方友强刘小彭邱剑光周祥福高新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灌注丝裂霉素
一种PSCA特异性结合的近红外探针GGa-ICG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SCA特异性结合的近红外探针GGa‑ICG的合成方法,具体的说,本发明基于前列腺癌细胞系分离并鉴定出与PSCA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将其与近红外荧光染料连接,从而获得一种与PSCA特异性结合的近红外探...
高新
尿道尖锐湿疣膀胱尿道镜下电切术被引量:1
2000年
蔡育彬高新邱剑光柯良松
关键词:膀胱尿道镜尿道尖锐湿疣电切术
共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