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金属硫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1997年
- 试图了解金属硫蛋白(MT)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37例良性乳腺病变的切除标本和有随访结果的140例乳腺癌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用石蜡包埋的切片作M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MT在良、恶性乳腺病变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01)。M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随组织学级别的升高而升高。MT在肿瘤中的超表达与预后差相关,也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MT在肿瘤中的表达与手术时腋下淋巴结有无转移无相关性,但在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伴MT阳性表达者死亡率高于MT阴性表达者。结论MT染色可作为一项新的估计乳腺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 蒋树娟仲兰荪魏英
-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预后乳腺癌
- 应用RNA原位核酸杂交检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ER mRNA、PR mRNA表达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制备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 ,检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雌激素受体 (ER) m RNA、孕激素受体(PR) m RNA表达。方法 应用 RNA原位核酸杂交 (RISH)和免疫组化 (IHC)检测技术。结果 (1) 2 78例乳腺癌石蜡切片 ER m RNA、 PR m RNA阳性率分别为 6 7.3%和 6 1.5 % ,阴性率分别为 32 .7%和 38.5 %。 ER m RNA、 PR m RNA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 5 4.3%和 2 5 .6 % ,ER m RNA阳性 PR m RNA阴性或 ER m RNA阴性 PR m RNA阳性率为 2 0 .1%。 (2 )RISH法的 ER m RNA、 PR m RNA阳性率分别为 6 7.3%和 6 1.5 %均高于 IHC法 ER、 PR的 48.9%和 41.2 % (P均 <0 .0 1)。 (3) ER m RNA与 ER、 PR m RNA与 PR的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77%和 75 .9%。 (4 )杂交信号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分布可分为 ,柱状上皮的胞质的上下方、胞质内均匀或近胞膜、核周偏位和核内外分布。 (5 ) ER m RNA与 ER、 PR m RNA阳性率与组织学级别有关 , 级组中 ER m RNA的阳性率为 83.5 %分别高于 组中 6 2 .4%和 组中 5 4.5 % (P<0 .0 1) , 、 级组中 PR m RNA的阳性率为 6 6 .7%、 6 7.3% ,均高于 组中 5 0 .6 % (P<0 .0 5 )。结论 地高辛标记的 ER、 PR寡核苷酸探针和 RISH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ER m RNA和 PR m RNA的分子?
- 陆良勇黄伟达刘尚廉杨广才陈成伟李晓燕蒋树娟魏英
- 关键词:乳腺癌石蜡切片孕激素受体ERPR寡核苷酸探针
- 酸处理后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增殖型和分化型细胞的区别染色被引量:3
- 1991年
- 0.12N HCl酸解后,再经甲基绿一派洛宁染色可以区别增殖型细胞和分亿型细胞,前者细胞核为绿色,后者紫红色,此法不须特殊仪器设备,试剂易得,是一个可为基层单位应用的组织化学方法。
- 魏英蒋树娟杜心垿
- 关键词:染色法
- 乳腺癌组织中ER mRNA和PR mRNA阳性表达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探索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mRNA、孕激素受体(PR)mRNA阳性表达的临床和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RNA原位核酸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278例乳腺癌中ERmRNA和PRmRNA阳性率与临床各因素、阳性和阴性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生存组中ERmRNA和PR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2.8%和73.8%,死亡组阳性率分别为55.2%和34.5%(P<0.01);(2)淋巴结无癌转移组ERmRNA和PRmRNA阳性率为75.9%和68.8%,淋巴结癌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53.7%和50.0%(P<0.01);(3)组织学为Ⅰ+Ⅱ级组的ERmRNA、PRmRNA阳性率分别为73.2%和66.8%,Ⅲ级组分别为54.5%和50.0%(P<0.01,P<0.05);(4)生存组、淋巴结无癌转移组和组织学Ⅰ+Ⅱ级组ERmRNA、PRmRNA单一阳性和ER、PRmRNA双阳性者平均生存期均高于死亡组、淋巴结癌转移组和组织学Ⅲ级组中单一阳性或双阳性表达(P<0.01,P<0.05)。(5)淋巴结无癌转移组、组织学为Ⅰ+Ⅱ级组和癌组织≤2cm等组中ERmRNA或PRmRNA单一阳性和ER、PRmRNA双阳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期高于单一阴性或双阴性表达者(P<0.01,P<0.05)。结论:生存组、淋巴结无癌转移组和组织学为Ⅰ+Ⅱ级组的ERmRNA、PRmR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死亡组、淋巴结癌转移组和组织学Ⅲ级组,各组中阳性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阴性表达者。
- 陆良勇刘尚廉黄伟达杨广才陈成伟李晓燕蒋树娟魏英
- 关键词:阳性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