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亮
-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乳腺手术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讨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肋间神经阻滞在乳腺手术中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20例实施乳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0.745%甲磺酸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C组1%利多卡因局麻;观察对比三个组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指标、术后VAS评分。结果 A组和B组相比于C组的镇痛效果好,术中的生命体征指标较为稳定,术后VAS评分较好。B组相比A组乳腺肋间神经的阻滞效果得以增强。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乳腺手术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高金亮
-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乳腺手术
- 甲状腺手术联合碘131对甲状腺癌吞咽功能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甲状腺手术联合碘131对甲状腺癌患者吞咽功能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4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8)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n=42)患者给予碘13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唾液腺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FSS评分均有所升高,WST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唾液腺-腮腺及颌下腺的MAR、M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联合应用甲状腺手术及碘131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在不影响患者吞咽功能的情况下,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但会对患者的唾液腺功能产生一定损伤。
- 刘志生李伟汉高金亮孙阳
- 关键词:碘131甲状腺癌吞咽功能唾液腺功能
- 术前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对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究术前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对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0例,术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前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对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前CK-19、Galectin-3水平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转移类型、腺外侵犯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灶数无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CK-19水平与肿瘤直径、转移类型、腺外侵犯相关(P<0.05),术前血清Galectin-3水平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转移类型、腺外侵犯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与单一血清指标比较,术前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联合预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AUC可达到0.878,灵敏度为0.765,特异度为0.862,95%CI为0.810~0.947,P<0.001。结论 术前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刘志生高金亮张露孙阳汪操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CK-19GALECTIN-3
- TAC与TP方案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TAC方案(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吡柔比星)与T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TP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TAC方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3年内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年内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3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TAC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3年内复发转移率和死亡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高金亮赵楠张浩李伟汉陈琛翟晓建
- 关键词:TAC方案TP方案三阴性乳腺癌
- 乳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骨桥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8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83例女性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OPN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OPN表达,对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OPN水平及肿瘤组织中OPN表达进行比较,分析血清OPN水平和乳腺癌组织中OPN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OPN水平分别为(96.47±24.64)、(31.58±6.19)μg·L^-1,乳腺癌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t=23.008,P<0.05)。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4%(43/58)、19.28%(16/83),乳腺癌患者OP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χ^2=42.226,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OPN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无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OPN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OPN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血清中OPN水平可为乳腺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高金亮赵楠张浩李伟汉陈琛郭满
- 关键词:乳腺癌骨桥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现阶段乳腺癌疾病的治疗被引量:1
- 2014年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显著提高。外科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显著。纵观乳腺癌的现状,纵观乳腺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保乳手术'的推广与深化,强调影像学技术与外科活检技术的结合及探索乳腺癌治疗性的微创手术;也强调乳腺外科与其他学科的互相补充和融合,注重综合治疗理念。
- 高金亮
-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创伤保乳治疗乳房重建
- 不同术式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疗效与指标观察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对比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疗效及指标,以明确最佳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法,将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同期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两组手术疗效,调查两组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7.9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95. 35%,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7.67%,对照组为79.07%,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切口外观的满意度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且具有手术创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优势;患者对手术创口美观性的满意度更高。
- 高金亮赵楠张浩陈琛崔可飞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切除术小切口不同术式
- 康复新液与三苯氧胺联合治疗乳头凹陷浆细胞乳腺炎导管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与三苯氧胺联合治疗乳头凹陷浆细胞乳腺炎导管瘘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预后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乳头凹陷浆细胞乳腺炎导管瘘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10 mL,tid)与三苯氧胺(10 mg,bid)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瘘口停止渗液时间、瘘口完全闭合时间、治疗前后乳房疼痛和瘘管局部皮肤评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瘘口停止渗液时间和完全闭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瘘管局部皮肤评分及血清CRP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手术和复发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新液与三苯氧胺联合治疗乳头凹陷浆细胞乳腺炎导管瘘的疗效显著,可使病灶在较短时间内好转,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 高金亮赵楠张浩李伟汉
- 关键词:康复新液三苯氧胺乳腺炎
- 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术后放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q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CR)、客观缓解(RR)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金亮赵楠张浩李伟汉陈琛郭满
-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乳腺癌放疗细胞免疫功能
- 一种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腺术后马甲式可加压止血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调节支撑框包括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两个后部支撑调节板以及两个前部支撑调节板之间均通过水平调节连接座相连接,位于两个水平调节连接座一侧的后部支撑...
- 张浩张朕陈琛高金亮王哲刘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