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丽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纳米
  • 5篇嵌段
  • 5篇嵌段共聚
  • 5篇嵌段共聚物
  • 5篇纳米铜
  • 5篇共聚
  • 5篇共聚物
  • 5篇A-B
  • 4篇PST
  • 3篇原子
  • 3篇原子转移
  • 3篇紫外
  • 3篇紫外光
  • 3篇紫外光辐照
  • 3篇辐照
  • 3篇PVP
  • 2篇原位
  • 2篇原子转移自由...
  • 2篇原子转移自由...
  • 2篇自由基

机构

  • 9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9篇侯丽
  • 8篇徐国财
  • 6篇汪厚安
  • 6篇王艳
  • 2篇王厚安
  • 2篇邢宏龙
  • 1篇周仕明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化学推进剂与...
  • 1篇矿业科学技术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工程科技...
  • 1篇2008年两...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MMA-b-PSt的ATRP合成及其与纳米铜的作用和组装
聚合物基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基于金属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组份间相互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复合材料的电学、热学及光学等性能.聚合物通过电荷转移、静电、氢键及其它作用形成各种纳米结构的自组装.关于纳米金属与形成的各类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报道...
徐国财王厚安侯丽邢宏龙
关键词:纳米铜原子转移嵌段共聚物金属纳米材料
文献传递
紫外光辐照双原位同步合成纳米Ag/PVP复合物的结构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在室温下,用紫外光辐照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硝酸银(AgNO3)水溶液,双原位一步合成了纳米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物。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纳米银/PVP复合物分散性好、粒径在5 nm左右;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明,C=O中C1s结合能(285.61 eV)比标准C=O中C1s结合能(287.79 eV)降低了2.18 eV,N1s的结合能比标准的能谱峰位(399.88 eV)降低了0.38 eV;红外光谱(FT-IR)表明,纳米Ag/PVP羰基吸收峰,峰位从1673 cm-1变化到1661 cm-1,发生红移;XPS和FT-IR分析表明,纳米银不仅和羰基氧有相互作用,而且通过p-π共轭效应,与氮和羰基碳也发生了相互作用。
侯丽徐国财汪厚安王艳
关键词:紫外光辐照纳米银N-乙烯基吡咯烷酮
乙酰丙酮铁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0年
用乙酰丙酮和氧化铁直接反应合成了配合物乙酰丙酮铁,取得的CCDC(Cambridge Crystallographic Data Centre)编号是693046。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体相关参数分别为:a=1.549 4(5)nm,b=1.359 5(5)nm,c=1.658 9(5)nm,α=β=γ=90,°V=3.494(2)nm3。配合物中心Fe3+均与三个乙酰丙酮负离子发生双齿配位,形成轻微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徐国财王艳周仕明侯丽汪厚安
关键词:配合物晶体结构
紫外光辐照双原位同步合成纳米Pd/PVP复合物及其结构表征
2008年
在室温下,不使用任何引发剂和还原剂,用紫外光辐照N-乙烯基毗络烷酮(NVP)和氯化钯(Pd—Cl2)水溶液,双原位一步法合成了纳米钯/PVP复合物。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TEM及其选区衍射图片分析表明:纳米钯粒子在PVP中分散良好、粒径在15nm左右,钯纳米粒子是晶态的,而且结晶度比较好;FTIR分析表明:纳米钯和羰基存在相互作用。XPS表明:纳米钯不仅和羰基氧有相互作用,而且通过p-π共轭效应,与羰基碳和氮也发生了相互作用。
徐国财侯丽汪厚安王艳
关键词:纳米钯NVP
PMMA-b-PSt的ATRP合成及其与纳米铜的作用和组装
聚合物基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基于金属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组份间相互作用,进一步优化了复合材料的电学、热学及光学等性能.聚合物通过电荷转移、静电、氢键及其它作用形成各种纳米结构的自组装.关于纳米金属与形成的各类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报道...
徐国财王厚安侯丽邢宏龙
关键词:纳米铜自组装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嵌段共聚物
文献传递
纳米金属/PVP复合材料的辐照合成与表征
本文利用紫外光辐照法,分别对含有硝酸银的NVP水溶液和氯化钯的NVP水溶液辐照,使银离子还原为纳米级的银粒子、钯离子还原为纳米级的钯粒子,与此同时NVP单体形成聚合物PVP,从而在无引发剂和还原剂的条件下双原位一步法分别...
侯丽
关键词:紫外光辐照纳米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
文献传递
ATRP法制备纳米铜/PMMA-b-PSt复合材料及其表征被引量:3
2009年
在超声辐射作用下,以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预聚物PMMA-Br。以此预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苯乙烯为共聚单体进行ATRP反应,制得PMMA-b-PSt嵌段共聚物。通过硼氢化钠还原聚合物体系中的溴化亚铜,制得纳米铜/PMMA-b-PSt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用热重分析法对样品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方法成功合成了以PMMA-b-PSt为壳和纳米铜为核的复合材料,并发现这种复合材料可以形成以PMMA-b-PSt为连续相和纳米铜为分散相的圆环状组装结构,热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粒子的存在降低了嵌段共聚物的分解温度。
汪厚安徐国财侯丽王艳
关键词:纳米铜纳米复合材料ATRP嵌段共聚物
ATRP法制备纳米铜/PMMA-b-PSt复合粒子及其表征被引量:1
2009年
在超声辐射作用下,以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预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Br).以此预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苯乙烯为共聚单体进行ATRP反应,合成了PMMA-b-PSt嵌段共聚物.通过硼氢化钠还原聚合物体系中的溴化亚铜,制备得到纳米铜/PMMA-b-PSt复合粒子.采用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用热分析法对样品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以PMMA-b-PSt为壳,以纳米铜为核的复合粒子,并发现这种复合粒子可以形成以PMMA-b-PSt为连续相以纳米铜为分散相的圆环状组装图案,热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粒子的存在降低了嵌段共聚物的分解温度.
汪厚安徐国财侯丽王艳
关键词:纳米铜纳米复合粒子嵌段共聚物ATRP
纳米铜/PMMA-b-PS的超声合成及有序组装被引量:2
2010年
在超声辐射作用下,以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分子链末端含有一个α-溴原子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Br)。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进行ATRP反应,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聚苯乙烯(PMMA-b-PS)共聚物。通过硼氢化钠还原聚合物体系中的溴化亚铜,从而得到纳米铜/PMMA-b-PS复合粒子。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和多分散系数;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明纳米铜和PMMA-b-PS嵌段共聚物中PMMA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TEM)观察到纳米铜具有诱导聚合物组装的现象。
徐国财汪厚安侯丽王艳
关键词:纳米铜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嵌段共聚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