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利芹
-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氯胺酮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即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FK)及氯胺酮组(K)。观察记录患儿给药前、手术5min、15 min及术毕时血压(S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5 min、15 min及术毕时SBP、HR值与麻醉前相比,R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K、K组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K组HR显著高于FK组(P<0.05);RK组术中、术后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体动、烦躁均少于FK组与K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RK组显著少于FK、K组,FK组显著少于K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全、并发症及用药量均减少、苏醒时间短,效果优于芬太尼与氯胺酮复合麻醉。
- 叶志虎万利芹迟迪陶凤禹石教辉
-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氯胺酮小儿麻醉
- 部分体外循环麻醉在横穿颈部匕首取出术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男性,17岁,血型Rh阴性,因左颈总动脉处尖刀刺人横穿颈部未拔出,血管破裂持续出血,气管破裂呼吸极度困难,失血性休克,由急诊室紧急送入手术室抢救.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和气管破裂严重误吸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适度镇静后在保持利器绝对稳定下局麻行气管切开置管,吸尽气道异物后纯氧吸入.同时防止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做好使用人工心肺机的准备.开通股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血压相对平稳后行静脉全麻间歇正压通气.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在人工心肺机帮助下改善机体缺氧和术中血液回收.开始颈部手术,术中尖刀取出后严重失血危及生命,因无RH阴性型血液,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尝试输RH阳性型血,严密监测未见严重输血反应,手术顺利结束,送入重症监护室.经对症营养支持治疗,术后48 d患者康复出院.
- 石教辉万利芹许芬王志春汪涛
- 关键词:颈总动脉气管破裂RH阴性体外循环
- 肩锁沟注药配合按摩治疗肩周炎60例
- 2008年
- 肩周炎以肩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晚期可发展为冻结肩,导致关节黏连僵硬。采用肩锁沟注药配合按摩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
- 万利芹王志春叶志虎
- 关键词:按摩治疗肩周炎注药关节功能障碍肩部疼痛冻结肩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评价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5-75岁,随机分为S1组、S2组和SK组,每组30例,术后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舒芬太尼2μg/kg(S1组),舒芬太尼2.5μg/kg(S2组),舒芬太尼2μg/kg+氯胺酮90μg·kg^-1·h^-1(S3组),各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格拉司琼6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负荷量5ml,连接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48h内按压PCIA总次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24、48h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组、SK组患者48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1组(P〈0.05),SK组患者48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2组(P〈0.05)。S2组患者术后48h内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 万利芹王志春周巧林迟迪陈晓云陈宇
- 关键词:舒芬太尼氯胺酮食管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沭阳县农村65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调查
- 2014年
- 目的了解沭阳农村老年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沭阳县38个乡镇(场)社区≥65岁人群样本,统计血脂分布及异常情况。结果沭阳县高TC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9.4%和27.8%,血脂异常率为44.2%,标化率为41.3%;人群血清TC和TG平均水平为(5.94±0.66)mmol/L和(2.91±1.55)mmol/L。高TC血症患病率男性低于女性(P<0.05),高TG血症患病率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年龄组间血清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沭阳县农村65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标化率较高,存在性别差异,且高TC、TG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 汪涛周业庭陈树秀万利芹王志春耿海勇蔡丛青
- 关键词:血脂异常老年人群农村
- 双臂固定于身体两侧的手术体位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臂固定于身体两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即双手臂平放在身体两侧组(A组)及双手臂外展组(B组)各40例。A组将患者的双手臂固定于身体两侧,B组将患者双手臂外展,观察并记录术前(T1)、固定完毕(T2)、固定后30min(T3)、固定后60min(T4)、固定后120min(T5)等各时点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及患者主观感觉。结果在不同时间点上,B组体温低于A组,在T4、T5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A组高,在T2、T3、T4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方面,B组患者的心率在不同时间点上均较A组高,但仅在T4、T5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主观感受方面,除了血运障碍外,A组的主观感受优于B组(P<0.05)。结论双手臂固定于身体两侧患者术中、术后的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感到舒适,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还大大减少了双臂外展引起的损伤。
- 赵洪青万利芹徐琼陈晓云
- 关键词:妇科手术手术体位生命体征护理
- 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5年
-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55~75岁,体重50~ 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DK组).手术结束前10 min时DK组、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DK组和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NS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及程度和术后24 h内心血管事件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给药完毕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4)、10 min(T5)、30 min(T6)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4组患者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D组、K组和DK组T3-T6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和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 0.05或0.01);与D组和K组比较,DK组T3-T6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和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预防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且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 万利芹陈宇周巧林王志春迟迪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氯胺酮麻醉恢复期胸外科手术
-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好,术后常规采用静脉镇痛,因此有必要寻找优化术后镇痛的方法。利多卡因全身给药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镇痛作用的机制包括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外周和中枢敏化及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是导致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性镇痛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复合氟比洛芬脂预防性镇痛可优化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另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预防性镇痛可优化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本研究拟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影响。
- 周巧林万利芹叶志虎许芬王志萍
- 关键词:利多卡因静脉输注术后病人中枢敏化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NMDA受体拮抗药,麻醉剂量下可能产生躯体感觉分离、颅内压升高、噩梦、幻觉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与剂量相关,剂量越小反应越少;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突出优点是保留了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副作用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因此,临床应用广泛且极具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即对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 万利芹陈宇周巧林
- 关键词:氯胺酮亚麻醉剂量NMDA受体拮抗剂
-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氯胺酮0.5mg/kg,丙泊酚1mg/kg,万可松0.1mg/kg诱导插管;Ⅱ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芬太尼0.05mg/kg,丙泊酚1mg/kg,万可松0.1mg/kg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Ⅰ组麻醉诱导后HR、SBP、DBP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麻醉诱导后SBP、DBP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HR增快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循环相对稳定,麻醉效果满意。
- 夏道林万利芹王志春叶志虎张招娣
- 关键词:氯胺酮失血性休克麻醉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