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仇芸

作品数:39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隐球菌
  • 17篇球菌
  • 15篇新生隐球菌
  • 7篇念珠
  • 7篇念珠菌
  • 5篇白念珠菌
  • 5篇DNA
  • 4篇真菌病
  • 4篇特比萘芬
  • 4篇皮肤
  • 4篇浅部真菌
  • 4篇浅部真菌病
  • 4篇足癣
  • 4篇细胞
  • 4篇联苯苄唑
  • 4篇基因
  • 3篇癣菌
  • 3篇隐球菌性
  • 3篇真菌
  • 3篇真菌学

机构

  • 39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解放军第21...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9...
  • 1篇解放军第41...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210...

作者

  • 39篇仇芸
  • 37篇温海
  • 24篇徐红
  • 23篇赵瑾
  • 15篇吴建华
  • 11篇廖万清
  • 9篇朱红梅
  • 8篇陈江汉
  • 7篇徐赤宇
  • 7篇邹先彪
  • 5篇杨金水
  • 4篇潘炜华
  • 4篇涂波
  • 4篇陈裕充
  • 3篇顾菊林
  • 2篇邱仙华
  • 2篇王溪涛
  • 2篇李志刚
  • 2篇刘翠杰
  • 2篇张俊勇

传媒

  • 10篇中国真菌学杂...
  • 5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遗传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2012全国...
  • 1篇2002中国...
  • 1篇2001年中...
  • 1篇2003中国...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真菌中药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甙、丁香酚和姜黄素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探讨应用FCM测定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可能性。结果:(1)4种抗真菌中药有效成分对白念珠菌细胞生长周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
吴建华仇芸温海陈宏新梁晓博李大宁
关键词:抗真菌中药白念珠菌流式细胞术
颜面暗色丝孢霉一例
暗色丝孢霉是罕见的机会致病真菌,一般因局部外伤接种或吸入而致病,常引起免疫受损的患者致病。患者,男,20岁,因"双侧颜面部片状红斑、渗液伴微痒四年余"而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4年前,右侧耳后无明显诱因出现1个大小约1cm的...
胡婵温海朱红梅徐红赵瑾仇芸
关键词:斯皮仁诺颜面部
文献传递
新生隐球菌对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作用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新生隐球菌体外对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隐球菌父代标准株与子代荚膜缺陷株于体外分别与角质形成细胞分别共培养,同时设立热灭活的菌体、空白对照,再分别设立菌体与细胞直接接触与不接触共培养相互对照,分别作用0.5 h、1 h和2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隐球菌角质形成细胞的调亡率。结果随着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及热灭活组比较,实验组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无荚膜株与父代有荚膜株比较,无荚膜株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在作用后1 h、2 h明显低于有荚膜株。2种菌株不直接接触培养使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不直接接触的有荚膜株与热灭活的菌体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虽然有荚膜株与无荚膜株隐球菌均可以使角质形成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但荚膜可以显著增强菌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角质形成细胞活力的降低主要是通过与菌体接触培养后产生的,诱导细胞调亡需要菌体与细胞的直接接触。
朱元杰顾菊林陈江汉赵瑾仇芸温海
关键词:隐球菌角质形成细胞
中药对白念球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抗真菌中药对白念珠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和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中药作用白念珠菌后其DNA合成周期和荧光强度的变化。 结果 ①三种中药有效成份不同浓度对白念珠菌DNA合成周期的影响,...
李大宁陈德利吴建华仇芸陈宏新
关键词:中药白念珠菌流式细胞术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文献传递
浅部真菌病1948份临床标本的真菌学分析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通过对浅部真菌病患者临床送检标本的病原真菌菌种进行系统分析,了解感染及病原真菌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直接镜检、培养及真菌鉴定等方法对临床送验标本进行检验和鉴定,大部分标本鉴定到种。结果1948份临床送验标本中,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53.41%,培养阳性率40.28%,而镜检+培养的阳性率为66.98%。对上述3种方法的真菌检出率进行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均<0.005)。在培养的1944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8个属,36种真菌,其中,红色毛癣菌24.52%、须癣毛癣菌16.48%、白念珠菌12.64%。结论①镜检结合培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一的镜检或培养的阳性率。②在患者即时的真菌镜检阴性时,应选择培养方法进一步检测,不轻易排除浅部真菌病感染可能。③皮肤癣菌居患者浅部真菌病致病菌首位,而白念珠菌及酵母类菌也是重要病原菌。
朱红梅温海王溪涛徐赤宇赵瑾徐红仇芸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病原真菌标本皮肤癣菌酵母菌
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形成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形成的条件。 方法 :应用不同的酶 (溶壁酶和 Novo Zym e2 34 )、在不同的酶浓度 (1、3、5 m g/ml)、p H值 (4、5、6、7、8)以及加入不同的渗透压稳定剂 (蔗糖、甘露醇和山梨醇 )的条件下 ,分别制备原生质体并计算原生质体形成率。 结果 :对数生长早期的细胞较易形成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形成的最佳条件是以 0 .8m ol/L的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 ,p H 6 .0 ,加入 5 m mol/L DTT和 3mg/ml Novo Zym e2 34 ,孵育 75 m in,在此条件下 ,原生质体形成率是 98.1%。溶壁酶与 Novo Zym e2 34的结果相似。 结论 :原生质体分离的关键因素是合适的溶菌酶、p
邹先彪廖万清温海吴建华仇芸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原生质体溶菌酶
适用于提取新生隐球酵母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总核糖核酸快速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快速可以兼顾提取高质量的新生隐球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总核糖核酸(RNA)的试验方法,为各种功能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针对新生隐球酵母菌荚膜株和荚膜缺陷株新生隐球酵母菌H99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 64548采用冷酸洗玻璃珠联合Yeast RNA kit法提取总核糖核酸(RNA),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量其OD260、OD280的值,并且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时应用RT-PCR鉴定RNA质量。结果提取的新生隐球酵母菌荚膜株和荚膜缺陷株总RNA产量分别为0.6μg/107细胞、1.5μg/107细胞,且OD260/OD280比值在1.8~2.0,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呈现28SrRNA,18SrRNA和5srRNA 3条清晰的条带;提取的白色假丝酵母和菌丝相总RNA产量分别为2.3μg/107细胞、3.1μg/107细胞,且OD260/OD280比值在1.8~2.0,电泳显示提取的总RNA呈现28SrRNA、18SrRNA和5SrRNA 3条清晰的条带。结论冷酸洗玻璃珠联合Yeast RNA kit法,快速高质量适用于大小样本的新生隐球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总RNA提取,满足各种类型分子生物学研究需要以及临床鉴别诊断治疗不同种类真菌感染。
徐赤宇刘翠杰吴建华仇芸赵瑾朱红梅温海
关键词:白色假丝酵母菌
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对不同地区来源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敏感性实验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调查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对不同地区来源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探讨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及地区因素对红色毛癣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M38-A方案测定酮康唑、萘替芬、联合使用酮康唑萘替芬以及单用特比萘芬对红色毛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了酮康唑与萘替芬的药物间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联合使用酮康唑萘替芬组的最小抑菌浓度显著低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组,和单用特比萘芬组的疗效相似。北京的红色毛癣菌株对上述药物的敏感度均低于上海和南京的菌株。结论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优于单用,地区差异可能会影响红色毛癣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曹湘敏汪晓军徐红赵瑾仇芸黄欣温海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联合药敏
新生隐球菌5种血清型的CAP64基因的序列分析
2010年
目的多糖荚膜是新生隐球菌的重要的毒性因子,应用荚膜多糖抗原可以进行新生隐球菌的血清分型。方法该研究分析了5种血清型的CAP64基因的序列的相似性,作者扩增了CAP64基因一个约550bp的DNA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到T载体上,转化至大肠杆菌JM109株中,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结果 5种血清型CAP64序列的比较显示其间的碱基差异为61~91bp,相似性为83.75%~88.03%,其核酸序列的差异是多位点的,主要在227~231bp之间;氨基酸的分析结果与此类似。结论 5种血清型的CAP64基因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邹先彪廖万清温海吴建华仇芸杨金水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
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联苯苄唑疗法治疗足癣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口服特比萘芬联合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疗法(即:"1+1"疗法)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6例,对照组45例)。试验组:口服盐酸特比萘芬,每日 250mg,连用1周;同时清洗患...
涂波潘炜华徐红赵瑾仇芸温海
关键词:特比萘芬联苯苄唑乳膏临床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