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尧启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石笋
  • 4篇石笋记录
  • 4篇季风
  • 3篇洞石
  • 3篇亚洲季风
  • 3篇气候
  • 2篇洞穴石笋
  • 2篇旋回
  • 2篇亚洲季风区
  • 2篇突变事件
  • 2篇全新世
  • 2篇季风区
  • 2篇降水
  • 2篇分辨率
  • 2篇风区
  • 2篇高分辨率
  • 1篇等时性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洞穴
  • 1篇岩石

机构

  • 9篇贵州民族大学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台湾大学

作者

  • 11篇何尧启
  • 8篇姜修洋
  • 4篇王晓艳
  • 3篇李志忠
  • 3篇沈川洲
  • 3篇孔兴功
  • 2篇杨邦
  • 2篇张鑫
  • 1篇邓朝
  • 1篇段福才
  • 1篇吕镔
  • 1篇刘殿兵
  • 1篇汪永进
  • 1篇张育维
  • 1篇洪晖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黔西县水西洞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期Heinrich Stadial 4气候突变事件
2023年
末次冰期Heinrich Stadial 4气候突变事件(HS4事件)是发生于约40 ka B.P.(B.P.表示Before Present, Present为公元1950年)最为显著的一次海因里希冰阶事件,对其转型特征和精细结构的刻画有助于深入理解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机制。本研究基于贵州黔西县水西洞SXG-3石笋的11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277个δ^(18)O数据,重建了40.77~37.17 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13 a的亚洲夏季风强度演变序列。该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清晰地捕捉到了HS4弱季风事件,呈现出三阶段变化的特征,即:第1阶段(39.97~39.13 ka B.P.),石笋δ^(18)O在840±90 a内偏正1.32‰,夏季风缓慢减弱,对应于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南移和格陵兰气候快速变冷;第2阶段(39.13~38.35 ka B.P.),石笋δ^(18)O整体偏正,平均为-8.34‰,夏季风强度达到最弱,而南美季风达到最强,对应于ITCZ移动至最南端;第3阶段(38.35~37.59 ka B.P.),石笋δ^(18)O在760±89 a的时间内偏负至-9.25‰,对应于ITCZ的向北移动和格陵兰气候快速变暖。水西洞石笋记录的HS4事件三阶段变化特征与福建仙云洞记录十分相似,对应于NEEM(Northern Greenland Eemian Ice Drilling)冰心^(17)O-excess所反映的低纬水文循环过程变化,同时与南美Toca da Boa Vista(TBV)和Toca da Barrigude(TBR)洞穴石笋记录呈“镜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北半球高纬气候触发后,热带海洋和南半球热量的不断积聚及其随后的释放所引起的ITCZ的南北移动是造成这种三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
冯唐慧张鑫何尧启何尧启邱万银姜修洋
关键词:石笋
亚洲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环境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洞穴石笋作为古气候研究重要载体之一,其氧同位素指标运用极为广泛,逐渐成为低纬甚至全球古气候变化的参比标准。然而,已有研究对洞穴碳酸盐沉积δ18 O气候意义的解译存在很大差异,包括洞穴温度、降雨量、降雨过程、大气环流模式等,亚洲季风区相关研究的分歧尤其突出,至今仍未统一。因此,洞穴古气候学界必须加强现代观测等机理研究,探明石笋δ18 O各种控制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其气候地层学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域间和全球气候对比。
何尧启刘殿兵邓朝
关键词:洞穴石笋氧同位素气候意义
黔北石笋记录的MIS 5d/5c季风突变过程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黔北三星洞石笋(SX29)9个铀钍年龄和420个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113.6±0.3-106.2±0.4 ka BP(相对于1950年)10年际分辨率的δ18O时间序列.该石笋δ18O时间序列记录了MIS 5d/5c转换时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的突变过程.根据突变过程中间点的年龄确定MIS5d/5c突变时间为108.1±0.3 ka BP.石笋记录对MIS 5d/5c突变时间的精确标定可以作为MIS 5阶段重要的年龄控制点,用以校正南北极冰芯记录和深海沉积记录的时间标尺.季风MIS5d/5c转换阶段也表现为类似过去4个冰消期的2个阶段变化过程:阶段Ⅰ为夏季风较弱时期,而南极温度缓慢上升;阶段Ⅱ为夏季风快速增强时期,与甲烷浓度突变同步,南极温度则上升至最高值.
姜修洋王晓艳杨邦何尧启沈川洲李志忠
关键词:MIS亚洲季风
EPR在南京石笋气候代用指标研究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03年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对生长于73~40kaB.P.期间的南京葫芦洞石笋MSL的Mn2+和Fe3+含量变化特征的研究,并与同时段δ18O变化曲线对比,发现Mn2+与δ18O大致呈负相关关系,而Fe3+与δ18O呈正相关关系。在相对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洞穴上覆土壤表现为还原环境,使得Mn2+升高和Fe3+降低,对应于δ18O的负偏;而在相对干冷的条件下,δ18O表现为正偏,相应的Mn2+表现为低值,Fe3+表现为高值。在此基础上,我们检出了72kaB.P.左右的极端干冷事件,大致对应于印度尼西亚最年轻的Toba火山喷发事件。
何尧启孔兴功
关键词:EPR石笋气候电子顺磁共振
贵州黑洞4750年以来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
2024年
【目的】全球变暖背景下,喀斯特地貌广布的西南地区可能面临石漠化加剧的风险,对该区域石漠化演变历史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采自贵州省黔西县黑洞一支石笋(HD12)的29个230Th年龄和954个δ^(13)C数据,重建了该地区过去4 750年的生态环境演变历史。【结果与结论】发现在4 322~3 526 a B.P.以及803~82 a B.P.时段存在两个显著的δ^(13)C正偏移,说明这两个时段洞穴上方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HD12石笋δ^(13)C记录在约803 a B.P.的显著偏正持续了约290 a,其振幅达4.2‰,指示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过程。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多个洞穴石笋δ^(13)C值的一致偏正特征,可能指示了宋末靖康事件(823 a B.P.)后,人口的大量迁入和气候的干旱化导致了该区域石漠化的扩张。HD12石笋δ^(13)C值在4 322~3 526 a B.P.时期的偏正,振幅达4.9‰,其中4 322~3 977 a B.P.偏正过程对应于北半球4.2 ka事件,而3 777~3 526 a B.P.的偏正对应3.7 ka事件,两个时期的干旱事件在西南地区的多个石笋与湖泊记录中均有体现,说明在此期间,亚洲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可能引起了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大幅降低和土壤严重退化。
郜魁何尧启邱万银张鑫冯唐慧姜修洋
关键词:晚全新世喀斯特石漠化
黔北三星洞石笋记录的岩石磁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对发育于我国贵州省遵义市三星洞的一支石笋SX3-b进行了岩石磁学分析,测试了磁化率、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结合热磁实验,分析SX3-b石笋的基本磁性特征。通过对比洞穴上覆土壤及洞穴基岩的磁学参数,进一步探讨SX3-b石笋磁性矿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石笋SX3-b的磁化率均为负值,平均值为-1.657×10-8m3/kg,表明样品中抗磁性物质方解石晶体主导了磁化率的特征。石笋样品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较低,平均仅为0.52×10-5Am2/kg,表明样品中含有数量极少的亚铁磁性矿物。石笋纯净部分热磁κ-T曲线没有显示出有特征性的转折点,说明在石笋较纯净部分,其磁性矿物含量极其有限;石笋沉积间断面处样品热磁κ-T曲线中加热曲线则在300℃时出现磁化率峰,揭示出样品中含有纤铁矿。洞穴外部土壤可能是石笋沉积间断面处磁性矿物颗粒的一个来源。
洪晖关淇文王晓艳姜修洋何尧启吕镔
关键词:石笋磁化率
黔北洞穴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百年~十年际气候变化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黔北三星洞2支石笋(编号:SX3-a和SX14)的25个高精度230Th年龄(测年误差≤76 a)和740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16.82±0.04~8.29±0.03 ka B.P.)平均分辨率达10 a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历史。无论在千年尺度还是百年尺度,甚至是十年际气候事件上,三星石笋δ18O记录的季风气候与北高纬气候都存在耦合关系。然而,在波令-阿勒罗德(B?lling-Aller?d)时期,与格陵兰冰芯所记录的温度逐渐回冷的趋势相反,亚洲夏季风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过程。太阳辐射能量的增加和越赤道气流的增强有可能是引起此时期夏季风增强的主要原因。在前北方期(11.7~9 ka B.P.)时,南极温度、大气CO2浓度和CH4浓度等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结束后均达到最大值,而石笋δ18O记录表明在YD冷事件结束后,直到9 ka B.P.左右亚洲夏季风才达到最盛期。冰消期结束后,虽然太阳辐射能量已经达到高值,但直到9 ka B.P.之前,北美大陆仍然残留较大的冰盖,有可能对夏季风的增强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另外,早全新世南极变冷同样有可能通过加强越赤道气流来影响夏季风气候。
姜修洋杨邦王晓艳何尧启段福才李志忠沈川洲
关键词:冰消期石笋
CIS 24事件的精确定年及亚旋回特征:以黔北三星洞石笋为例被引量:10
2015年
根据黔北三星洞一支石笋(SX15a)7个230Th年龄和194个氧同位素数据,获得了110.2~ 103.3ka B.P.时期分辨率约为35a的δ18O时间序列.该石笋δ18O记录了Chinese Interstadials (CIS) 24事件的详细变化过程.SX15a石笋δ18O值在CIS 24事件开始时(107.7±0.6ka)从-8.25‰迅速偏负至-10.0‰,而在事件结束时(105.4±0.5ka)δ18O值则相对缓慢的偏正,从-9.7‰偏正至-8.5‰,CIS 24持续时间为2.3±0.5ka.高分辨率的三星洞δ18O序列揭示出CIS 24事件内存在4个亚千年尺度的夏季风增强事件.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Greenland Interstadials(GIS) 24事件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千年尺度还是百年尺度,三星洞石笋δ18O记录的季风气候与北高纬气候都存在紧密耦合关系,说明在冰量相对较小的边界条件下,东亚夏季风强弱仍与北高纬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王晓艳何尧启姜修洋
关键词:CIS
黔北洞穴石笋记录的GIS-8事件亚旋回特征被引量:8
2012年
冰芯、陆地和海洋等古气候记录表明末次冰期存在着一系列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尤以格陵兰冰芯记录的快速升温事件(Greenland Interstadial事件,简称GIS事件)[1]和北大西洋深海沉积记录的冰漂碎屑事件(Herinch事件,简称H事件)[2]最为显著。虽然各记录中气候事件表现形式不一致,但被证明具有全球性[3]亚洲季风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与北高纬气候事件紧密相关[4],
何尧启姜修洋
关键词:突变事件石笋记录旋回洞穴冰芯记录
贵州董哥洞近1000 a来高分辨率洞穴石笋δ^18O记录被引量:33
2005年
基于贵州董哥洞两支石笋16个230Th年龄和486个δ18O测试数据,建立了过去1000a来洞穴石笋高分辨率δ18O的时间序列.该洞穴近1000a来δ18O变化曲线指示了云贵高原东南部西南季风降水变化过程.与太阳辐射曲线对比表明,百年尺度西南季风降水变化响应于太阳活动周期.洞穴石笋δ18O记录揭示了自1720AD年以来西南季风强度突增现象,反映了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作用对过去一个世纪北半球温度上升起着重要作用.
何尧启汪永进孔兴功程海
关键词:洞穴石笋高分辨率太阳活动周期季风降水季风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