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奇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吸虫
  • 5篇吸虫
  • 4篇日本血吸虫
  • 3篇血吸虫感染
  • 3篇吡喹酮
  • 3篇吡喹酮治疗
  • 3篇吸虫感染
  • 2篇血清
  • 2篇鼠血清
  • 2篇小鼠
  • 2篇免疫
  • 1篇循环免疫
  • 1篇循环免疫复合...
  • 1篇肉芽肿
  • 1篇实验小鼠
  • 1篇小鼠免疫
  • 1篇免疫病
  • 1篇免疫病理
  • 1篇免疫病理学
  • 1篇免疫复合物

机构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傅奇
  • 3篇翁心华
  • 3篇施光峰
  • 2篇马瑾瑜
  • 1篇蔡志红
  • 1篇张锦生
  • 1篇连惟能
  • 1篇张锦生

传媒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吸虫感染鼠血清SEAIC水平与肝脏病变关系的动态观察被引量:7
1994年
采用分离纯化的兔抗SEA-IgG以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用CaptureELISA方法检测感染血吸虫鼠血清中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SEAIC)水平在感染后各周的动态变化;并在观察肝脏病变的同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动态测定各周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和面积。结果表明,血清SEAIC在感染后4wk即可检出,6-7wk时达高峰,以后有所下降,但至实验观察结束时(12wk)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感染后4wk,肝组织内发现虫卵,但到5wk时尚未形成虫卵肉芽肿病变,至6wk时,肝内形成巨大的虫卵结节,其直径和面积于7wk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其动态变化与血清SEAIC水平的动态变化相吻合,表明血清SEAIC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指标,并提示SEAIC在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施光峰傅奇翁心华马瑾瑜张锦生
关键词:血吸虫虫卵肉芽肿
吡喹酮治疗对实验小鼠日本血吸虫循环SJ70抗原的影响被引量:4
1990年
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夹心ELISA)检测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体内循环SJ70抗原。发现感染后第4wk,即可检出此种抗原。此后,循环SJ70抗原的检出量与检出率逐周增高;至感染第7wk,全部小鼠均检出SJ70抗原,且其检出量达高峰。并持续到感染第16wk。吡喹酮治疗后,小鼠体内SJ70抗原水平逐周下降。至治疗后第5wk时,16只小鼠中14只已不再检出SJ70搞原。另2只小鼠的循环抗原水平降至近消失水平。而2只虽经吡喹酮治疗但未治愈小鼠的SJ70抗原水平无明显变化。
傅奇徐肇玥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
日本血吸虫Sj60-90KD抗原的保护性免疫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中制备Sj60-90KD抗原,免疫C_(57)BL/6小鼠,通过ELISA检测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体外增生反应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及其减虫率测定等评价其保护性免疫效果。结果表明,Sj60-90KD抗原免疫小鼠虽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但未见明显保护效果,对小鼠Con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生反应似有抑制作用。
蔡志红连惟能傅奇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抗原免疫
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鼠血清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1995年
采用CaptureELISA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鼠血清中抗SEA循环免疫复合物(SEAIC)水平在吡喹酮治疗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鼠血清SEAIC水平在吡喹酮治疗后逐周下降。至治疗后第5wk时,15只小鼠中13只治愈,小鼠的血清SEAIC水平已显著下降,吸光度从治疗前的0.358±0.074(0.22-0.46)降至0.165±0.049(0.10-0.23),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至治疗后第7wk时,有10只小鼠的血清SEAIC水平已转为阴性(吸光度小于0.097),另3只小鼠也降至近阴性水平。而2只虽经治疗但未治愈的小鼠血清SEAIC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并且,感染后未予吡喹酮治疗的小鼠血清SEAIC,直至实验观察结束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0.266±0.076)。
施光峰徐肇玥傅奇翁心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
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小鼠免疫病理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 :阐明吡喹酮治疗对血吸虫感染宿主免疫病理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在吡喹酮治疗后肝组织内可溶性虫卵抗原 ( SEA)及抗体水平和虫卵肉芽肿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5wk,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减虫率为 98.3% ,平均肝重量和体积均显著减小 ,治愈小鼠的肝表面结节明显减少 ,组织内沉积的虫卵已钙化 ,部分虫卵肉芽肿已呈纤维疤痕样改变 ,对照组肝内仍可见慢性和少量急性虫卵肉芽肿。治疗组肝组织内抗原水平下降 ,而其抗体水平不受影响 ,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平均直径和面积均较对照组显著缩小 ( P<0 .0 1)。结论 :吡喹酮治疗可使肝组织内 SEA水平下降 ,从而抑制了虫卵肉芽肿的病变 ,但不能逆转已形成的虫卵肉芽肿病变。
施光峰徐肇玥翁心华傅奇马瑾瑜张锦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吡喹酮免疫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