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康有

作品数:65 被引量:35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28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孢粉
  • 18篇植被
  • 14篇植物
  • 12篇气候
  • 11篇全新世
  • 10篇花粉
  • 9篇亚热带
  • 9篇孢粉分析
  • 7篇古环境
  • 5篇表土花粉
  • 4篇第四纪
  • 4篇水松
  • 4篇同位素
  • 4篇群落
  • 4篇孢粉研究
  • 4篇考古
  • 4篇古环境重建
  • 4篇表土
  • 3篇稻作
  • 3篇稻作区

机构

  • 63篇中山大学
  • 9篇广州地理研究...
  • 8篇河北师范大学
  • 7篇广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香港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国土资源部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广东省地质过...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广东省环境污...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5篇黄康有
  • 49篇郑卓
  • 17篇郑艳伟
  • 10篇杨士雄
  • 10篇李杰
  • 9篇魏金辉
  • 7篇乐远福
  • 7篇许清海
  • 7篇罗传秀
  • 6篇廖文波
  • 6篇潘安定
  • 6篇曹玲珑
  • 5篇彭环环
  • 4篇章桂芳
  • 4篇陈碧珊
  • 4篇管东生
  • 4篇宗永强
  • 4篇魏海成
  • 3篇罗运利
  • 3篇吕厚远

传媒

  • 8篇第四纪研究
  • 8篇热带地理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第...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6.0kaB.P.,2.5kaB.P.和现代的植被覆盖度重建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区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其邻近地区,本文利用MODIS的植被覆盖度栅格数据,对区内的286个表土花粉样品进行覆盖度估算的误差与精度检验,并且选取了尕海湖和青海湖6.0kaB.P.,2.5kaB.P.和现代的3个时间片段进行裸地、草地和乔木覆盖度变化的研究。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必然导致荒漠-草原~森林草原的边界发生位移,钻孔第四纪花粉数据的植被覆盖度重建是一个新的尝试,它可以为该地区植被带的位移和季风变化提供重要的环境替代指标。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多变量花粉数据进行了组合变换,然后采用弦距离类比法获得覆盖度的定量重建值。两个钻孔的花粉-覆盖度转换结果清楚地揭示出柴达木盆地6.0kaB.P.时期较为湿润,而2.5kaB.P.和现代较为干旱,其中青海湖在6.0kaB.P.的乔木覆盖度达到6.13%,而到了2.5kaB.P.和现代降至0.5%左右。尕海的草地覆盖度在6.0kaB.P.达到46.87%,而到了2.5kaB.P.降至21.75%和现今的0%。本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表土花粉数据作为标准数据集来进行古代植被覆盖度转换是可行的,该方法相对于A/C比值对指示干旱程度方面更具有说服力,在季风边缘区和农牧交错带的环境变迁定量化研究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郑艳伟郑卓黄康有潘安定马海州魏金辉魏海成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花粉分析柴达木盆地
井冈山江西坳山地沼泽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植被与气候演变
<正>本研究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江西坳山地沼泽钻取150 cm岩芯(JXA钻孔),基于6个AMS14C测年结果建立钻孔的深度-年代框架,运用孢粉、烧失量、腐殖化度、有机碳同位素和岩芯灰度分析等古环境研究代用指标,探讨江西...
韩爱艳黄康有郑卓
关键词:全新世烧失量腐殖化度有机碳同位素
文献传递
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致濒原因中的种群结构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王志诚任毅李智军岳明马亦生张金良李学林雷永吉刘晓贾辉黄康有孙日和
该项目发现独叶草呈岛屿状分布于云南的德钦、川西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太白山及其周围三个区域,独叶草的垂直分布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目前记录到的最低分布高度为2360米(陕西洋县兴隆岭一带),最高海拔为3950米(云南的德钦梅...
关键词:
关键词:独叶草致濒原因种群结构
肇庆高要泥炭沉积揭示的全新世植被演变及人类活动历史被引量:13
2015年
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地区的肇庆高要钻孔岩芯长610cm,其泥炭沉积物记录了全新世的沉积过程、植被演变和人类活动历史.根据木屑及泥炭沉积物的AMS-^14C测年,钻孔底部年龄按沉积速率外推大约为6100cal.a B.P..在孔深536~ 175cm段发现以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为主的原位腐木根茎和泥炭沉积.孢粉研究表明近6000年来钻孔所在区域植被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经历了常绿阔叶林→水松森林沼泽→常绿阔叶林→草地沼泽→次生林及草地农田5个阶段.当地的水松沼泽群落在4900~ 2900cal.aB.P.期间十分繁盛,该阶段后期随着沼泽湿地面积的缩小呈现缓慢衰退的趋势;在2900cal.aB.P.左右水松林面积大幅缩小,水松森林沼泽快速转变成浅水及早地莎草科、禾本科为主的草地沼泽;约1700cal.aB.P.后研究区域残余的天然水松基本消失.炭屑分析表明,火灾事件始于距今3500cal.aB.P.,与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相对应,揭示了该区域早期农业的初始时代.乔木植物的比例在2660cal.a B.P.骤减,禾本科、里白/芒箕、松属等先锋属种大量生长,这个过程伴随着炭屑浓度的大幅增加,指示人类刀耕火种活动逐渐增强.研究表明,晚全新世三角洲进积、海岸带推移、潜水位下降和人类活动等综合因素导致了研究区域水松林的消亡,近2600年三角洲早期农业的发展大大加剧了当地水松群落的衰退速度.
彭环环郑卓郑艳伟黄康有魏金辉
关键词:水松孢粉分析古植被全新世
珠江三角洲西北缘泥炭沉积揭示的全新世植被演变、洪水灾害及人类活动历史
广东肇庆高要地区的全新世腐木泥炭堆积厚度大,分布广泛,引起古环境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泥炭腐木层中含有多层清晰的白色粘土夹层,其原因机制目前为止众说纷纭.本文研究钻孔GY1位于肇庆高要市白诸镇丘陵洼地,该洼地面积约为10...
郑卓彭环环郑艳伟黄康有
关键词:孢粉分析古植被洪水灾害
福州盆地全新世沉积和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耦合关系
闽江下游闽侯、福州一带的第四纪断陷盆地的第四纪沉积,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升降与生态环境变迁细节。另一方面,福建是大陆新石器文化和海岛新石器文化交流的关键地带,福建的闽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存,...
郑卓乐远福黄康有
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汇流区全新世泥炭腐木层时空分布与环境变化被引量:4
2016年
西江和北江及珠江三角洲西北部汇流区广泛发育全新世的泥炭-淤泥腐木地层,结合剖面的沉积相特征和14C测年数据,对全新世沉积环境和含腐木地层的分布和环境变化进行探讨,获得以下认识:1)在西江和北江下游海侵北界以上的陆相沉积序列中,厚层泥炭主要形成于中晚全新世(7.5―1.5 cal.ka B.P.),集中堆积时间为5.0―1.5 cal.ka B.P.;2)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海侵对三角洲边缘区陆相泥炭沼泽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早全新世(约9―7 cal.ka B.P.)三角洲西北端的高速率河口相粉砂黏土沉积为后来的半咸水沼泽发育奠定了淤泥深厚的物质基础,而西江―北江下游陆相洪冲积或河漫滩沉积则在8 cal.ka B.P.左右开始发育,也为之后的水松泥炭沼泽繁盛奠定了基础;3)三水西南一带是中全新世西江―北江下游泛滥平原至古河口湾的过渡区,潮汐流与河流的双重作用是造成三角洲边缘区大面积泥炭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4)泥炭湿地生态环境大多在2.0―1.5 cal.ka B.P.前后在西江和北江被高位洪水平流沉积物埋藏,而在三角洲区域多被泛滥平原洪积物覆盖。多数剖面泥炭腐木迁移的原因与三角洲的快速加积作用导致的潮流与河流空间位置平衡被破坏和水文条件改变有关,晚全新世不断增强的人类农业活动和森林破坏与水土流失也是导致三角洲天然沼泽湿地消失的重要原因。
郑卓汤永杰郑艳伟黄康有韩子云宗永强李平日谭惠中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全新世沉积环境
珠江三角洲三水盆地早全新世以来孢粉分析与古环境重建被引量:12
2016年
为了深入探讨珠江三角洲的沉积古环境和古气候历史,在三水市区获取了2个高取芯率的钻孔岩芯,进行了12个AMS 14C测年,并结合孢粉、硅藻等分析结果探讨三水地区全新世的海平面与河流水动力变化,以及古植被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钻孔所在区域全新世沉积总体从9 000 cal.a B.P.左右开始,呈现河流相―河湾相―河口湾相―潮坪相―河口湾相―河漫滩相的演变过程。三水区的早全新世沉积阶段年代最早为9 000 cal.a B.P.左右,表现为河口湾相的淤泥质粉砂沉积,硅藻以淡水种类为主,最高沉积速率为1.6 cm/a。海侵初始时间为8 700 cal.a B.P.左右,最高海平面时间为7 600 cal.a B.P.左右,此时海岸带发育红树林,丘陵山地发育较茂盛的亚常绿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晚全新世阶段(6 500―2 200 cal.a B.P.),以泥炭粉砂沉积为主,沉积速率为0.2~0.5 cm/a,河口区高潮线附近及河流弯道低洼滩地在5 000 cal.a B.P.前后形成淡水沼泽、河口三角洲边缘区洼地水松林发育。在晚全新世(2 200 cal.a B.P.左右)以来,陆相黏土质沉积指示河口泥沙快速堆积,三角洲平原迅速扩大,沉积速率高达1.7 cm/a。孢粉结果显示次生的芒箕孢子剧增,陆地植被稀疏,人类活动显著增强。
黄康有何嘉卉宗永强郑卓章桂芳曹玲珑
关键词:全新世珠江三角洲古环境演变
海南岛南部MIS-5海相沉积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对海南岛三亚地区铁炉港海湾TLG01钻孔沉积物的AMS 14C和OSL测年,以及对地层岩性特征、亮度、粒度、海生贝壳、有孔虫丰度等进行研究,发现全新世海相层较薄,以砂质潮坪相沉积为主;而下伏晚更新世海相层厚度超过38 m,OSL测年结果显示为MIS-5e及MIS-5d沉积。晚更新世海进―海退系列自下而上依次为砂质潮坪―潮下带―泥质潮坪―砂质潮坪,其中可见较深水的软体动物。MIS-5e细粒的粉砂黏土体积分数先陡增、后缓降,结合粒度及有孔虫丰度、亮度L*等指标,判断MIS-5e初期为最高海平面时期,水深较大,其后海平面逐渐降低;沉积物中陆源粗砂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显示进入了MIS-5d相对低海面时期。MIS-1及MIS-5沉积物粒度三角图,分别与湛江海岛潮间带及不同深度南海表层沉积物同类沉积环境有较好的对照,指示2类不同水深的海相环境。
王梦媛郑卓黄康有张怡萌
关键词:沉积相海平面变化
闽江下游全新世孢粉记录的植被与环境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揭示闽江下游闽侯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历史,对闽江下游闽侯盆地庄边山遗址附近的FZ5钻孔进行了孢粉、硅藻分析。结果表明:闽侯盆地全新世海侵初始发生时间约为9 000 cal.a B.P.,至7 500cal.a B.P.达到最大海侵范围,晚全新世海退的发生时间在闽侯盆地大约为1 900 cal.a B.P.。孢粉分析证实了当地早中全新世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以及浓密的常绿阔叶林植被。在7 500―1 900 cal.a B.P.之间无论植被覆盖还是气候环境均比较稳定,高海平面时期的适宜气候以及海湾环境也有利于当地以渔猎经济方式为主的新石器文化(昙石山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自1 900 cal.a B.P.以后,孢粉组合突变为以先锋植物芒萁属(Dicranopteris)、禾本科(Poaceae)、松属(Pinus)等类型为主,揭示了当地植被受到人类农业刀耕火种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高含量的禾本科花粉(含一定数量的水稻)仅在剖面上部明显增加这一事实,证实了闽侯和福州一带水稻种植的大面积发展始于距今1 900 a前后。
乐远福郑卓Barry V ROLETT黄博津黄康有Rachid CHEDDADI
关键词:闽江下游孢粉环境演变昙石山文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